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906-05-01)

作品数:29 被引量:548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宁华杨定焯区品中郑宏朱汉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老年
  • 13篇患病
  • 11篇患病率
  • 10篇中老年
  • 10篇中老年人
  • 10篇老年人群
  • 9篇中老年人群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7篇骨密度
  • 6篇老年人
  • 6篇骨折
  • 6篇骨质疏松症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流行病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3篇中年
  • 3篇中年人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19篇北京医院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1篇复旦大学
  • 10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白求恩医科大...
  • 7篇卫生部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16篇李宁华
  • 14篇区品中
  • 14篇杨定焯
  • 9篇郑宏
  • 8篇朱汉民
  • 8篇郑蘋如
  • 7篇李恩
  • 7篇张大新
  • 6篇赵晰
  • 5篇刘力克
  • 5篇安珍
  • 5篇马翰章
  • 5篇邓力平
  • 5篇李颖新
  • 4篇于普林
  • 4篇高芳堃
  • 3篇郑苹如
  • 3篇屈秋民
  • 3篇武成斌
  • 3篇杨泽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4篇2001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健康男女骨密度峰值出现在大约20~40岁之间,进入中老年后骨量逐渐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患病特征。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对象:于1998-06/09采用整群随机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的289名45岁以上健康居民,男136名,女153名,年龄45~85岁。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有影响骨代谢的各种因素(如:各种急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激素、钙剂等药物史;体脂指数小于19kg/m2或大于28kg/m2;长期卧床3个月以上;特殊职业人群)。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部位为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腰椎2~4前后位。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本攻关项目获得的骨峰值确定各个部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股骨径:男性0.665g/cm2,女性0.677g/cm2;大转子:男性0.598g/cm2,女性0.506g/cm2;Ward’s三角区:男性0.492g/cm2,女性0.514g/cm2;腰椎2~4:男性0.760g/cm2,女性0.835g/cm2。同时参考"九五"攻关课题获得的骨峰值计算骨量丢失率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不同部位受试对象骨密度、骨量丢失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纳入调查对象28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不显著,女性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量丢失均十分突出,且以55岁以后更加明显。②按部位分析骨量累积丢失率,男女均依次为Ward’s三角区>股骨径>大粗隆>腰椎2~4。③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明显升高,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发生以股骨径最高,其次是Ward’s三角区和腰椎2~4。结论:女性性别和年龄增加,尤其是绝�
曾平张毅李宁华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老年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密度危险阈值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汉族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危险阈值 ,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 60岁以上 2 2 5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及 1382例健康人髋部进行骨密度测定 ;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骨密度与骨折危险性。结果 :骨密度每下降 0 1g/cm2 ,男性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 2倍 ,女性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 1 6倍 ;危险性大于 10 %时 ,男性髋部骨折阈值为 0 5 776g/cm2 ,危险性大于 2 0 %时 ,女性髋部骨折阈值为 0 4935g/cm2 。结论 :老年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危险性呈负相关 ,骨密度越低 ,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 ,提高老年人骨密度则是有效防止髋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苹如
关键词:髋骨折骨密度老年人骨质疏松
华北部分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了解华北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华北地区918例4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 我国部分地区40岁以上人群总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4.4%,女10.6%(P<0.01);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城乡之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与农村相同,尚须进一步进行纵向研究探索病因以防治骨质疏松症。
李宁华张大新李恩曾平张毅王英民龙国强高芳堃于普林郑宏
关键词:中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
中国四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体格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了解脊椎压缩性骨折对身体体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四个地区部分50岁及以上的男女人群共3036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共330例,总患病率为10.87%,其中男性10.11%,女性11.58%,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的各项体格检查能否完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完成程度,男性两组前伸试验长度、膝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组平时走路时间、膝高及闭眼单脚站立试验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李宁华区品中杨定焯赵晰郑宏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安珍刘力克郑蘋如李颖新潘京海
关键词: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体格检查
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肥胖现状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城市老年自然人群中的肥胖现状,阐明年龄不小于60岁人群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体脂不均匀分布的流行特点。方法在12个城市社区中随机抽取了不小于60岁人群共5979人。测量了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臀围等指标,按中国标准诊断肥胖。结果我国部分城市不小于60岁人群的超重率(男35.90%,女 37.70%)、肥胖率(男 9.10%,女16.57%)、腹型肥胖率(男45.26%,女58.11%)和体脂不均匀分布率(男17.26%,女 10.30%)。肥胖人群分布特点有男、女间差别,地区差别和年龄组之间的差别。结论在我国不小于60岁人群中的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分布随地区不同而不同,腹型肥胖是较好的与老年增龄相关的指标。
杨泽郑宏于普林史晓红唐雷高芳堃
关键词:老年人肥胖
中老年男女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1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比数比值(OR值)。结果筛选出16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591,1.126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心脏病史(OR=1.762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OR=1.7435)、前12个月背疼史(OR=2.1304)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甲状腺疾病史(OR=2.7650)、胃病史(OR=1.5427)、家庭人口数多(OR=1.1404)等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男女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骨量减少症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郑宏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张韵朱晓颖安珍刘力克赵晰李颖新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
中国五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了解中国地区间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 ,为脊椎骨折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1 0 3例 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 ,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 ,对 1 4 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 (OR)。结果 五地区资料分别为 :年龄因素 (OR=1 .0 4 1 2 - 1 .1 1 58,男女 ) ,背疼史 (OR=1 .4544- 3.40 68,男 )和坐立试验困难 (OR=1 .2 2 0 0 - 1 8.561 0 ,女 )为较共同危险因素 ,骨密度 (OR=0 .0 0 2 3- 0 .0 2 0 7,男女 ) ,第一次右手握力 (OR=0 .71 70 - 0 .8474,女 )为较共同的保护性因素 ;长期卧床 (男 ) ,母亲骨质疏松史 (男 ) ,肝脏病史 (女 ) ,长期卧床年龄 (女 )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 ;而常吃鱼类、肉类(男 ) ,垂直跳高能力 (女 ) ,居室阳光充足 (女 ) ,年轻时身高 (女 )等多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我国五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同时 ,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脊椎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
关键词:中老年人脊椎骨折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率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OPA)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600例4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我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按累计丢失率最高部位计算)为38.5%。其中男性45.8%,女性32.4%(P<0.01);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患病率顺序为:西南(41.9%),东北(39.8%),中南(39.1%),华东(35.9%),华北(33.8%)。不同年龄组(男女)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1);城乡之间OPA患病率(男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骨量减少症的防治重点在中老年男性,对女性骨量减少症也不容忽视。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
关键词:中年人骨疾病代谢性患病率
西安地区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 5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 (PD)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 1 997-0 9~ 1 998-1 2在西安地区调查了 4 850名 55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 发现 PD3 8例 ,5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 783 .5/ 1 0万。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1 0 2 9.4 / 1 0万、60 5.0 / 1 0万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 1 .70∶ 1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98) ;但同一年龄组 ,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随年龄的增大 ,PD患病率随之升高 ,但女性在 85岁以上未发现 PD患者 ;城市与农村 PD的患病率分别为 63 4 .5/ 1 0万、980 .0 / 1 0万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随文化程度升高 ,男性 PD患病率随之降低。结论 西安地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PD患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女性 85岁以上患病率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化程度对男性 PD患病率可能有一定影响 ,职业对 PD患病率影响不大。
乔晋屈秋民韩建峰杨剑波罗国刚张辉武成斌杨华李正仪邓美英韩雪梅赵松珍于普林张振馨
关键词:帕金森病患病率
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_(42)诱导tau异常磷酸化的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观察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42 后神经元Ser 2 0 2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 (PS2 0 2 tau)的表达 ,探讨Aβ42 与tau蛋白超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老年大鼠进行海马内注射纤丝状Aβ4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显示PS2 0 2 tau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纤丝状Aβ42 注射组双侧海马PS2 0 2 tau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双蒸水注射组 ,两侧海马PS2 0 2 tau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纤丝状Aβ42 能使PS2 0 2 tau的表达增加 ,提示它具有诱导tau蛋白超磷酸化的效应。
吴琪方莹莹郑树森钱采
关键词:海马内注射TAU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