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心强
作品数: 150被引量:150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徐州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魏薇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教学 启迪 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育制度
游春霞
作品数:38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可见光通信 煤矿工作面 高校 信噪比 可见光
梁黎丽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研究主题:课程设置 张问陶 意象 佛教思想 佛教
李建中
作品数:138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文论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古代文论 批评文体
刘思佳
作品数:38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冲击地压 一次采全高 充电桩 液压支架 车辆安全行驶
叙述策略演奏小说乐章——以文本《竹林中》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分析了《竹林中》通过多重不可靠叙述、重复叙述、倒叙及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超出原故事的文本意蕴;指出多重叙述策略的综合运用演奏了小说的精彩乐章,是《竹林中》成功的奥秘。
邓心强张正华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倒叙互文性
“文非其人”原因探究被引量:2
2012年
"文如其人"是通常用来评价作家作品的传统命题。但"文非其人"的现象在古今文艺史上普遍存在,这与人性及情感复杂性、创作的动机与临文状态、艺术家处境遭际和立场的变动性、创作的虚构性与想象性、主体行为气质的特异性有关;此外,"才"与"德"分离,生活中处世、交际以品性、情操为重而作品遵行"艺术真实"法则;文本问世是公开还是隐秘也直接导致艺术家主题选择、情感表达、创作过滤的不同。至于读者对"文""人"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及时空原因等,也会导致"文"与"人"不一致。总之,"文非其人"的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后世读者在接受和批评中不可单纯地、机械地乃至静止地看到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全面地、立体地对"人""文"关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传统命题有更清醒、更理智、更深入和更到位的认识。
邓心强
关键词:艺术家文本
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当代视野与致用精神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教学生态的变化,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需要在教学设计与方法理念上多下功夫。以当代意识关注古代作家、作品,彰显其致用精神不失为一条出路。这条路可从宣扬作家作品体现出的人文精神、联系现实与当下生活建立某种关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笔头写作功夫等方面进行。
邓心强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学术课程教学
2000-2008年叶燮研究述评(上)被引量:2
2009年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来七八年时间中,学界对之前叶燮研究的回顾与整理,对《原诗》的反思与质疑等,持续不断;围绕《原诗》中的循环论、中心主旨和英雄史观,学术界的争鸣与探讨也十分激烈;在国内比较研究日趋深入的同时,中西比较研究也全面展开,异常活跃。文章对存在诸多问题、隐藏的不足及可努力的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邓心强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的成就、得失与走向
2009年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专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来七八年时间中,学界对之前叶燮研究的回顾与整理,对《原诗》的反思与质疑等,持续不断:围绕《原诗》中的循环论、中心主旨和英雄史观,学术界的争鸣与探讨也十分激烈;在国内比较研究日趋深入的同时,中西比较研究也全面展开,异常活跃:研究中关注点也较上个世纪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一些新领域不断被挖掘;关于批评形态和言说方式的研究也很有特色。但在丰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推进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不足。文章在进行反思、述评的同时提出叶燮研究有待开垦的空间:比较视角、文体视角、辩证考虑和跨学科研究等,认为这可能成为21世纪叶燮研究的新趋势。
邓心强梁黎丽
关键词:得失
论叶燮《原诗》中的细读法被引量:2
2009年
叶燮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对传统的经典诗作逐一进行了细读。其细读策略表现在:反问和设问相结合,造成一种气势和节奏;在设想中进行替换比较;点面结合,重视整体感知。这种细读法体现出叶燮独特的诗学追求和美学旨趣:求雅反俗,求新逐变;反对学究式拈字摘句的鉴赏,批驳拘泥于陈法和陋规,重视印象式的感悟和反复的涵泳;诗歌创作应突破一己之情和个人遭际,升华为关乎宇宙、生命、人生的情感和体验。这种细读法既有对传统品鉴的传承,又充分显示出叶燮高超的艺术鉴别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邓心强
关键词:叶燮《原诗》细读
论唐宋八大家对桐城派文体形成及其实践的影响
2012年
桐城派对唐宋八大家极为钦佩和推崇,他们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并撰写著作来向八大家借鉴。桐城派语体追求"务去陈言"、体貌上对"雄直"之气的推崇,乃至对"以文为诗"甚至游记散文风格的写法等,都深受唐宋八大家的深刻影响。
邓心强
关键词:桐城派唐宋八大家文体
《庄子》“畸人”形象的当代借鉴
2009年
庄子通过畸人形象刻画来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价值体现: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一种超越形体的灵魂和内德存在,人的最高价值在于高尚情操和强大精神的焕发,在于一种穿越外界障碍和形体束缚的、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畸人形象启迪人们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和个体尊严的追求;人应在自我德性的不断完善中进取不舍,竭力实现自我超越,而不是坐以待毙和无力回天;人立于斯世必须具有敢于豁出去的精神、气魄和胆量,而不是猥琐、担惊受怕和瞻前顾后。
邓心强
关键词:《庄子》畸人
龙学研究的'当代视角'综论
当前以'当代视角'研究龙学似成趋势,这主要从揭示《文心雕龙》人文精神并阐发其当代价值,此著与当前文艺学学科建设,对当前文艺界与批评界的救弊功效,以理论观点解读当代作家作品,阐发对当前公文写作的价值与影响等七大层面展开,但...
邓心强魏薇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心雕龙》龙学人文精神
文献传递
论慕课与微课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启迪与警示
2018年
近年来慕课与微课在中国高校蓬勃发展,在对比以后反观当前实体大学的课堂"教"与"学",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尤为明显。就学习者而言,新生代大学生宜在提高自学能力、在"坚持"与"勤快"方面加强情商训练、增加课堂参与性互动、提问中激发能动性、学生素养的形成、综合使用多种学习途径、提升批判思维力和创新力、养成勤查资料勤做笔记等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迎接21世纪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
邓心强游春霞
关键词:高校学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