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政
作品数: 33被引量:103H指数:6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遂义
作品数:16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区系 分布区 木本植物 植被 区系
李振宇
作品数:47被引量:60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苣苔科 外来入侵 归化 化感作用 植物
洪德元
作品数:122被引量:3,124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百合科 芍药属 桔梗科 英文 RAPD
杨秋生
作品数:129被引量:1,170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园林植物 文心兰 植物群落 基质 玉米秸粉
潘开玉
作品数:41被引量:75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芍药属牡丹组 芍药属 种间关系 系统发育 唇形科
栽培大豆裂荚性状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
大豆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千年以前,人类祖先就开始驯化大豆.大豆被认为是从野生大豆驯化来的.在农作物的驯化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比如果实大小,植物株型,种子落粒性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大豆果实的裂荚抗性由于符合人类的...
董阳王印政
关键词:原位杂交
种子抗脱落分子调控机制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的应用
种子脱落(包裹果实开裂和果实脱落)是植物散播后代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作物起源过程中人工选择的主要针对性状,即抗脱落.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果实的开裂需要果瓣边缘处离层的正常发育;在单子...
王印政董阳
光喉石蝴蝶(苦苣苔科),云南植物一新种(英文)
2015年
报道了云南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即光喉石蝴蝶(Petrocosmea glabristoma Z.J.Qiu&Y.Z.Wang),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比较以及分子系统学证实。该新种在形态上和大理石蝴蝶(P.forrestii Craib)以及东川石蝴蝶(P.mairei Lévl.)相似,但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花冠内面,尤其在喉部,光滑无毛,花丝显著较短明显区别于后者。
邱志敬李超群王印政
关键词:苦苣苔科
河南植被的特性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对河南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植被的分布、组成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古地理、古植物资料以及森林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分布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表明,河南植被的特点和性质为: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伏牛山脊和淮河主流一线是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分界线:组成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显示了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是第三纪残余植被;与华北植被相似,与华中、西南、华东紧密联系,其次是东北和西北,与华南联系最弱,显示多方植物交汇的特点.
王遂义王印政王正用王卿贾留建
关键词:植被
河南木本植物资源的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在以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调查采集,经整理鉴定,基本摸清了河南木本植物资源1465种及变种,隶属314属、99科,其中裸子植物8科、24属、54种及变种;被子植物91科、290属、1411种及变种。按保护价值和用途分类,属于珍希及河南特有资源80种及变种,属于用材资源729种及变种,淀粉植物资源86种及变种,野生油料及涂料资源276种及变种,鞣料植物资源356种及变种,野果资源270种及变种.药用资源448种及变种,芳香油及调味品资源123种及变种,纤维植物资源189种及变种,园林绿化植物资源467种及变种等,并提出优势资源,以作为发展、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河南木本植物资源优势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王遂义王印政杨秋生王正用刘宝东马雪峰
关键词:木本植物植物资源
异叶〓苔属系统学和进化研究--兼论尖舌〓苔族的系统发育
王印政
关键词: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
一个孑遗类群——尖舌苣苔族(Klugieae)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8
1999年
本文通过对尖舌苣苔族(Klugieae)的5个属中12个种59个地方居群消长动态的统计分析,计算了该族各属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在120年的时间区间内,尖舌苣苔族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和生境受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显然,一个类群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对于该类群分布地区环境的受破坏程度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尖舌苣苔族各属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与其系统发育年龄和进化程度密切相关。进化水平较低,即系统发育上比较原始的类群,其居群绝灭速率往往较高;进化水平较高,即系统发育上比较年青的类群,其居群绝灭速率则低。地区性特有类群,尤其是特有属更容易遭受绝灭的危险。藉此,可在短时期内比较准确地了解该类群的濒危过程。
王印政傅德志彭华
关键词:系统发育
非洲紫罗兰两侧与辐射对称花中两个CYC类完整基因的分离和序列分析(英文)被引量:8
2006年
在已知GCYC基因部分序列基础上,通过改进的mTAIL-PCR方法克隆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ionantha两侧对称栽培种中CYC类基因的5′未知序列,并进而从两侧与辐射对称栽培种中分离得到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中第一组完整基因:SiCYC1A与SiCYC1B。对以上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SiCYC1A与SiCYC1B序列同源性很高,均含有完整的功能调控区域(即TCPdomain和Rdomain)并与模式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中CYC基因同源。因此,这两个基因应具有正常功能,是功能上互补的冗余基因。令人意外的是在辐射对称花栽培品种中的这两个基因和两侧对称花栽培品种中对应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经过对金鱼草以及相关类群辐射对称花突变体中CYC类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推论在非洲紫罗兰中,SiCYC1A与SiCYC1B基因可能受上游未知的共同调控因子调控,该调控因子的改变是导致栽培品种中花对称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对改进后的TAIL-PCR(mTAIL-PCR)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其技术特征和优势开展了简单的论述。
王磊高秋王印政林启冰
关键词:非洲紫罗兰
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CYC类基因RT-PCR表达模式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CYC类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在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中展开,但是还缺乏对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研究。因此,我们选择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作为实验材料,分离出了CYC类基因的两个拷贝,经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这两个基因分别属于苦苣苔科GCYC1和GCYC2两个分支,故命名为ObCYC1和ObCYC2。分区的RT-PCR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拥有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模式。ObCYC1与模式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中的CYC基因类似,集中在花冠背部区域表达,这与它们拥有保守的功能区TCP和R相一致。但是,ObCYC1与CYC表达模式仍有区别,即,和CYC相比ObCYC1在花冠背部区域的表达提前减弱。这可能和大叶石上莲花冠微弱的两侧对称性相关。另外,由于大叶石上莲的背部花瓣较两侧和腹部花瓣小,因此,在功能上ObCYC1可能起抑制背部花瓣生长作用而CYC基因则促进背部花瓣生长。与ObCYC1不同,ObCYC2的保守功能区有更多的氨基酸位点变化,而且在RT-PCR实验中也没有检测到它的表达。因此,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分析ObCYC2的基本功能,这将有助于了解GCYC2类基因在苦苣苔科及其近缘科中的功能和进化途径。
杜志岩王印政
关键词:苦苣苔科
河南木本植物区系生态地理规律初探
1992年
本文选取河南木本植物区系中16个属的地理成分和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等在内的36个生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木本植物区系地域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分析了各成分的地域分布关系及其与生态因子地域变化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低限生态因子和区域生态因子是河南木本植物地域分布范围的主要限制因素;在这些限制因素作用下,河南木本植物区系各地理成分表现出地带边缘性、地带间连续性及地区性三种地域分布格局。
王印政孙战胜
关键词:植物区系木本植物生态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