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晓芳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相关作者
- 韩金涛

- 作品数:19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净化 急性中毒患者 联合健康教育 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中毒
- 杨莉

- 作品数:17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净化 急性中毒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中毒 下肢静脉血栓
- 闫蕾

-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净化 急性中毒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中毒 护理
- 李和军

- 作品数:14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睡眠障碍 脑卒中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急诊科
- 杨静

- 作品数:10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中毒患者 急性中毒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估,医务人员关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4年1~7月送检中心静脉导管120例,对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样本尖端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为93例,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为27例,阳性率为22.5%。结论由于ICU患者的病种及病情的特殊性,通过研究患者的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成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高危因素,通过规范的操作和日常维护观察、集束化管理、缩短置管时间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王俊莉王健刘书花祁晓芳申利娟王帅王玲张雪梅
-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高危因素
-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药物中毒患者2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Mindray床旁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进行检查,根据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非DVT组。对LEDVT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63例血液净化患者中1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重指数、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程度、D-二聚体值、凝血四项、穿刺部位均是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后LEDVT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06、4.891、3.976、3.010、4.002、4.412、3.453。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有心脑血管疾病史、中度以上中毒者、D-二聚体值>0.5mg/L、凝血四项阳性、股静脉穿刺者更容易发生LEDVT。
- 韩金涛杨莉祁晓芳闫蕾杨静
- 关键词:急性中毒血液净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
- 咪达唑仑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 2017年
-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均应用血液灌流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抽搐,其中1例20min内控制,2例30min^1h内控制,全部患者14~17d内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显著,加强心理护理是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 李和军韩金涛杨莉祁晓芳闫蕾杨静赵慧洁张文忠
- 关键词:血液灌流咪达唑仑毒鼠强抽搐
-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在股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中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4至2017年收治的急性中毒行股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给予预防性用药、间歇性加压治疗和护理干预,2组均观察置管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变化情况,并给予常规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干预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1.25%;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毒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后,若及早进行预防用药联合间歇加压并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
- 韩金涛杨莉祁晓芳闫蕾杨静
- 关键词:急性中毒血液净化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 脑卒中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
- 2021年
- 分析造成脑卒中患者出现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相关耐药性。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0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尿液,并进行病原株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分析病原菌检测结果以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0株病原菌,55.00%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7.00%、肺炎克雷伯菌13.00%;革兰阳性菌为30.00%,第一位为粪链球菌12.00%,其次为真菌15.00%。三种主要的细菌对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高;三种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结论:脑卒中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后为粪链球菌,不同的病原菌出现的耐药性不相同,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需要进行针对性分析,并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这有利于降低临床感染率。
- 耿炜祁晓芳朱立艳张钧张粉莲
- 关键词:脑卒中尿管病原菌耐药性
- 医用气动物流传输尿培养标本的应用分析
- 探讨医用气动物流传输尿培养标本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尿培养标本1083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人工送检标本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气动物流传输尿培养标本,通过传输时间、标本不合格率...
- 祁晓芳王微杜相珠耿炜马悦
- 关键词:尿培养不合格率意愿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加压治疗对防治血液净化形成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加压治疗在股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的急性中毒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方法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双下肢加压治疗)和空白对照组,对比研究抗凝治疗和双下肢加压治疗对于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中毒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凝血发生率分别为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双下肢加压治疗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效果佳,凝血发生率低。
- 韩金涛李和军杨莉张丽波赵冉冉祁晓芳李泽巍闫蕾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股静脉置管血液净化血栓
- 分析脑梗死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治疗效果
- 2021年
- 研究脑梗死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性情况,评估尿路感染脑梗死应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200例脑梗死患者(均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均采用中段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查,中心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给予司帕沙星片治疗的一组为参照组(n=100),给予头孢地尼胶囊治疗的一组为研究组(n=100),评估两组脑梗死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患者耐药情况以及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200例脑梗死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中,同检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12.79%、大肠埃希菌占比14.53%、革兰阴性菌占比23.26%。对于头孢吡肟而言,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最耐药(占比为80.00%)。对于氨苄西林而言,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耐药(占比为86.67%)。研究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参照组60.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造成脑梗死患者出现尿道感染的病原菌较多,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治疗需要先分析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且进行针对治疗,以此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耿炜祁晓芳朱立艳张钧商淑梅
- 关键词:脑梗死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表没食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在探讨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中表没食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氧化应激和脑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ICH组)和治疗组(EGCG组),EGCG组给予腹腔注射EGCG 50 mg/kg,Sham组和ICH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腹腔注射,连续7 d。采用立体定向仪向大鼠左侧尾状核注入0.5单位的胶原酶,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48 h,3组大鼠中分别随机分出2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一个亚组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另一个亚组大鼠直接麻醉后处死,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升高,与ICH组比较,EGCG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MP降低,ROS水平升高,SOD含量下降(P<0.01);EGCG组与ICH组相比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MMP显著升高,ROS水平明显下降,SOD含量增加(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OD含量显著降低,提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氧化应激损伤,伴有线粒体功能异常,EGCG能够减轻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对线粒体功能有保护作用。
- 杨莉赵冉冉杨峰韩金涛祁晓芳李和军张文忠
- 关键词:脑出血氧化应激氧自由基
-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低,本研究旨在提高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泌尿科2019年1月至12月66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取晨尿。参考组男176例、女156例,年龄(54.23±5.18)岁;试验组男189例、女144例,年龄(55.18±5.24)岁。参考组采取传统尿培养采集方法,夹闭导尿管1~2 h后分离导尿管和尿袋留取标本;试验组采取改良尿培养采集的方法,留取尿培养前延长导尿管夹闭时间、集尿袋增加采集胶塞、改变尿袋夹闭阀位置、严格无菌操作、于采集胶塞处采集标本。比较两组的尿培养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污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参考组尿培养标本的成功率、合格率分别为64.7%(215/332)、73.8%(245/332),试验组分别为90.1%(300/333)、94.9%(31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参考组患者满意度为83.7%(278/33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9%(30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1,P=0.001)。污染标本菌谱分析,参考组46例污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21例、白假丝酵母菌8例、热带假丝酵母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粪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试验组3例污染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菌1例。结论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方法后,提高了标本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不仅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 祁晓芳杜相珠耿炜王微马悦
-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培养成功率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