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平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刘文汇

- 作品数:301被引量:2,441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天然气 地球化学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 简星

- 作品数:14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 塔里木盆地 物源分析
- 张巍

- 作品数:79被引量:77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多环芳烃 PAHS 甲基汞 北京东南郊 非点源
- 张文涛

- 作品数:13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成岩作用 柴达木盆地 江汉盆地 硬石膏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 田伟

- 作品数:74被引量:87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溢流玄武岩 塔里木盆地 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北缘 晚石炭世
-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被引量:1
- 2012年
- 依据钻井、测井资料,充分应用沉积学理论,对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相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及半深湖亚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通过单井相和剖面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湖水面波动频繁,小规模的湖侵—湖退过程形成了5个4级层序,其决定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垂向演化和叠置格局。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相进行研究,划分出沉积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规律,对指导研究层段下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保吉成关平雷涛范新文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沉积相
- 三湖坳陷北斜坡新近系狮子沟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被引量:3
- 2012年
- 伊深1井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新近系狮子沟组试气获得工业气流,指示新近系狮子沟组中可能存在生物气。为突破柴达木盆地一直局限于第四系寻找生物气的局面,拓宽生物气的勘探领域,采用钻/测井、地震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湖坳陷北斜坡新近系狮子沟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狮子沟组相当于一个三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在狮子沟组可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进而划分出5个四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层序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层序Ⅲ(Sq3)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尖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 芮华松关平
- 关键词:层序地层三湖坳陷柴达木盆地
-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 高原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的构造活动,在高原的盆地中均有相应的沉积记录.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盆地新生界地层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构造-沉积响应.对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新生界沉积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保...
- 关平简星
- 关键词:地质学新生代构造演化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进行了系统物源分析,并结合古构造背景、地层与沉积相特征,对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1)中侏罗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各沉积区重矿物组合、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相异;(2)研究区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混有不同程度的再旋回沉积岩;(3)物源区岩石的成因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且普遍受到两期岩浆事件(200~300 Ma和400~500 Ma)的影响;(4)研究区与潜在物源区特征对比显示,A区物源主要来自柴北缘构造带,少量物源来自欧龙布鲁克古地块;B区物源主要来自北偏东方向的南祁连地体;C区和D区物源主要来自近物源供给,推测为北方向的古隆起;E区物源主要来自东部东昆仑鄂拉山附近;(5)研究区在大煤沟组第五段时期,发育多个小型分隔型湖盆,而到了大煤沟第七段时期,小柴旦—红山地区和霍布逊地区湖盆连通,成为统一湖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演化,指示青藏高原北缘盆山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指导柴北缘东段油气勘探具有科学意义。
- 呼其图关平王大华李世恩肖永军张驰白璐张济华
- 关键词:中侏罗统物源分析重矿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
- 云南中、小盆地低演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8
- 1999年
- 对云南若干中、小盆地 (陆良、杨林、保山及景谷 )第三系生物气及未 低熟油伴生气进行了研究 .生物气组分以甲烷为主 ,在烃气中 >99% .同位素组成轻 ,δ13 C1为 - 6 0 0‰~- 75 4‰ ,其中保山盆地相对较重 ( - 6 0‰~ - 6 5‰ ) ,陆良及杨林盆地较轻 ,δ13 C1均小于- 70‰ ,比较而言 ,可能意味保山生物气藏成藏时间较早 .景谷盆地原油为未 低熟原油 ,其伴生气具有相对高的湿度 ,烃气中甲烷相对含量为 5 8%~ 95 % ,就组分而言与正常石油伴生气相似 ,但其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 5 3 8‰~ - 5 7 8‰ ,明显较一般油田伴生气相对富集12 C ,具有与生物 热催化过渡带气相似的特征 .乙烷碳同位素在 - 34 6‰~ - 2 9 ‰之间 ,其源岩应为油源岩 ,但对低演化阶段石油伴生气而言 ,其组成偏重 ,同时 ,乙、丙、丁烷之间有同位素组成倒转现象 ,也许暗示着存在Ⅲ型有机质成气的贡献 ,δ13 CCO2 基本小于 - 1 0‰ 。
- 徐永昌沈平郑建京刘文汇关平
- 关键词:天然气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石油
-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新类型的发现及其特征被引量:10
- 2017年
- 运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对最近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发现的致密油藏进行研究。扎哈泉地区沉积相以滨浅湖的滩坝砂为主体,为致密油的形成打下了沉积学基础。本区致密油的产状特征是油层薄,与烃源岩呈薄互层产出,为近源自生自储关系,提供了非常有利于致密油形成的源储共生组合条件。致密油储层致密,具有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孔隙,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8%,平均渗透率为0.45m D,属于典型致密油藏。与致密油储层互层的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Tmax在311~461oC之间,处于低熟至成熟阶段。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29%~4.42%之间,但多数低于1.0%,比现阶段致密油烃源岩的标准明显偏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与其他盆地相比,虽然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但该地区咸化湖泊环境使其具有生烃转化率高的典型特点,因此,同样可以生成较多的液态烃类,预示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具有很大的潜力。
- 周宾关平魏恒飞张永庶付玲于川淇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烃源岩
- 砂质碎屑流沉积是相对高渗储层的主要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 <正>为了研究致密砂岩中相对高渗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图像粒度分析、X衍射定量分析、QEMSCAN等多种测试手段,精确厘定出细砂岩、极细砂岩、粉...
- 王晓雯关平丁晓楠张驰张济华李世恩
- 文献传递
- 阿尔金山南缘吐拉盆地侏罗系砂岩储集性特征被引量:3
- 1998年
- 在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对吐拉盆地侏罗系砂岩的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偶见剩余原生粒间孔,它们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同时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弱,使得后期的溶解改造作用也较弱;这造成了砂岩的有效储集空间较差的结果。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在有利部位可以形成较好的储层。
- 张志诚郭召杰关平张臣姜钦华
- 关键词:侏罗系砂岩储集性油气藏
- 塔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火山岩优质储层包括火山机构等控制的原生孔隙和裂缝,以及风化作用和断裂控制的次生孔隙和裂缝,查清塔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优质储层的类型及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指导该区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野外露头及井下岩心进行观察和采样的基础上,通过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常规物性测试、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曲线分析等方法研究塔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储层特征。研究发现塔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种:原生孔隙包括气孔、气孔杏仁构造等,原生的裂缝包括柱状节理、冷凝收缩缝和隐爆裂缝等;次生孔隙包括斑晶内溶孔、铸模孔、基质内溶孔和溶蚀缝。优质储层主要由次生孔隙和裂缝构成,孔隙度可高达15.05%,渗透率最高可达22×10-3μm2,剖面上火山岩储层物性由下到上逐渐变好,上部次生改造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及裂缝更加发育,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 桑洪张巍王月然关平徐彦龙于红娇朱海燕简星王海燕冯帆刘瑞娟
- 关键词: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储集特征
- 聚集型煤系烃源岩天然气贡献率定量计算——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随非常规油气和川东北陆相天然气勘探的迅速发展,急需厘清各类型烃源岩对整个气藏的贡献。因此,选择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作为突破,通过控制变量对比研究,发现分散型有机质源岩与聚集型有机质源岩各约占须家河组烃源岩的90%和10%。干酪根镜检分析表明,分散型有机质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和Ⅲ型,分别约占55%和45%,聚集型有机质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天然气同位素及组分等成因性质分析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煤型气与油型气各约占70%和30%。计算表明,聚集型有机质源岩对元坝须家河组气藏贡献率约为60%。
- 戴箫关平韩定坤刘若冰谢小琴张巍
- 关键词:须家河组有机质类型煤系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