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军
-

-

- 所属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 张勇

- 作品数:11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 熊辉

- 作品数:31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 董志军

- 作品数:9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研究主题:抗栓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栓药
- 苏晞

- 作品数:318被引量:1,64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房性心动过速 急性心肌梗死 射频消融
- 李蓓

-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研究主题: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肺栓塞 症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收治的80例发病12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0例)。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以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出血并发症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支数、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d,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凝血指标及术后5d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替格瑞洛组有4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经换用氯吡格雷后症状缓解;氯吡格雷组无呼吸困难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PCI术的抗栓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勇王军董志军熊辉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抗栓
-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半定量评估
- 2008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对34例65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病例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果: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7.9%、假阳性率为2.1%、假阴性率为17.6%、符合率为93.8%、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4.0%。结论: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作出半定量评估。
- 彭志远王军陈艳陈鑫张雪莲陈险峰马兵毅
-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及对策探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通过对151例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股动脉)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分析,发现变异主要是来自患者方面的变异,医护人员方面的变异相对较少。针对变异来源的特点,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减少来自患者方面的变异,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对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促使医务人员能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诊疗护理操作。通过变异控制策略的实施,可以减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宋丹刘成伟王军陈燕杨红丽陶红兵曲豪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急性胸背痛患者382例,根据多层螺旋CT结果分为AAD组(206例)和对照组(176例),比较两组间D-dimer和hs-CRP水平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imer和hs-CRP对A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AAD组D-dimer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0±18.79)mg/L比(0.31±0.28)mg/L,t=3.868,P<0.01;(31.88±40.05)mg/L比(5.98±16.16)mg/L,t=4.237,P<0.01];应用ROC分析,当D-dimer取值0.56 mg/L、hs-CRP取值5.94 mg/L时,对A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1%、75.2%、85.7%、98.3%和61.9%、71.8%、75.9%、69.3%。结论在AAD早期诊断中,D-dimer和hs-CRP是有效、重要的筛选指标。
- 张勇董志军熊辉王军苏晞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国产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评价国产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发病12 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比伐卢定组(40例)和肝素组(50例),术中分别使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1 h和4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及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以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血小板是否减少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病变支数、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 d,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原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停药后1 h的APTT值明显小于肝素组[(160.0±25.6)s比(165.0±27.6)s,t=2.412,P=0.02],但停药后4 h的APTT值虽仍小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11.5)s比(40.3±12.6)s,t=0.573,P=0.56]。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比伐卢定组轻度出血事件少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5.0%)比4例(8.0%),χ2=0.321,P=0.57]。结论在急诊PCI术中,国产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勇王琛王军熊辉
- 关键词:心肌梗死比伐卢定抗凝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 目的 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发病12 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
- 李蓓孙秋晨熊辉张勇王军
-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评价强化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高龄(≥75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后以0.1 μg ·kg-1·min-1维持,持续48~72 h).观察两组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7d心绞痛控制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 d的MACE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64%,两组患者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7d心绞痛控制率分别为93.33%和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发生1例血小板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30 d的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 张勇董志军沈菲王军
- 关键词:替罗非班抗栓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结果性别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青年心肌梗死冠脉血管病变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青年患者466例,了解其临床情况并仔细分析其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466例患者根据性别不同分为两组,男性436例,女性30例,两组均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主(分别为86.47%和73.33%),均有较多患者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分别为10.55%和20.00%),但可能因病例数有限,均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左冠优势型明显多于男性(分别为30.00%和10.55%,P<0.01),两组冠脉血管起源异常发生率、肌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冠脉血管的钙化、迂曲、偏心、成角、溃疡、撕裂、闭塞、血栓、扩张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冠脉岔口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61.01%和40.00%,P<0.05).结论 青年男女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形态有一定的差异,对冠脉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影响.
- 熊辉焉华王军张勇陈静李磊
-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 早期心包积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估心包积液(PE)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早期PE对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PE分为两组,即研究组(PE> 5. 0 mm,114例)与对照组(无PE,564例)。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及PPCI术后12个月死亡率。结果 678例患者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PE发生率16. 8%,其中中-大量PE(PE≥10. 0 mm)占5. 6%。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7. 0%比2. 1%,χ~2=7. 921,P=0. 005)和12个月死亡率(16. 7%比7. 8%,χ~2=8. 843,P=0. 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大量PE患者(38例)的12个月死亡率显著高于较少量PE患者(PE <10. 0 mm,76例)(28. 9%比10. 5%,χ~2=6. 189,P=0. 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P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肌钙蛋白I峰值> 100 ng/ml、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 5 000 pg/ml、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 100 mg/L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0. 05)。结论 STEMI合并早期PE增加PPCI术后12个月死亡风险。
- 郭卉徐承义苏晞张勇王军熊辉江旺祥罗双萍刘丹邹勇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超声心动描记术死亡率
- 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被引量:2
- 2003年
- 王军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