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心宇
作品数: 244被引量:1016H指数:14
  • 所属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新疆 石河子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示杰
作品数:175被引量:826H指数:1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桥蛋白 肝包虫病 肝包虫 肝包虫囊肿 泡球蚴
吴向未
作品数:181被引量:711H指数:1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细粒棘球蚴 内皮祖细胞 肝包虫病 骨桥蛋白 肝包虫
孙红
作品数:100被引量:447H指数:1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包虫 骨桥蛋白 肝包虫病 肝包虫囊肿 细粒棘球蚴
杨宏强
作品数:81被引量:333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骨桥蛋白 手术治疗 囊性肝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泡状棘球蚴
牛建华
作品数:133被引量:635H指数:1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肝包虫病 肝包虫 肝包虫囊肿
两种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后超声随访结果分析
2005年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与保留外囊两种术式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对2 90例肝包虫病患者进行随访。病例分组为:外囊切除术式组(4 9例)与保留外囊术式组(2 41例)。对两组的术后残腔形成、原位复发两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P <0 .0 1,P <0 .0 5 )。结论 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可降低残腔并发症与原位复发。
崔凤荣孙红彭心宇
关键词:随访结果术后外科治疗肝包虫病原位复发外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plus T-tube drainage,LCTD)一期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8月~2005年6月,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保守治疗、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行LCTD。结果12例均完成LCTD,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80min,(135.3±31.2)min。11例术中取净胆管内结石,无皮下气肿、出血、腹腔脓肿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周拔T管;1例残余结石,术后6周再次经T管胆道镜取尽残余结石。1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2月,无胰腺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LCTD一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牛建华杨宏强张示杰彭心宇阿杜瓦吴向未孙红何家庚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
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预防被引量:1
2000年
张示杰彭心宇吴向未牛建华木拉提衡明敦潘惠忠阿杜瓦
关键词: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胆汁对体外培养人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胆汁对体外培养人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人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分别加入纯胆囊胆汁组(Ⅰ组)、RPMI-1640+肝内胆汁(2:1)组(Ⅱ组)及RPMI-1640组(Ⅲ组)中体外孵育。0.1%伊红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的形态变化、活动度、顶泡形成情况、头节外翻及成囊发育等生长情况。结果Ⅰ组中95%原头蚴在第9天其外观及内部结构完全破坏;其在胆汁的刺激下第1天活动度达60%,约过半数的头节外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在第7天活动度逐渐降低,原头蚴在第6天后其头节外翻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原头蚴死亡。Ⅱ组中80%原头蚴在第14天仍能观察到清晰的外观及内部结构;该组原头蚴的活动度在第7天开始下降;头节外翻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Ⅲ组中的原头蚴第14天仍可观察到具有较好的外观及清晰的内部结构;活动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该组中的原头蚴在第4天开始出现顶泡并随时间的延长出现顶泡的原头蚴数量逐渐增加;头节外翻率逐渐增加。通过连续培养观察,Ⅰ组中的原头蚴无成囊发育;Ⅱ组培养的大部分原头蚴体积缩小,头节内陷,仅少量培养的原头蚴成囊发育,大部分原头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走向死亡;Ⅲ组中原头蚴逐渐向囊方向发育,且数量逐渐增多。结论 (1)纯胆汁不能在短时间内灭活原头蚴,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原头蚴的活性降低;(2)胆汁可以抑制原头蚴的成囊发育,但在胆汁存在环境下仍有原头蚴成囊。
郭炜王朝阳于云宝雷振朱东阳刘国生吴向未彭心宇张宏伟
关键词:胆汁原头蚴体外培养生长发育
脑转移瘤的治疗被引量:5
2005年
王业忠刘祺彭心宇
关键词:脑转移瘤化疗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高元丽彭心宇代志刚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血流动力学
胃癌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合口瘘的防治
2001年
牛建华彭心宇陈裕吴向未
关键词:吻合口瘘全胃切除术胃癌空肠胃切除术治疗手术死亡
抗OPN抗体干预感染泡球蚴沙鼠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沙鼠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干预下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5和IL-10水平动态变化,探讨抗OPN抗体对泡球蚴感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的方法,用20%泡球蚴组织混悬液感染长爪沙鼠18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球蚴病(AE)沙鼠模型。将感染沙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只。实验组沙鼠接种泡球蚴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抗OPN抗体,每次0.15ml,每隔两日注射一次,注射7次后,每隔1周注射一次;对照组沙鼠经尾静脉注射兔血清(时间和剂量同上);空白组为单纯模型组。分别于感染1、20、40、60、80和100d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沙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TNF-α、IL-5和IL-10含量。结果感染100d时实验组IL-10为(77.93±4.13)pg/ml,对照组为(82.46±4.24)pg/ml,空白组为(84.69±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的IL-10水平及各时间段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宿主抗肝泡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能对血清IL-10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赵江桥张示杰盛磊吴向未彭心宇张永国张龙杨宏强孙红
关键词:骨桥蛋白抗体泡球蚴细胞因子
胆囊息肉样病变自然病程及自然病程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为研究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自然病程变化及分析自然病程变化的影响因素,为PLG的适时、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12年7月经腹部超声检查并且未经手术治疗的138例PLG患者资料(排除可疑胆囊癌患者),追踪长期随诊患者息肉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访1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56例继续生长,16例单发变为多发,6例减小或消失(4例消失、2例减小),76例无明显变化。将PLG息肉继续生长组与PLG息肉无生长组比较,两组在单因素对比中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荤食为主及喜食刺激性食物对比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体质指数>24.0与高脂饮食(按贡献的大小)是胆囊息肉继续增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男性、体质指数>24.0、吸烟、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喜食荤食及刺激性食物可能是PLG息肉生长的促进因素。在B超检查排除可疑胆囊癌及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女性、体质指数正常、非高脂饮食、规律饮食、素食为主及饮食较清淡的患者可不经临床处理而进行长期观察。
郑玉锋陈光平叶宁海汪晓庆赵阳阳谢天皓张示杰郭淑霞吴向未吕海龙孙红彭心宇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变病因学自然病程LOGISTIC模型
健康教育在肝包虫病新型术式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肝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确诊后需手术治疗[1].对肝包虫病传统的外科治疗以内囊摘除术(即保留外囊)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因此,有人提出外囊切除,它虽然降低了术后复发和残腔并发症,但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在肝包虫病诊治过程中,我院开展了一种新型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术式[1],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了更好的推广此技术,我院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健康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
胡文凤姜鸿刘新萍孙红彭心宇
关键词:肝包虫病外囊切除术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