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承宏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宏为

- 作品数:552被引量:2,57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 胰腺肿瘤
- 沈柏用

- 作品数:395被引量:1,15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胰腺癌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移植术后
- 邓侠兴

- 作品数:200被引量:6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胰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癌
- 周光文

- 作品数:275被引量:88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移植术后 外科治疗 肝移植治疗
- 陈皓

- 作品数:194被引量:6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霉酚酸酯 门静脉高压症
- 原发性肝脏类癌4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沈宏伟吴育连彭承宏彭淑牖
- 关键词:原发性肝脏类癌
- T管加垫圈堵塞法治疗唇状肠瘘(附4例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观察使用T管加垫圈堵塞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外径与瘘口相似的乳胶T管。取直径约3cm圆形橡皮片,在其中央剪一圆孔,孔径略小于T管外径,将T管长臂穿过该孔,直至橡皮片(垫圈)与T管短臂紧贴。适当剪去部分短臂两端和前壁,将短臂连同垫圈通过瘘口插入肠腔,然后轻拉T管长臂,使垫圈紧贴瘘口,将长臂固定于正常皮肤并接上消毒塑料袋。结果本组4例使用本法,均有理想堵塞效果,2例免除再手术,2例用此法为根治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本法对肉眼可见粘膜外翻的肠瘘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彭淑牖江献川彭承宏彭承宏吴育连沈宏伟沈宏伟
- 关键词:肠瘘T管垫圈
-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2例报告被引量:4
- 2002年
- 王涌彭承宏何忠良刘颖斌
- 关键词:心脏肿瘤平滑肌瘤病
- 应用新的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被引量:1
- 2008年
- 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同时探讨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武彪肖卫东李勇李学明杨兴龙揭志刚彭承宏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十二指肠切除术
- 机器人辅助胰腺外科的发展现状被引量:1
- 2013年
- 就外科手术发展的历程而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传统开腹为第一代外科手术。20世纪80年代.以腹腔镜技术为标志的微创外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第二代外科手术。进入2l世纪.以DaVinci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研发后迅速投入临床使用.具有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优势.是外科发展史上又一次革命.这可能预示着“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来临.
- 彭承宏詹茜
- 关键词:胰腺外科机器人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恶性肿瘤
- 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治疗(附七例报告)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病例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 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4.32%(7/162).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手段,其中1例患者在术前经内镜及内镜超声确诊.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不典型类癌1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罕见.针对十二指肠壶腹部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进行根治性切除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陈胜吴卫泽王建承雷若庆费健韩天权彭承宏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十二指肠壶腹部
- 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年 1月~2 0 0 1年 9月用刮吸解剖法剥除 1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瘤体均完整切除 ,解剖清晰 ,无手术死亡 ,术中平均失血量 370 ml(2 80~ 80 0 ml) ,术后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包膜完整或伴随有肝硬化的肝血管瘤的患者 。
- 陈晓鹏彭淑牖彭承宏吴育连刘颖斌江献川徐斌史留斌白明东
- 关键词:刮吸解剖法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
- 辅助性原位尸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的疗效初探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总结我院2002年7月19日施行的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重230g的部分移植供肝,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min。受体女性,22岁,血型A型,因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左外侧叶(Ⅱ、Ⅲ段),将供肝(Ⅱ、Ⅲ段)原位植入。用5鄄0Prolene缝线分别对供体鄄受体的肝左静脉和门静脉左支行端端连续吻合,均预留“增宽因子”,于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水平与供肝的左肝动脉以8鄄0Prolene缝线间断吻合。胆道对合取左肝管鄄空肠Roux鄄en鄄Y式吻合。术中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注射1000mg,术后采用激素、FK506和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热缺血时间为6min,冷缺血时间15.5h,手术时间6.5h,术中输血1400ml。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和离床活动,至今病人已生存1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血清铜和铜蓝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肝脏体积无明显萎缩,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尸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的良好方法,同时可避免活体部分肝移植给供体带来的风险。
- 周光文彭承宏沈柏用杨卫平严佶祺陈皓邓侠兴万亮陈拥军吴伟顶肖卫东李宏为
- 关键词:手术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手术方式
- 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被引量:2
- 2003年
- 王涌彭承宏彭淑牖刘颖斌
- 关键词:肠内营养置管鼻肠管
-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在我院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病人106例,其中抗凝组(41例)和非抗凝组(65例),抗凝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依诺肝素钠1支,连续2周。结果:比较性别、年龄、病因、Child-Pugh分级、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术前D-二聚体以及门静脉直径、流量和流速,切脾前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及压力差,这些因素在抗凝组和非抗凝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非抗凝组(17.1%比43.1%,P=0.006)。形成血栓病人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未形成者(608.9×109/L比302.4×109/L,P<0.001)。抗凝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未发生创面渗血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 匡洁杨卫平陈皓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