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祥
作品数: 72被引量:415H指数:13
  • 所属机构:山东大学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刘云岗
作品数:72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柴油机 涡轮增压器 中冷器 数值模拟 离心压气机
王桂华
作品数:146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柴油机 燃料电池 发动机 数值模拟 中冷器
李国祥
作品数:479被引量:1,197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柴油机 燃油加热器 数值模拟 发动机 内燃机
陆辰
作品数:92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柴油机 燃油加热器 中冷器 二级燃烧 电热塞
张锡朝
作品数:59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柴油机 涡轮增压器 蜗壳 中冷器 增压器
增压中冷器内温度场测试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提出了一种用红外热象仪和微热电偶相结合的双重测试比较分析法来测试中冷器内复杂的温度场,并应用这种方法通过放大的模型,对6130ZLQ柴油机采用的错流管翅式结构中冷器,进行了温度场测试。
李国祥刘云岗陆辰张锡朝陆家祥顾宏中
关键词:柴油机温度场红外测温仪增压柴油机
采用微处理器的VGT控制系统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介绍了舌形挡板VGT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计算与试验.这个系统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和增压压力,通过微处理机和执行机构,对舌形挡板的位置按分步模型进行自动调节,配机试验表明整个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张小印陆辰刘云岗陆家祥邵莉
关键词:VGT
肋片管式中冷器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开发增压中冷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肋片管式中冷器的传热特性、工艺特性及其配机性能.
陆家祥刘云岗李国祥张锡朝陆辰罗远荣李俊杰王加恩
关键词:增压中冷
冷轧翅片管中冷器的设计与校核计算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介绍了船用柴油机冷轧翅片管中冷器的设计与校核计算方法,并为X6160Z—1船用柴油机成功地设计了冷轧翅片管中冷器.
李国祥刘云岗张锡朝陆辰陆家祥
关键词:中冷器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氮氧化物的排放特性被引量:6
2003年
以车用4缸直喷式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负荷、转速和供油提前角变化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变化规律。排放试验采用的是13工况测试循环。研究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柴油机负荷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在最大转矩、转速2200r/min工况下,其浓度随负荷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在标定转速3200r/min工况下则呈现指数函数的增加。随着供油角度的延迟,NOx排放值显著降低,微粒PM排放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油耗略有升高。二氧化氮NO2排放在NOx总排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低负荷时可以达到35%以上。这表明在评价柴油机NOx的排放量时,仅考虑一氧化氮NO是不完整的,还需要考虑NO2的排放量。该研究对柴油机NOx排放的理论建模及试验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谭丕强陆家祥邓康耀王桂华
关键词:车用柴油机氮氧化物二氧化氮排放特性直喷式
热线风速仪输出电压的补偿公式被引量:1
1997年
温差引起的气体物性变化对热线风速仪输出电压有较大的影响,为提高热线风速仪对有传热边界条件的流场的测试精度,本文将温差与气体物性变化间的关系引入探针传热平衡方程,从而获得了一个新的温度补偿公式,并通过改变气流温度的标定试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精度.
刘云岗张锡朝陆家祥
关键词:气流温度热线风速仪输出电压
用红外热象仪对叉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测试被引量:2
1997年
利用红外热象仪对一叉流板翅式换热器内气流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换热器模型内温度分布的特征,以及平均努谢尔特数和局部努谢尔特数变化规律的结果,并对换热器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
李国祥顾宏中陆家祥
关键词:换热器温度场红外热象仪传热性能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喷油率控制技术分析被引量:14
2001年
阐述了优化燃烧过程与喷油系统特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喷油率控制模式的要点 ,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实现喷油率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状况 ,提出了喷油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王钧效王桂华陆辰陆家祥张锦杨
关键词:柴油机喷油率控制技术共轨式喷油系统燃烧过程
柴油机中冷器内热力过程模拟计算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提出了分步效率一传热单元数的中冷器计算方法,不仅可以求得中冷器冷、热流体出口的状态参数,亦可计算中冷器内部各处的冷、热流体的全部状态参数、壁面温度、热流量、对流换热系数等各种热力参数.作者用该方法对6130Q增压中冷柴油机的中冷器进行了计算,揭示了中冷器内部的热力过程和流动规律.
刘云岗李国祥王桂华陆家祥
关键词:增压中冷中冷器
船用柴油机冷轧翅片管中冷器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冷轧翅片管为冷却元件的新型船用柴油机中冷器。中冷器试验台试验和柴油机应用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冷却元件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空气阻力损失也在要求的范围内.可完全满足柴油机设计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中冷器的区分应以冷却元件传热面积与其传热系数之积,而不是以冷却元件传热面积为标准的原则。
李国祥刘云岗陆辰孙奉仲陆家祥罗远荣
关键词:中冷器船舶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