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51)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十庆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大殿
  • 2篇营造法式
  • 2篇建筑
  • 2篇《营造法式》
  • 1篇斗拱
  • 1篇形制
  • 1篇样式
  • 1篇释读
  • 1篇思维
  • 1篇思维研究
  • 1篇唐宋
  • 1篇厅堂
  • 1篇建筑史
  • 1篇古代建筑
  • 1篇材分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篇张十庆

传媒

  • 4篇中国建筑史论...
  • 1篇文物
  • 1篇建筑史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关于大殿瓜楞柱样式与构造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保国寺大殿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于探讨南方早期木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殿瓜楞柱的构造做法分析为线索,通过相关历史痕迹的解析,分析论证大殿瓜楞柱原初的构造形式及其变化过程,以此作为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的一个方面。
张十庆
斗拱的斗纹形式与意义——保国寺大殿截纹斗现象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作者通过对这一大殿的全面勘察,发现殿中斗拱的单槽散斗皆为截纹斗,即斗的看面显示为截纹形式,而唐宋时期北方木作建筑中的散斗都是顺纹斗。二者不同的加工制作技术反映了不同地域匠师谱系的特点。截纹斗的做法不仅在江南地区晚于保国寺大殿的宋元木作遗构中得到传承,也流传到东亚诸国,体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建筑中。
张十庆
关键词:斗拱古代建筑
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二)——关于大殿平面、空间形式及厦两头做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保国寺大殿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于探讨南方早期木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殿现状构件形制做法的分析为线索,通过相关历史痕迹的解析,分析论证大殿平面、空间形式以及厦两头的原初形式及其变化过程,以此作为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的一个方面。
张十庆
唐《营缮令》第宅禁限条文辨析与释读被引量:5
2010年
《营缮令》是唐代关于土木营缮的法律制度,是认识唐代营缮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而言,《营缮令》为唐代及东亚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研究线索。本文试图以建筑史的视角,对唐《营缮令》作进一步释读和分析,并希望为《营缮令》的复原研究,提供补充与线索。
张十庆
关键词:建筑史
唐宋木构中襻间的形制与构成思维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襻间的使用在《营造法式》中有明确记载,是厅堂建筑加强架间联系和整体稳定性的辅助性构件,而其所具有的完整发展逻辑和演变规律又是北方特色建构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现存实例中襻间形制的大致梳理归类、对比分析,以期能大致勾勒出襻间的结构性质、使用规律、发展脉络,并进一步透视其所体现的建构思维特点。
姜铮
关键词:《营造法式》厅堂
保国寺大殿的材栔形式及其与《营造法式》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保国寺大殿与《营造法式》的比较研究是学界关注已久的课题,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然在材栔形式方面,尚未有较深入的探讨,其原因或一是精确实测资料的缺乏,二是思路和线索的局限。本文的分析希望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推进,以此认识保国寺大殿材栔形式的性质与特点及其与《营造法式》材分制度的关联性。
张十庆
关键词:营造法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