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援利
作品数: 278被引量:1813H指数:22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彭冬先
作品数:128被引量:73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短发夹状RNA 慢病毒介导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王雪峰
作品数:83被引量:650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卵巢早衰 BCL-2基因 慢病毒 卵巢颗粒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木彪
作品数:80被引量:551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阴道菌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腹腔镜 宫腔镜
付霞霏
作品数:78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早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化疗性 MIR-21 间充质干细胞
杨芳
作品数:67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内皮抑素 内皮抑素 腹膜透析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菌落PCR快速鉴定Bcl-2基因及测序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克隆大鼠Bcl-2基因(B cell lymphoma)全长cDNA,快速筛选重组pMD18-T-Bcl-2阳性克隆。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大鼠脾脏组织中扩增全长Bcl-2cDNA,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用单菌活PCR扩增快速鉴定DNA片段后酶切进一步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在筛选的阳性克隆中扩增到大鼠Bcl-2基因,经菌落PCR、酶切鉴定及DNA序列分析证实该序列正确。结论用单菌落PCR扩增快速鉴定克隆在pMD18-T载体上的Bcl-2基因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成功克隆了Bcl-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Bcl-2cDNA的基因功能及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王雪峰何援利
关键词:BCL-2基因克隆RT-PCR菌落
内皮抑素抑制裸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ES)对裸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AdEasy-1系统及AAV293细胞构建携带E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S;建立人子宫内膜裸鼠皮下种植模型,将Ad-ES、空载腺病毒Ad-Track及生理盐水分别局部注射至3组裸鼠皮下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检测病灶中微血管密度(MVD)及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重组腺病毒Ad-ES经测序、PCR鉴定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2.06×1010pfu/mL;成功建立子宫内膜裸鼠皮下种植模型,Ad-ES治疗组病灶体积较其他两组明显缩小(P<0.05),HE染色后,光镜下可见腺体萎缩明显,部分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且细胞发生了明显凋亡。结论 ES可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裸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生长的作用,抗血管生成可能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马颖何援利
关键词:内皮抑素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
盆腔炎与不孕症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病因 ,以及患盆腔炎后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和体征 ,并结合输卵管造影、腹腔镜检查对 5 5例我院收治的盆腔炎致不孕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盆腔炎患者中 32例 (5 8% )人工流产 ;35例行腹腔镜检查发现输卵管淤曲充血 (2 9% )、盆腔粘连 (6 0 % )、输卵管卵巢包裹 (5 8% )、直肠窝封闭 (2 6 % ) ;31例输卵管造影发现双侧不通 2 4例 (77% )、单侧不通 7例 (2 3% )。结论从本组患者看 ,盆腔炎的病因 ,绝大多数与手术有关 ,盆腔炎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伞端粘连、积水等 ,造成输卵管不通、子宫及输卵管内膜损伤 ,导致不孕。
王丽莉何援利周宇风李胜平刘木彪
关键词:盆腔炎不孕症病因病理变化
Interceed对宫腔粘连兔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Interceed)治疗新西兰大白兔宫腔粘连(IUA)的有效性及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Interceed对照组(B)、模型未治疗组(C)、Interceed治疗组(D)。A组行假手术,不造模;B组:正常兔子宫内放置Interceed;C和D组均采用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构建IUA动物模型,C组不进行治疗,D组建模后7d宫腔内放置Interceed。各组于28d各处死4只动物,收集双侧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体计数和纤维化面积。每组剩余的8只兔于动情期刺激阴道排卵,于假孕第7天处死,取子宫组织,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A、B、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子宫内膜表面有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B组胞饮突表达与A组相似;C组胞饮突分布稀少,发育不同步;D组胞饮突分布较C组增多,形态欠规则,发育同步。C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D组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较C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Interceed可一定程度逆转IUA的病理改变,增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的表达,并改善胞饮突的表达和发育,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李慧娟何援利胡海燕李竞雄王显陈思萍张冬梅
关键词:宫腔粘连胞饮突整合素ΑVΒ3
置入防粘连膜与否的两种方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置入与不置入防粘连膜(Interceed)的两组综合方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分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
何援利乔琳章正广周曼萍周曼萍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顺铂致卵巢的化疗性损伤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化疗药物可使处于生育年龄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重则致卵巢早衰,已成为卵巢早衰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改善和恢复患者卵巢功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建立化疗性卵巢衰竭模型,建模后注射PKH26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细胞后第15,30,45,60天,各取5只大鼠经尾静脉取血测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并处死大鼠,留取右侧卵巢行常规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记录卵巢卵泡数量变化。细胞移植后30 d,取2只大鼠与雄鼠合笼,观察生殖能力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8%(4/22只)大鼠移植干细胞后动情周期能逐渐恢复,卵泡刺激素水平有所下降而雌二醇水平上升,卵巢病理切片提示卵泡数量减少,大鼠生育能力未受损害。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部分改善化疗后大鼠卵巢功能。
叶小凤何援利付霞霏王雪峰
关键词:卵巢疾病顺铂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卵巢损伤PKH26
不同宫腔粘连评分标准对宫腔粘连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被引量:4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标准对宫腔粘连(IUA)手术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诊断并治疗的IUA患者,选取其中随访2年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arch分类、AFS评分、ESGE评级和中国评分对其进行分级评估,进而比较不同评分标准对IUA术后2年内妊娠率、活产率及有效率的预测作用。结果 ESGE评级对IUA术后活产率和有效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妊娠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54、0.635;March分类对术后活产率、有效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AUC分别为0.652、0.725,对妊娠率的预测效能不佳;AFS评分、中国分级评分对IUA预后的预测效能不佳。结论在预测IUA预后方面,ESGE评分优于March分类、AFS评分、中国评分,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孙冬华何援利张冬梅黄晓斌蔡慧华曾丽颖
关键词: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评分标准预后
细胞色素P450 1A1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mRNA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研究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以及40例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YP1A1 mRNA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CYP1A1 mRNA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62±0.15、0.42±0.12、0.40±0.14,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CYP1A1 mRNA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均P<0.01)。子宫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与对照组子宫内膜之间CYP1A1 mRNA相对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CYP1A1 mRNA相对表达强度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YP1A1 mRNA表达明显增加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细胞色素P4501A1子宫内膜
加用防粘连膜的综合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探讨加用防粘连膜(Inte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分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E2V)10 mg/d;B组亦先行TCRA,在放置IUD同时置入Interceed,术后治疗同A组。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术,评估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完全治愈率高于A组(A、B组分别为0.0%、47.4%,P=0.002),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A、B组分别为100.0%、52.6%,P=0.002),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A、B组分别为66.7%、100.0%,P=0.000)。A、B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3.33%(2/15)、10.53%(2/19),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结论:加用Int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一次分离术后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治疗方法。
乔琳何援利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内节育器戊酸雌二醇
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内皮抑素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内皮细胞抑制因子,但内皮抑素蛋白极不稳定,难以制备及应用,故需要借助基因治疗发挥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实验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并鉴定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并在人血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出内皮抑素蛋白。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以Pshuttle-Endostatin质粒为模板,应用特异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纯化得到Endostatin基因片断,经测序鉴定后,酶切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骨架质粒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质粒经筛选、提取、纯化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再大量扩增为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后利用脂质体2000转染AAV293细胞包装并扩增,得到的病毒液纯化扩增后,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感染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感染细胞中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的Endostatin基因片段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成功转染AAV293细胞,包装并扩增出病毒液,纯化后测滴度为2.06×1010pfu/mL,进一步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其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pAd-Endo构建成功,且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及蛋白。
马颖何援利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内皮抑素腺病毒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