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伟
-

-

- 所属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娜

- 作品数:57被引量:4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活性研究 光合特性 桑树 幼苗 抑菌活性
- 陈双林

- 作品数:208被引量:6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黏菌 内生真菌 物种多样性 粘菌 分类学
- 闫淑珍

- 作品数:131被引量:4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黏菌 物种多样性 植物内生细菌 分类学 竹黄
- 植物内生细菌在棉花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被引量:24
- 2016年
- 为明确植物内生细菌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及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抑菌活性强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 DNA和gyr B基因分析鉴定菌株;利用抗生素标记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在棉花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共筛选到3株对大丽轮枝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SZ5、DP10和CCM9,其中SZ5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定殖在棉花根部、茎部和叶部,DP10和CCM9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定殖在棉花根部和茎部,3株菌在棉花根部的定殖数量均在10~3CFU/g以上;棉花苗沾根分别接入3株内生细菌10 d后再接种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9.52%~89.79%,而3株内生细菌沾根接种后立即移栽到含有大丽轮枝菌的土壤中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23.77%~36.03%。表明不同内生细菌菌株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不同;且在棉苗中定殖一定数量后,才能对棉花黄萎病产生较高的防治效果。
- 王娜陶伟陈双林闫淑珍
- 关键词:内生细菌棉花黄萎病定殖动态生物防治
- 高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直观想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 逻辑推理能力与直观想象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基本能力,现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被提出,不仅是对历史的继承,而且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某一种能力的内涵、评价、教学上,然而学生能力的发展不...
- 陶伟
-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策略
-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绒泡菌科四种黏菌个体发育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应用悬滴培养、燕麦-琼脂培养等方法及显微成像技术对绒泡菌科Physaraceae 4种黏菌(黄头绒泡菌Physarum flavicomum、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垂头绒泡菌Physarum album、针箍菌Physarella oblonga)的个体发育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首次实现了垂头绒泡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完整生活循环。4种黏菌孢子萌发均为V-型开裂,但萌发时间有所不同,黄头绒泡菌萌发所需时间最短,仅需5h,而针箍菌萌发所需时间最长,需要2d;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形成的黏变形体均可转变为游动胞,而相同条件下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并未有游动胞形成;4种黏菌原生质团的生长速率不同,在光照刺激下针箍菌、淡黄绒泡菌、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的原生质团分别经过2–3d、2–3d、7d和13d,发育成子实体;完成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活史,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需要25–30d,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需要40–45d。
- 陶伟王娜闫淑珍陈双林
- 关键词:黏菌孢子萌发子实体
- 黏菌的培养和个体发育的研究
- 黏菌湿室培养的研究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采集的活树皮、地表腐木和枯枝落叶等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培养从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末为止,共培养出5目5科10属18种黏菌子实体,其中,玫瑰绒泡菌Physarum mell...
- 陶伟
- 关键词:个体发育孢子萌发
- 文献传递
- 高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直观想象能力相关性研究
- 逻辑推理能力与直观想象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基本能力,现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名义被提出,不仅是对历史的继承,而且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某一种能力的内涵、评价、教学上,然而学生能力的发展不...
- 陶伟
- 关键词:逻辑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