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红
作品数: 93被引量:1794H指数:25
  • 所属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

相关作者

王富珍
作品数:256被引量:3,26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
崔富强
作品数:215被引量:3,040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 新生儿
梁晓峰
作品数:326被引量:7,649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乙型病毒性肝炎
郑徽
作品数:162被引量:2,390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
陈园生
作品数:118被引量:2,791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北京市大兴区乙肝后肝硬化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人群乙肝后肝硬化死亡的规律,以及与慢性乙肝的关系,找出肝硬化防治的重点人群。方法查阅了1995-2002年死亡证明书,回顾性调查直接死因及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信息。结果查阅18 763份死亡证明书,共167人死于肝硬化,其中男性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9.928,P=0.00);患肝硬化后男性死亡年龄早于女性(t=-2.325,P=0.021);肝硬化死亡有慢性乙肝病史者占34.73%,患病平均病程为11.29年,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4,P=0.245)。结论男性为肝硬化的高发人群,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预防慢性乙肝是防治肝硬化的根本措施。
刘海博韩庆英高洁龚晓红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
全国1~14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14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1~14岁人群HBsAg阳性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1~14岁人群中,男性HBsAg阳性的风险是女性的1.31倍;5~14岁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1~4岁人群的1.42倍;农村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城市人群的1.61倍;家庭内有HBsAg阳性人群的HBsAg阳性的风险是家庭内无HBsAg阳性人群的4.10倍;未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人群HBsAg阳性的风险是接种HepB人群的3.06倍。结论坚持以新生儿接种HepB为主的预防控制策略,加强预防控制乙肝的健康教育,减少HBV传播风险。
王富珍龚晓红崔富强陈园生郑徽吴振华李黎罗会明梁晓峰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主动告知配偶的可行性研究
2013年
目的开展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者主动告知配偶的可行性调查,为消除乙肝歧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20~45岁HBsAg携带者159例,对其及配偶开展问卷调查并系统分析。结果在159例HBsAg携带者中,93.7%能主动告知配偶,且92.6%第一时间告知配偶实情,45.91%相信对方能理解,43.40%认为不会导致感情破裂。HBsAg携带者主动告知配偶后,35.57%的配偶鼓励对方积极治疗,15.44%的配偶积极查询资料和寻求科学预防,36.24%的配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或采取安全性生活;但57.05%的配偶无所谓、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HBsAg携带者在结婚后主动告知配偶所占比例(60.38%)明显高于结婚前告知比例(29.56%)。从HBsAg阳性者配偶获知,若HBsAg阳性者结婚前告知,62.89%的配偶能理解对方,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22.64%会鼓励对方积极治疗,将不会导致感情破裂。结论 HBsAg携带者主动告知配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保护对方避免HBV感染,减少配偶间HBV传播概率。还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正确宣传,逐渐消除社会对HBsAg携带者的偏见。
孙爱武王锋王富珍张爽涂秋风邵晓萍郑徽孙校金龚晓红缪宁崔富强毕胜利陈园生
关键词:配偶
中国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探讨被引量:116
2013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18~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现状,以及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探讨HepB的免疫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2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的年龄别发病情况,以及1979年、1992年和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结果中国18~59岁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居高不下,易感人群的HepB接种率较低,感染风险较高。结论中国在成功实施新生儿HepB接种和儿童HepB查漏补种后,应适时开展18~59岁重点人群的HepB接种,进一步降低HBV感染率。
张国民孙校金王富珍郑徽龚晓红缪宁贾元熙吴振华崔富强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
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方法 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资料为基础 ,采用在自然人群中分层多级抽样和医院内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和表面抗原携带者作为费用调查的对象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现行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使得 1992年出生的新生儿 90 776人一生中避免发生急性乙肝 1779例、慢性乙肝 15 0 7例、乙肝后肝硬化 381例、肝癌 12 4 4例、表面抗原携带 335 9例。可获得 85 83 37万元的净效益 ,效益成本比为 13 33。结论 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应继续巩固和完善该策略。
齐亚莉王富珍龚晓红潘利曾宪嘉李辉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策略
中国八省市各级医疗机构确诊急性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被引量:22
2006年
医疗机构的乙型肝炎(乙肝)诊断能力是影响乙肝报告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全国范围开展此次调查,以初步了解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急性乙肝实验室诊断能力。采用典型抽样在北京、吉林、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甘肃8省/市抽取95家省、地、县、乡级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各级比例为1:2:3.7:3.3),采取问卷和现场观察方法调查乙肝实验室人员配备、检测频度、设备配置、检测项目、检测试剂等情况。调查诊断急性乙肝的标准:乙肝两对半、ALT、抗-HBc IgM,同时检测抗-HAV IgM与甲肝鉴别诊断。
卢永崔富强王晓军龚晓红董红军胡苑笙陈园生梁晓峰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确诊
医院出生新生儿未及时接种首剂乙型肝炎疫苗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了解在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1)及时接种状况和未及时接种原因,探讨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1的对策。方法根据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抽样调查云南省昭通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7年在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接种情况。结果在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1平均及时接种率为67.19%,在县级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及时接种率(93.07%),高于在乡级卫生院出生的新生儿(50.99%)。在医院出生新生儿未及时接种HepB1的原因,以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和疫苗短缺为主。结论正确把握接种禁忌证和保证乡级卫生院的HepB供应,是提高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的关键。
胡苑笙丁峥嵘黄国斐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吴振华梁晓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影响因素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庞星火刘东磊龚晓红徐福杰刘泽军张震王旭红焦欣然苏领彦高贵华
关键词:SARS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早产儿和足月儿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抗体应答配对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早产儿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T、B细胞功能发育未成熟的问题比较突出[1]。早产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效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虽然国内外已开展一些相关研究[2,3],但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配对研究方法,对早产儿和足月儿HepB初次免疫和低、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应答进行观察。
刘甲野颜丙玉张丽徐爱强吕静静冯艺龚晓红崔富强梁晓峰李波陈德颖吉秀兰陈士玉
关键词:早产儿乙型肝炎疫苗抗体应答
中国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10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现阶段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保留的血清,以美国Murex3.0和Ortho3.0抗一HCV试剂为金标准建立标准血清库,筛选中国抗一HCV检测试剂,并用ChironHCVRIBA3.0复核检测结果。结果中国1~59岁人群抗-HCV调整流行率为0.43%(95%CI:0.33%~0.53%),男性和女性抗-HCV流行率分别为O.46%和0.40%,城市和农村人群经调整后均为0.43%。东、中和西部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分别为0.37%(95%CI:0.21%~O.53%)、0.67%(95%C/:0.40%~0.94%)和0.31%(95%CI:0.20%~0.42%),3个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南方和北方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分别为0.29%(95%CI:0.21%~0.52%)和0.53%(95%CI:0.38%-0.64%)。结论经综合性防治,目前中国属丙型肝炎低流行区。
陈园生李黎崔富强邢文革王璐贾志远周脉耕龚晓红王富珍郑徽罗会明毕胜利汪宁杨维中梁晓峰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