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E06)

作品数:20 被引量:137H指数:8
相关作者:祁建民张立武方平平陶爱芬林荔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黄麻
  • 6篇SSR
  • 4篇性状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基因
  • 3篇作物
  • 3篇麻类
  • 3篇麻类作物
  • 3篇基因组
  • 3篇分子标记
  • 2篇炭疽
  • 2篇炭疽病
  • 2篇主要农艺性状
  • 2篇转录
  • 2篇转录组
  • 2篇纤维产量
  • 2篇抗性
  • 2篇抗性鉴定

机构

  • 20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9篇祁建民
  • 18篇张立武
  • 16篇方平平
  • 14篇陶爱芬
  • 11篇林荔辉
  • 10篇徐建堂
  • 6篇张力岚
  • 6篇徐益
  • 2篇林培清
  • 1篇李玉
  • 1篇牛小平
  • 1篇赵捷
  • 1篇李静
  • 1篇张雨佳
  • 1篇刘星
  • 1篇张高阳
  • 1篇谢丽丽
  • 1篇李东旭

传媒

  • 15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麻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麻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研制
【研究背景】黄麻为黄麻属(Corchorus L.)一年生韧皮部纤维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生产上具有栽培价值的有圆果种(C. capsularis)和长果种(C. olitorius),皆为二倍体(2n=2X=...
张立武
关键词:黄麻DUS测试
文献传递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张立武黄枝秒万雪贝林荔辉徐建堂陶爱芬方平平祁建民
关键词:红麻开花期
中国主要麻类作物的起源与演化概述被引量:17
2016年
麻类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麻类作物是在何时、何地、由何种野生植物驯化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对于收集种质资源、制订品种改良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栽培的苎麻、亚麻、黄麻、大麻和红麻等主要麻类作物的起源和演化,对其起源地、起源时间和演化路线等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等提供理论依据。
陶爱芬祁建民林荔辉方平平徐建堂林培清张立武
关键词:麻类作物
GenBank数据库中黄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通用性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下载黄麻表达序列标签838条,利用SSRPrimer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66对SSR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研究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特点,以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66对SSR引物在黄麻属6个不同类型材料的扩增中,42(63.6%)对引物至少在2个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AT)n重复基元和(GC-)n丰富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多态性较高,可作为黄麻SSR标记引物设计的首选。黄麻EST-SSR标记开发效率较高,不仅可以丰富黄麻分子标记的数量,而且为剖析黄麻重要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这对于黄麻的遗传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立武袁民航何雄威刘星方平平林荔辉陶爱芬徐建堂祁建民
关键词:黄麻ESTSSR
32份黄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差异性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黄麻的株高、茎粗及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黄麻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份黄麻种质为材料,对黄麻株高、茎粗、单株鲜皮重、生物学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黄麻的株高、茎粗、生育期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黄麻种质各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品种间变异系数在8.30%~21.39%之间;综合来看,梅峰6号、梅峰7号、闽麻5号、新选1号、黄麻179和D154等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黄麻新品种的选育和实现黄麻的丰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陶爱芬林培清蔡梦容陈婉婷方平平林荔辉徐建堂祁建民
关键词:黄麻农艺性状生育期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黄麻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初步验证被引量:12
2018年
为开发黄麻SSR引物,为黄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利工具,在黄麻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MicroSAtellite(MISA)软件进行SSRs搜索,并对部分SSR引物的多态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1kb以上的13 718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8 571个SSR位点,占评估序列数目的62.47%,平均每3.47kb有1个SSR;2)所开发的SSR标记中,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占42.15%,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序列也较丰富,分别占14.80%和16.74%;3)利用Primer3.0软件设计了与木质素合成酶基因及MYB转录因子相关的880对引物,随机选取29对引物,以8份不同类型黄麻种质进行多态性验证,获得8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多态性引物比率为27.58%。结果表明,基于黄麻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开发的SSR标记可为黄麻属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的挖掘等研究提供有利工具。
陶爱芬陈婉婷祁建民徐建堂林荔辉林培清张立武方平平
关键词:黄麻转录组SSR分子标记
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筛选及新型SNP标记开发被引量:6
2017年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6个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构建了抗池和感池.以抗、感池的DNA为模板,对36对SSR引物和7对SNP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从中初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5对,SNP引物2对.继而,分别以12份抗病和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具有多态性的SSR和SNP引物进行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1对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其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大小约为600 bp.
陶爱芬谢丽丽祁建民方平平林荔辉徐建堂张立武林培清
关键词:黄麻炭疽病SSRSNP抗性鉴定
黄麻全基因组SSR鉴定与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黄麻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韧皮部纤维作物之一。然而, SSR标记的缺乏限制了黄麻的遗传改良。本研究从圆果种黄麻测序品种CVL-1的基因组、基因、CDS和cDNA中挖掘SSR信息,利用SSR Primer软件查找SSR位点,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基因组序列共开发了153,242个基因组SSR,平均密度为467.20个SSRMb^(–1);基于cDNA序列开发了10,747个SSR,平均密度为260.85 SSR Mb^(–1)。大部分重复基元为二至四核苷酸,占76.91%,其中cDNA序列SSR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较多而基因组SSR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较多。对于不同类型的SSR重复基元,随着重复单元数量的增加,其基因组和cDNA的SSR分布频率呈现逐步降低特征。黄麻全基因组SSR标记鉴定,不仅可以丰富黄麻分子标记的数量,而且为剖析黄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姚嘉瑜张立武赵捷赵捷徐益张列梅
关键词:黄麻基因组CDNASSR
基于黄麻转录组序列SNP位点的CAPS标记开发与验证被引量:4
2020年
黄麻CAPS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以为黄麻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本试验以黄麻179和爱店野生种为材料,采用IlluminaHiSeq4000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SNP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木质素合成基因4CL、COMT及转录因子MYB相兲的SNP引物,在此基础上,应用dCAPS Finder2.0软件开发了CAPS标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组装后的黄麻unigene序列共72,674条,序列总长度为29,705,997 bp,检测到的SNP位点总数为67,567个,平均每440 bp有1个SNP。(2)获得了39对分别与4CL、COMT和MYB相兲的SNP引物,从中筛选获得26对CAPS标记引物,开发成功率为66.7%,其中11对CAPS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3.2%。(3)开发的CAPS标记能较好地将12份不同类型的黄麻种质区分开来,表明CAPS是适用于黄麻研究的较理想的分子标记方法,为黄麻遗传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工具。
陶爱芬陶爱芬徐建堂徐建堂林荔辉张立武祁建民
关键词:黄麻转录组SNP位点CAPS标记
专题导读:加强麻类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推动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及种质创新被引量:5
2021年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与粮、棉、油、菜并列为第五大作物群[1],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至尧舜时代。我国是麻类生产大国。2009年,作为50个农产品之一的麻产品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20,以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为主体,以Hi-C等技术辅助,先后完成了主要麻类作物染色体级别的草图或参考基因组,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加强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作物学报》以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了8篇论文,方便相关研究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张立武
关键词:麻类作物叶纤维韧皮纤维尧舜时代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因组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