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
作品数: 8被引量:37H指数:4
  • 所属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聊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孙德志
作品数:75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相互作用 微量热 微量热法 环糊精 稀释焓
李林尉
作品数:59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混合溶剂 相互作用 RBCL 活度系数 氯化铷
魏新庭
作品数:59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研究主题:乙醇钠 透明晶体 治疗胃癌 氯化锡 橙黄色
曲秀葵
作品数:14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相互作用 微量热法 人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研究 环糊精
刘敏
作品数:28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热力学研究 相互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 氯化钠
微量热法研究替加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作为细胞化学物质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活动的主要成分.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证实,某些功能蛋白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的作用机制中演变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根据药物抗肿瘤机理的研究,...
王冬冬孙德志李林尉刘敏曲秀葵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替加氟微量热法
文献传递
微量热法研究氟尿嘧啶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DNA作为细胞化学物质组成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免疫、细胞功能、生长、发育、繁殖、病变、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抗肿瘤药物(分子)与DNA的...
孙德志王冬冬曲秀葵刘峰李林尉
关键词:微量热法氟尿嘧啶DNA
文献传递
5-氟尿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合理的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在298.15K下,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确定了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BSA)与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结合,N=(54.0±0.3),ΔH0=(30.0±0.4)kJ·mol-1(吸热),ΔS0=(196.0±2.6)J·mol-1·K-1(熵增),ΔG0=(-28.4±0.3)kJ·mol-1;第二类结合,N=(77.0±0.4),ΔH0=(-20.0±0.4)kJ·mol-1(放热),ΔS0=(28.6±0.3)J·mol-1·K-1(熵增),ΔG0=(-28.5±0.2)kJ·mol-1.结合体系的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说明,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与BSA的相互作用诱导蛋白质(B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王冬冬孙德志李林尉魏新庭张爱梅
关键词:5-氟尿嘧啶牛血清白蛋白圆二色谱
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06年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抗癌药物研究领域较活跃的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金属抗癌药物,以天然产物为原料的抗癌药物,抗癌药物靶向制剂,基因工程药物,纳米材料抗癌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刘峰魏新庭王冬冬孙德志李林尉
关键词:抗癌药物基因工程纳米
微量热法研究替加氟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DNA作为细胞化学物质组成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在生物体的细胞功能、遗传、变异、免疫、生长、发育、繁殖、病变、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抗肿瘤药物(分子)与DNA的...
孙德志王冬冬魏新庭刘峰李林尉
关键词:替加氟微量热法DNA
文献传递
抗肿瘤药物替加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化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在298.15K下,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根据合理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测定了抗肿瘤药物替加氟(Tegafu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过程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与替加氟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1)N=52.00±0.12,K=(9.83±0.13)×104L/mol,ΔH=(30.10±0.17)kJ/mol>0,ΔS=(196.00±0.65)J/(mol·K)>0,ΔG=(-28.50±0.66)kJ/mol<0,表现为熵驱动过程,疏水相互作用为过程的主要推动力;(2)N=86.00±0.14,K=(9.35±0.13)×104L/mol,ΔH=(-19.80±0.17)kJ/mol<0,ΔS=(28.30±0.50)J/(mol·K)>0,ΔG=(-28.40±0.43)kJ/mol<0,表现为焓-熵协同过程,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为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替加氟诱导蛋白质(B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李林尉王冬冬孙德志魏新庭刘敏赵强
关键词:替加氟牛血清白蛋白圆二色谱
微量热法研究氟尿嘧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作为细胞化学物质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活动的主要成分.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证实,某些功能蛋白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的作用机制中演变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根据药物抗肿瘤机理的研究,...
王冬冬孙德志李林尉刘敏曲秀葵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微量热法氟尿嘧啶
文献传递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在298.15K下,根据本结合过程的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用等温滴定微量热和圆二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HSA)与药物配体5-氟尿嘧啶的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结合,结合位点数N=71±0.1,结合常数K=(1.46±0.016)×105L·mol-1,结合焓·H=(39.61±0.220)kJ·mol-1,结合熵·S=(231.68±0.025)J·mol-1·K-1,结合自由能·G=(-29.48±0.030)kJ·mol-1.结合过程为熵驱动过程,疏水相互作用是过程的主要推动力;第二类结合,结合位点数N=140±0.2,结合常数K=(1.49±0.032)×105L·mol-1,结合焓·H=(-19.31±0.103)kJ·mol-1,结合熵·S=(34.30±0.055)J·mol-1·K-1,结合自由能·G=(-29.53±0.041)kJ·mol-1,结合过程为焓-熵协同驱动过程,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是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类结合过程中,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作用致使蛋白质(H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
李林尉王冬冬孙德志刘敏曲秀葵
关键词:圆二色谱5-氟尿嘧啶人血清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