孙其信
作品数: 390被引量:3085H指数:29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倪中福
作品数:258被引量:1,35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编码基因 分子标记 普通小麦 相关蛋白
解超杰
作品数:148被引量:64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编码基因 抗白粉病基因 白粉病
彭惠茹
作品数:132被引量:70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编码基因 相关蛋白 分子标记 蛋白
姚颖垠
作品数:103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编码基因 小麦 相关蛋白 蛋白 DNA分子
刘志勇
作品数:109被引量:72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编码基因 分子标记 普通小麦
一种与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待测小麦株高或穗长的引物对,为用于扩增靶片段的引物对;所述靶片段为含有由引物1、引物2和引物3扩增得到的片段的片段;所述引物1为序...
倪中福柴岭岭孙其信翟会杰陈朝燕彭惠茹肖世和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被引量:76
2000年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明小麦杂交种与亲本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与发育时期有关。分析发现 ,强优势杂种 与其亲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比例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 。另外 ,无论分蘖初期或盛期 ,在强优势杂种组合 中 ,增强型和沉默型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组合 ,而单亲表达减弱型比例则较杂种组合 低。本文还对 m
倪中福孙其信吴利民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基因表达杂种优势小麦
甘油诱导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前人研究证明三磷酸甘油(G3P)和油酸(18∶1)是与植物抗病相关的两个重要的信号分子,高水平的G3P或低水平的油酸能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本研究发现白粉菌侵染小麦后能诱导G3P和油酸含量的增加。
李映辉宋娜赵传志李峰耿妙苗刘婉辉解超杰孙其信
关键词:小麦诱导抗病性白粉菌油酸
2020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正当其时
2020年
品牌建设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逆趋势。为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农业品牌政策创设,7月24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元一智库农研中心承办的“2020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孙其信柯炳生符国群陆娟陆娟娄向鹏娄向鹏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品牌
小麦稳定粒重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稳定粒重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在小麦5DL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环境稳定且与小麦耐热性相关的粒重主效QTL,名称为QTgw.cau‑5D,并开发获得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cau1087,可解释...
孙其信倪中福程雪姣柴岭岭彭惠茹姚颖垠胡兆荣辛明明李会敏
文献传递
棉花γ射线诱变后代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了解γ射线诱变对棉花后代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利用39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了3个棉花品种辐射诱变后代M5材料(共74份)的遗传多样性。【结果】3个品种诱变后代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幅分别为0.6129~0.9848、0.6212~1.000、0.4857~0.9905,其中Arcot-1和Su9108两个品种诱变后代的成对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8.000的比例达到60.0%以上,J11诱变后代的成对相似系数主要集中在低相似性区域,其对成相似系数小于7.000的比例达62.5%。3个品种诱变后代材料与其未辐射处理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分别为0.6515~0.9697、0.6970~1.0000、0.5524~0.8095。【结论】辐射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原品种的遗传基础。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差异。
孙君灵杜雄明孙其信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关键词:棉花SSR标记
栽培小麦Brock中与新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筛选与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本研究用225对引物对农艺性状优良但对白粉菌敏感的栽培小麦京411、抗白粉病栽培小麦Brock以及京411与Brock配制的近等基因系进行AFLP分子标记筛选,结果发现只有2对引物组合Pst+GAC/Mse+TCT(P1)和Pst+AGC/Mse+ACC(P2)在上述抗感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分别扩增到2个特异片段,将特异片段克隆并测序发现,P1扩增的特异片段长268bp,P2扩增的特异片段长227bp,命名为AFLP标记P1268和P2227。用106个京411×Brock的F2单株进行连锁性分析表明,P1268和P2227与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6和1.9cM,与Brock中的抗白粉病基因呈紧密连锁。该两个AFLP标记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积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意义。
王轶朱婕赵红梅雷盯函王振英彭永康解超杰孙其信刘志勇杨作民
关键词:AFLP近等基因系白粉病
植物耐逆相关蛋白TaPEPKR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耐逆相关蛋白TaPEPKR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命名为TaPEPKR2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
孙其信臧新山彭惠茹倪中福姚颖垠解超杰尤明山梁荣奇杜金昆胡兆荣刘志勇
文献传递
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被引量:34
2002年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遗传距离计算结果也显示 ,2 6份材料D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高达 0 .4 95 5。因此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作为拓宽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的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研究还发现 ,由同一个粗山羊草基因型与不同硬粒小麦杂交合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如合成种 17和 18)在所用检测的 2 3个基因座中有 3个存在差异 ,说明小麦在多倍化后 。
倪中福张义荣梁荣奇刘广田孙其信
关键词:CIMMYT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异源多倍体
小麦耐热性的生理遗传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高产和稳产一直是中国小麦的首要育种目标。小麦起源于温带,属喜凉作物,生长季节内的高温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由于耐热性是复杂的数量遗传性状,其机制的解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难点,也是研究热点。为了解析小麦耐热的生理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构建遗传分离群体,以冠层温度、灌浆持续时间、细胞膜稳定性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学参数,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热感指数为指标,在小麦不同染色体上定位了多个耐热相关的QTL位点。同时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特别是通过转录组、蛋白组和表观遗传组等组学方法鉴定了大量的高温胁迫响应的基因、mi RNA及长片段非编码RNA,并通过转基因等手段证明了部分候选基因在小麦抵御高温胁迫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虽然植物中高温受体至今尚未发现,但是钙离子信号通道以及ABA和SA等激素在高温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主要综述了现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性状的影响、小麦耐热相关QTL的定位,以及小麦响应高温胁迫的转录组、蛋白组和表观遗传组的研究进展;提出应针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耐热性评价,筛选优异等位基因、解析其分子遗传机理,通过创新再利用,为选育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耐热小麦品种提供新材料,实现品种耐热性与丰产性的统一。
辛明明彭惠茹倪中福姚颖垠孙其信
关键词:普通小麦耐热性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