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忠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赵坚强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65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RET原癌基因 多发性内分泌瘤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一期修复 晚期下咽癌
- 郭良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94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胸大肌肌皮瓣 一期修复
- 王可敬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94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 王文栋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8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 韩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4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低钙血症 颈淋巴结清扫术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B型(MEN2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临床诊治为MEN2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DNA标本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男34岁,于32岁时以颈部肿块就诊,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占位伴双唇肥厚、舌黏膜下多发性神经瘤和类马凡征体形。I血清基础降钙素〉2000ng/L;彩超检查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钙化,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先后分2次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多发性甲状腺髓样癌(MTC)伴淋巴结转移(T4aNIbM0-IVA)。术后5个月,患者因再发左颈部局部肿块伴降钙素升高(1090ng/L),再次行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首次术后至今随访17个月,血清降钙素示1541ng/L;彩超检查颈部未发现异常肿块;均未发现嗜铬细胞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基因检测仅见患者存在RET原癌基冈P.M918T突变(C.2753T〉C,ATG→AcG);家系其他成员未见类似病症和其他内分泌肿瘤疾病,也无RET原癌基因突变。复习国内文献报告的包括本例在内的经基因检测诊断的10例MEN2B病例,其中9例为自身新发(Denovo)的RET基因P.M918T突变或其父母一方为P.M918T突变镶嵌体,与围外文献报告一致。结论DenovoRET原癌基因P.M918T突变也是国内MEN2B发病的一种常见形式。提高对MEN2B的认识,早期、规范诊治有利于提高MEN2B—MTC的远期疗效。
- 赵坚强戚晓平李嘉根赵佳正陈振光梁忠余秀华阎利金杭阳王可敬郭良
- 关键词:原癌基因
- 显微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早期喉癌初步观察
-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技术对早期喉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应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的3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进行分析。其中T1a28例,T1b 2例,随访观察治疗...
- 郭良梁忠郑传铭王文栋
- 文献传递
- 不做气管切开的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应用
- 目的探讨早期声门型喉癌采用不做气管切开喉裂开声带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到2009年7月9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经验。9例声门型喉癌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病理7例为高分化鳞癌,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 郭良赵坚强梁忠韩春王文栋楼建林
- 文献传递
-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评价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口腔黏膜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84例口腔黏膜鳞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施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其中 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11例,3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刀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术区皮肤感觉保存情况。结果 随访10~67个月,8保留式组无颈部淋巴结复发;3保留式组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复发率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术区皮肤感觉良好者,前组7例,后组为0(P<0.01)。结论8保留式功能性颈清扫术不会增加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 葛明华谷志远王可敬谭卓梁忠
- 关键词:颈清扫术
- 游离空肠在晚期下咽癌累及颈段食道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在晚期下咽癌累及颈段食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分析2例晚期下咽癌手术应用游离空肠重建上消化道资料。例1:男性63岁,右梨状窝中分化鳞癌累及环后及颈段食道约1.5 ̄2.0cm。临床分期:T4N2M...
- 郭良赵坚强王文栋梁忠
- 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对27例侧颅底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颞下窝入路7例、颈-下颌进路15例、上颌骨外翻入路2例、鼻侧切开加额眶颧颞联合入路3例。结果 全组27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到2003年5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 00%(27/27)、86.4%(19/22)和70.0%(7/10),3年,无瘤生存率为60.0%。结论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 葛明华王可敬谭卓梁忠刘爱华
- 关键词:外科手术脑脊液漏
- 甲状腺癌改良腋乳入路腔镜手术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随着甲状腺腔镜手术的不断成熟,手术的入路方式仍在不断探索。本研究拟探讨改良腋乳入路腔镜手术对比胸乳入路手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2-06-01-2015-06-01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6例,采用完全腔镜下手术,将其随机分为改良腋乳入路组50例(改良腋乳组),胸乳入路组46例(胸乳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术后甲状腺有无残留、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改良腋乳组与胸乳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3.9±8.2)、(85.5±9.7)min,t=6.38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9)、(22±12)mL,t=0.710,P=0.479;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7±5)、(141±77)mL,t=5.908,P<0.05;拔管时间分别为(3.8±1.3)、(5.0±1.2)d,t=4.578,P<0.05;清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7±1.7)、(3.1±2.6),t=0.908,P=0.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侧均无甲状腺残留、皮肤瘀斑及皮下气肿,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腋乳入路相比胸乳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液少,拔管时间短,皮肤瘀斑及皮下气肿轻,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改良腋乳入路手术值得在单侧甲状腺癌全腔镜手术中应用。
- 赵明谭卓王可敬赏金标郑传铭梁忠
- 关键词:胸乳入路甲状腺癌并发症
- 284例腮腺癌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腮腺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84例腮腺癌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等对5年、10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2.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3)、临床分期(P=0.00)、面神经是否受累(P=0.00)是腮腺癌生存的预后因素,年龄(P=0.08)、性别(P=0.06)对腮腺癌预后无显著影响。原发灶首次单纯手术与手术加术后放疗相比较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再次手术及再次手术+放疗组比较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腮腺癌的主要手段,首次手术、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面神经是否受累是影响腮腺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梁忠郭良赵坚强
- 关键词:腮腺肿瘤生存率外科手术
- 喉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分为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本文对该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吴梅娟梁忠
- 关键词:喉肿瘤神经内分泌免疫组织化学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orcarcinoma,PTMC)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8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PTMC临床病理特征、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48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中,132例(27.0%)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未发现远处转移。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1.4%,低于Ⅵ区淋巴结转移率16.0%(P<0.01)。腺外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腺外侵犯组(x^2=75.8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腺体外累犯和肿瘤位置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组成,腺体外累犯和肿瘤位置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的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对于PTMC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梁忠王可敬赵坚强赵明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