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5B05) 作品数:33 被引量:158 H指数:7 相关作者: 陈创夫 王远志 张辉 王勤章 杜景云 更多>> 相关机构: 石河子大学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干针疗法”名词的古今中外考 被引量:3 2017年 "干针疗法"是目前的热点概念,在国际上引起广泛讨论与争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这一名词本身的古今中外含义进行了考证。在中国古代的认识中,无干针之名,但有气针与血针之分。凡是不引起出血的毫针针刺就叫气针。针灸外传到西方之后,西医生将针刺与药物注射结合起来形成穴位注射疗法,也称水针或湿针,再西学东渐回到中国,在中国普遍使用。为与之区别,在针刺麻醉中出现了"干针得气留针"的方法。因此,在中国,"干针"指的就是在针灸中不涉及药物、出血等单纯毫针针刺的方法。在西方,由于生物医学对经络理论的不理解,把以激痛点为理论基础,使用针具进行针刺的方法称为干针。其实与中国人的认识同出一辙,只不过其治疗范围更为狭窄。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声明干针属于针灸的一部分,亦支持了文章的观点。 黄涛关键词:水针 穴位注射疗法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HPV的流行情况及高危型HPV 16、18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2 2016年 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对1460位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依次进行TCT和HC2检查,并对TCT检查结果异常且HC2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460例患者中有414例(28.4%,414/1460)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T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2例(6.99%,102/146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2例(11.1%,162/146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150例(10.2%,150/1460);414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224例HC2检测为阳性,其中139例PCR检测为阳性,测序分型发现HPV 16型占10.9%,HPV18型占1.7%,并且其发生率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增加而升高;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新疆北疆地区的HPV16,18型序列具有特有的性质。由此可知,在临床宫颈病变人群中,高危型HPV 16和HPV 18的感染率较高并出现序列多样性。在HPV疫苗还没有引进和实施的新疆地区,筛查应该作为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王丽娜 任艳 牟路萌 杜景云 王远志 王鹏雁关键词:HPV 宫颈疾病 TCT HC2 E3泛素连接酶Nrdp1和SOCS-1对布鲁氏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6年 为了探讨E3泛素连接酶Nrdp1、SOCS-1基因在布鲁氏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Nrdp1、SOCS-1基因的干扰和过表达细胞模型(简称为pLL3.7-N1、pLL3.7-S1和pLEX-Nrdp1、pLEX-SOCS-1);羊种布鲁氏菌16M(简称16M)侵染正常细胞RAW264.7及pLL3.7-N1、pLEX-Nrdp1、pLL3.7-S1、pLEX-SOCS-1组细胞,qRT-PCR检测Bax、Bcl-2、TNF-α的mRNA表达量,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干扰和过表达Nrdp1、SOCS-1效果最好的pLL3.7-N1、pLEX-Nrdp1、pLL3.7-S1、pLEXSOCS-1细胞模型;16M侵染各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的时间段pLL3.7-N1、pLL3.7-S1、pLEX-Nrdp1、pLEX-SOCS-1组细胞的Bcl-2和Bax的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pLL3.7-S1组细胞的TNF-αmRNA显著降低(P<0.05),而pLEX-SOCS-1组显著升高(P<0.05);pLEX-Nrdp1、pLEX-SOCS-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而pLL3.7-S1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Nrdp1、SOCS-1基因与16M诱导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为16M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雅丽 陈创夫 车召堂 王震 李爽 张欢 张辉 郭飞关键词:布鲁氏菌 SOCS-1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凋亡 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信号通路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初步分析亚洲人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5套亚洲人乳腺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367、GSE9309、GSE15852、GSE33447和GSE45255),共获得318例乳腺癌和6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谱和信号通路分析,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对乳腺癌患者癌和癌旁标本,验证其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大样本芯片数据分析显示,436个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出现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259个,下调的有177个。Pathway分析发现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亚洲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经荧光定量PCR验证,KRT19、ADIPOQ、CFD、RBP4、LPL、ABCA8、CD36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亚洲人乳腺癌基因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其中CD36基因可能与亚洲人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ABCA8基因可能是亚洲人乳腺癌新的致病基因。 陈路嘉 叶长生 黄仲曦 李欣 姚广裕 刘民锋 胡晓磊 董建宇 郭昭泽关键词:乳腺癌 亚洲人 AIR对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AIR对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对膜融合蛋白Tecpr1中AIR结构域进行干扰(I-A)、过表达(O-A)、干扰后回补(OA-IA),建立羊种布鲁氏菌16M侵染细胞的模型。以二氯荧光素(DCFH-DA)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OS产生的变化及各组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动态变化;通过qRT-PCR技术检测16M侵染宿主细胞引起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18、IL-1β和Caspase-1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M能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ROS,I-A组和O-A组线粒体异常集聚程度高;qRT-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16M侵染宿主细胞能够引起不同处理组细胞中炎性相关基因NLRP3、ASC和Caspase-1及炎性因子IL-18、IL-1β和Caspase-1表达量的变化。AIR缺失后,ROS释放量发生变化,线粒体出现异常集聚,且AIR与炎性小体的活化、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徐亚芳 陈创夫 王浩 付强 史慧君 孙志华 张辉 郭飞关键词:布鲁氏菌 AIR ROS 线粒体 AIR在羊种布鲁氏菌16M诱导的非典型自噬中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膜融合相关蛋白TECPR1对羊种布鲁氏菌16M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RAW264.7)引起的非典型自噬及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AIR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2条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亚克隆到慢病毒pLentiLox3.7载体,并转染RAW264.7,通过QRT-PCR筛选干扰效果最优的质粒;用布鲁氏菌感染干扰AIR后的RAW264.7,采用QRT-PCR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基因p62、LC3-Ⅰ、LC3-Ⅱ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基因p62、LC3-Ⅰ、LC3-Ⅱ蛋白表达量;同时检测16M在干扰AIR后RAW264.7中的生存繁殖能力。结果获得2条对AIR干扰效果达70%以上特异性的siRNA分子,自噬相关基因LC3-Ⅰ、LC3-Ⅱ、p6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6%、77%和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2,25.38,10.87,P<0.05);LC3-Ⅰ、LC3-Ⅱ、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71%、34.29%和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753.92,332.38,768.15,P<0.01);24h后干扰AIR后的RAW264.7中布鲁氏菌数量为8.58×105CFU,对照组为6.02×106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3.45,P<0.05)。结论 AIR基因沉默可促进布鲁氏菌诱导的非典型自噬进一步成熟,布鲁氏菌胞内繁殖力显著降低,这可能是AIR结构域在自噬小体和溶酶体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布鲁氏菌能够逃避巨噬细胞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 王浩 陈创夫 车召堂 张俊波 张辉 郭飞关键词:布鲁氏菌 巨噬细胞 AIR 自噬 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Os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莱姆病螺旋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方法以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标准株B31DNA为模板,PCR扩增Osp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0a-OspA,以IPTG诱导原核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方法对重组蛋白OspA进行纯化;用柠檬酸钠还原法以OspA作为检测线,优化试纸条制备条件,制备莱姆病诊断试纸条,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用该方法对20份绵羊血清进行检测,并用WB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构建了外膜基因OspA的原核表达体系,获得高纯度的OspA蛋白;用40nm金颗粒制备的莱姆病胶体金试纸条,最适胶体金标记pH值为6.2,SPA蛋白的最佳标记量是6μg/ml,该蛋白不与布鲁氏菌、大肠杆菌等阳性血清反应,能重复多次与莱姆病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用该方法检测20份动物血清样品2份阳性(10%),与WB结果一致。结论以纯化的OspA蛋白为包被抗原制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WB验证结果符合率高,且具有准确、快速、方便的优点,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钱红 石峰 陈创夫 王远志 程婷婷 张辉 陈荣贵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 免疫层析 中哈边境地区艾比湖湿地硬蜱分布及鉴定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新疆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蜱的种类、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分子特征,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蜱的分类研究以及蜱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搜集法在阿拉山口禾角克边防连、乌兰达布森管护站、艾比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石头房子3个采样点,自2014年4-8月连续采集蜱,对采集蜱种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选取代表蜱种进行线粒体16S r DNA序列扩增与测序分析。结果共采集蜱434只,其中游离蜱392只,寄生蜱42只;经体视显微镜形态学鉴定,采集样本为1科4属(扇头蜱属、璃眼蜱属、革蜱属、血蜱属)7种(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血红扇头蜱、图兰扇头蜱、囊形扇头蜱、短垫血蜱);艾比湖湿地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蜱活动高峰集中在5-6月,革蜱属最高峰出现在5月,亚洲璃眼蜱为6月;线粒体16S r DNA PCR测序比对结果显示,边缘革蜱与新疆石河子注册的KF547986同源性在96%-100%,亚洲璃眼蜱与新疆伊犁注册的KF527439同源性在98%-99%,血红扇头蜱与以色列注册的KF219732同源性在93%-94%。结论首次在艾比湖湿地发现图兰扇头蜱和囊形扇头蜱;在国际上首次对短垫血蜱16S r 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和报道,该蜱与美国Haemaphysalis cretica同源性最高(91.0%);艾比湖湿地地区边缘革蜱、亚洲璃眼蜱、血红扇头蜱16S r DNA存在多样性,来自不同蜱种遗传分支。 徐军 王安东 肖云霞 徐新龙 戴莉 杜景云 王丽娜 张科 罗丹 牟路萌 张亚丽 邢建新 王远志关键词:硬蜱 形态学 RDNA 基于布鲁氏菌omp25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技术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建立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技术(LAMP),并应用于基层布病诊断,本实验针对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基因Omp25区域设计6条引物,用SYBR Green I染料做指示剂,65℃反应60 min,85℃5 min终止,根据SYBR Green I颜色变化判定结果,用普通PCR验证LAMP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对临床疑似布病病料进行检测验证其临床检测意义。结果显示:LAMP检测的灵敏度为4.2 fg/μL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比普通PCR高100倍左右;其特异性较好,能够准确检测布鲁氏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阳性结果均为梯形条带,而大肠杆菌、卡介苗、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氏杆菌等均为阴性;对新疆4个地区25份绵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LAMP和普通PCR方法平行检测,其符合率为100%。结论:LAMP检测技术用于布病临床诊断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为基层布病的病原学诊断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马国瑞 李志强 张辉 王远志 陈创夫关键词:布鲁氏菌 无症状胆囊结石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门诊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诊断为无症状胆囊结石的2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最终纳入分析192例,其中57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为症状组,135例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组。对影响2组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糖尿病、高脂饮食、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结石、结石直径大于等于1 cm、糖尿病是无症状胆囊结石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发结石、结石直径大于等于1 cm、糖尿病、高脂饮食、肥胖可能是影响无症状胆囊结石预后的主要因素。 蔡飞 金亮 李琪 陈骞 张怀 张示杰关键词:无症状胆囊结石 预后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