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宝珍
作品数: 27被引量:225H指数:9
  • 所属机构:新乡学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新乡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姜丽娜
作品数:283被引量:2,681H指数:26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小麦籽粒 氮肥 胁迫
李春喜
作品数:262被引量:2,500H指数:23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小麦籽粒 氮肥 戊聚糖含量
邵云
作品数:157被引量:1,197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籽粒 冬小麦 胁迫 小麦幼苗
王志敏
作品数:336被引量:2,91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玉米 节水 水分利用效率
侯飞
作品数:7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干物质 铁 锌 离体穗培养
小麦穗离体培养下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高锌处理有利于倒二节、穗下节、旗叶、旗叶鞘、穗轴和颖壳干物质的积累,其籽粒干物质量却明显降低,仅为低锌处理的十分之一。因此,高锌处理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低于低锌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各器官锌含量呈增加趋势,且高锌处理下各器官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锌处理。不同器官锌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旗叶较高,而籽粒较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锌积累量呈"快-慢-快"的递增趋势,高锌处理除籽粒外其他器官锌的积累量远高于低锌处理。低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籽粒和旗叶,籽粒锌积累量占总量的20%;而高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和旗叶,在籽粒中积累较少,仅占总积累量的3%。
姜丽娜王志敏蒿宝珍侯飞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离体穗培养干物质
限水灌溉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为给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设置六个不同氮肥处理[各处理底施和追施氮量(底氮+追氮)分别为:0+0、120+0、120+60、120+120、120+1801、20+240 kg.hm-2],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20+6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达到8 749 kg.hm-2。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有较明显的调控效应,总体表现为,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追氮量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大,胞间CO2浓度降低,延缓了旗叶的衰老进程,延长了光合功能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过高的追氮量(180~240 kg.hm-2)并没有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胞间CO2浓度;适当追氮(60 kg.hm-2)虽然增加了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的运转量,但运转率下降;过多的追施氮肥(120~240 kg.hm-2)会导致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
蒿宝珍张英华姜丽娜方保停张菡李春喜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限水灌溉光合特性
水分运筹对豫北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讨豫北地区冬小麦合理的水分运筹模式,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全生育期不浇水(CK)、越冬水(W1)、越冬水+拔节水(W2)和拔节水(W3)4种水分运筹方式,研究了水分运筹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较高,蒸腾作用和胞间CO2浓度较低。从产量因素来看,W3处理下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均较高,最终产量(10183.4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豫北地区,足墒播种的基础上,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蒿宝珍姜丽娜张菡张凯李彩云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
Fe^(2+)对小麦籽粒萌发及幼苗铁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供铁(Fe2+)水平对济麦20和长5864两个小麦品种籽粒萌发、幼苗生长及铁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并对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铁浓度增加,小麦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铁对小麦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小麦幼苗芽和根中铁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多;而芽中的铁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根中的铁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品种间积累量差异显著。
蒿宝珍李万昌姜丽娜侯飞李春喜
关键词:FE^2+小麦
小麦锌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综述了小麦锌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并展望了小麦锌营养效率的研究方向。
蒿宝珍姜丽娜李春喜邵云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
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生育期推进,小麦叶片和叶鞘Cu含量在前期呈波动变化,于起身期(或拔节期)出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其茎秆、穗部和籽粒中Cu含量则持续下降。(2)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量在三叶期-返青期增长缓慢,返青期-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期-灌浆末期缓慢增加,并以拔节期-抽穗期为Cu积累高峰期;叶片、叶鞘、茎秆及穗轴+颖壳中Cu的积累量在抽穗期(或灌浆初期)达到峰值,籽粒Cu积累量则持续增加。(3)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u含量以叶片最高,穗轴+颖壳最低;Cu积累量以籽粒最高,穗轴+颖壳最低;籽粒中Cu的分配比例为51.20%,其主要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并以茎秆Cu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4)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中普绿麦1号’植株Cu含量较高,而‘长5864’植株Cu积累量较高。
姜丽娜蒿宝珍张黛静郑冬云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地上部
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物质积累与转运对供氮的响应
本研究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在田间限水灌溉条件下(拔节水,拔节水+开花水)设置不同氮肥处理(0、120、210、270、330kg hm-2),研究了冠层结构及叶片光合特性、碳氮物质积累转运及时空分配特征、...
蒿宝珍张英华吴金芝韩美坤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限水灌溉氮素供应冠层结构氮肥利用效率
^(60)Co-γ辐照对小麦加工品质及终产品质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明确^(60)Co-γ辐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用不同剂量(0、35、50、75、90、120、150、200、300、400 Gy)的^(60)Co-γ辐照处理小麦种子,以其M1代为研究对象,对其小麦粉的面筋含量、面团流变学特性、馒头质构和感官评定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面粉品质方面,辐照处理使面筋含量向高、低两个方向发展;在面团流变学特性方面,辐照处理得到4种不同类型的面团特性,400 Gy辐照处理下,能量、50 mm阻力、50 mm拉伸比、最大阻力、最大拉伸比等均达到最大值(醒面90 min除外),75 Gy辐照处理的拉伸比例适中;在馒头质构方面,辐照处理降低了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对黏聚性和回复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感官评分方面,75 Gy辐照处理下馒头品质最好,其次是90、50、200 Gy,其他辐照处理对感官评分较对照影响不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硬度与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馒头风味与湿面筋含量和弱化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诱变育种目标应根据材料的敏感性和辐照剂量综合确定。
王小洁蒿宝珍谢艺可马静丽常夏
关键词:辐照小麦粉面筋含量流变学特性馒头品质
Zn在不同品种小麦植株地上部的积累和分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植株在后期吸收Zn的能力较强,其植株Zn积累量、籽粒Zn积累量均最高;济麦20籽粒Zn的收获指数最高。
姜丽娜张黛静蒿宝珍祁诗月邵云李春喜
关键词:ZN小麦
Pb^(2+)胁迫下小麦幼苗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2+胁迫对小麦幼苗呼吸作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Pb2+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的呼吸速率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表明,Pb2+对小麦幼苗叶片和根中COD、MDH、IDH同工酶的表达在整体上均呈现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效应;同时,Pb2+胁迫诱导了根中新的MDH、IDH同工酶带的表达。
邵云马丽娟蒿宝珍姜丽娜李春喜
关键词:PB^2+小麦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