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9071)

作品数:11 被引量:350H指数:9
相关作者:盛谦朱泽奇冷先伦张占荣张勇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岩石力学
  • 3篇水电站
  • 3篇围岩
  • 3篇围岩稳定
  • 3篇FLAC^3...
  • 2篇地下厂房
  • 2篇地应力
  • 2篇电站
  • 2篇水电
  • 2篇围岩稳定性
  • 2篇反分析
  • 1篇邓肯-张模型
  • 1篇地下厂房洞室
  • 1篇地下厂房洞室...
  • 1篇地下厂房施工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成因
  • 1篇洞室
  • 1篇洞室群
  • 1篇岩石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盛谦
  • 7篇朱泽奇
  • 5篇张占荣
  • 5篇冷先伦
  • 4篇张勇慧
  • 2篇景锋
  • 2篇刘元坤
  • 2篇梅松华
  • 1篇廖红建
  • 1篇罗超文
  • 1篇曾静
  • 1篇张帆
  • 1篇李佳
  • 1篇邬凯

传媒

  • 5篇岩土力学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建筑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97
2007年
通过收集中国大陆地区450多个钻孔的地应力实测资料,筛选出受局部因素影响小的450组数据,建立我国垂直应力、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随埋深的分布变化图,研究其变化趋势,并与全球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建立我国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比随埋深的散点分布图,分析水平应力的差异性以及其沿埋深的变化规律;鉴于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差异大,尤其是在浅部,用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更能反映水平构造应力的作用,改进Hoek和Brown用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形式,建立我国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埋深的散点分布图,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上述统计分析系统总结我国大陆地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部分统计形式为新的尝试,可为中国地应力场的宏观分布特征研究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景锋盛谦张勇慧罗超文刘元坤
关键词:岩石力学地应力
佛子岭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开挖过程的FLAC^(3D)数值模拟被引量:43
2006年
选取佛子岭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区,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模拟施工开挖过程,研究了洞室群围岩的开挖变形形态和应力状态,分析了围岩和调压井高边坡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开挖稳定性。通过对地下厂房洞室群区的加固处理,分析了围岩在加固后的力学特性。利用FLAC3D程序的Ubiquitous模型,引入了一组主要节理裂隙,分析了此组节理裂隙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开挖变形及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无节理裂隙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综合评价了节理裂隙对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曾静盛谦廖红建冷先伦
关键词: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喷锚支护FLAC^3D
不同地质成因岩石地应力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被引量:37
2008年
通过收集我国大陆地区大量的实测地应力资料,筛选出了受局部影响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应力随埋深分布的散点图,并根据各自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三大类岩石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其主要与岩石地质成因相关。三大类岩石的垂直应力总体上随埋深呈线性增大,量值接近各自上覆岩层自重;最大水平主应力随埋深均呈线性增大,相同埋深条件下,火成岩量值最大,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小;而沉积岩浅部最小水平应力大于岩浆岩;三大类岩石的水平差应力总体上随埋深也呈线性关系,相同埋深条件下,火成岩较大,而沉积岩较小;浅部岩浆岩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最大,而沉积岩较小。
景锋盛谦张勇慧刘元坤
关键词:地应力
岩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洞周围岩的稳定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情况,结合洞室围岩地质条件,采用FLAC3D程序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对施工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洞室群围岩开挖后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应力集中部位和围岩潜在破坏部位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切割、洞室交叉是影响洞周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未与洞室切割的岩脉对洞周围岩稳定性影响不大。最后综合评价了洞室的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张占荣盛谦冷先伦朱泽奇
关键词:岩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FLAC^3D
PSO-LSSVM模型在位移反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9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设计原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快速位移反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均匀设计和有限差分法获得学习样本,再用粒子群算法搜索最优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并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建立反演参数与监测点位移值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后用粒子群算法从全局空间上搜索与实测位移最吻合的反演参数。该反演模型利用了粒子群算法高效简单、均匀设计构造高质量小样本以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小样本、泛化性能好的特点。将该模型应用于龙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区岩体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中,计算结果与实测的位移值和地应力值均吻合较好,说明了该模型在岩土工程快速反演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邬凯盛谦梅松华李佳
关键词:位移反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粒子群算法均匀设计快速反演
脆性岩石侧向变形特征及损伤机理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进行了三峡花岗岩常规三轴压缩、保持轴向应变和保持轴向应力的卸围压试验,研究了脆性岩石在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载控制方式下的侧向变形特征,可见临界侧向应变均稳定在(-0.004±0.000 5)范围内。进一步进行三峡花岗岩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和损伤力学分析,发现脆性岩石在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载控制方式下均以侧向损伤为主,且侧向损伤曲线的形态近似,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损伤值稳定在0.7~0.8左右。最后以侧向损伤变量表征花岗岩脆性破坏过程,建立了基于应变空间的、可以考虑卸荷应力路径的损伤模型和应变型破坏准则。
朱泽奇盛谦张占荣
关键词:侧向应变
三峡花岗岩起裂机制研究被引量:38
2007年
从三峡花岗岩常规三轴实验出发,通过研究裂纹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不同围压下花岗岩的起裂应力。结果表明,起裂应力与围压变化幅度一致,与峰值强度相比,起裂应力一般保持在峰值应力的25%~50%。进一步的实验与理论分析认为,三峡花岗岩在单轴、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微观破裂机制主要是拉伸破裂,从起裂至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其内部裂纹属I型裂纹,由此通过对压应力下椭圆裂纹的拉伸破坏分析,研究起裂应力、起裂角与围压的关系。比较基于裂纹应变分析得到的结论发现,二者在一定围压区间是比较接近的。
朱泽奇盛谦冷先伦张占荣
关键词:岩石力学
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三维位移反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以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为例,采用正交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力学参数的联合位移反分析模型,反演了边坡岩体的综合力学参数。进一步针对高边坡施工期的工程特点,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进水口边坡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仿真模拟。基于该反演参数的正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位移与监测位移趋势一致,量值吻合,所得参数是合理的。最后分析了开挖完成后边坡岩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并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朱泽奇盛谦张勇慧冷先伦
关键词:岩石边坡正交设计反分析有限差分法
三峡花岗岩峰后力学特性及应变软化模型研究被引量:58
2008年
通过对三峡花岗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基于弹塑性理论,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屈服面,分析研究花岗岩强度参数与峰后应变软化参量的关系,得出在花岗岩的应变软化过程中,黏聚力c随应变软化参量的增大而快速减小,而内摩擦角?在应变软化的过程中几乎保持不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花岗岩峰后应变软化模型,利用FLAC3D程序对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
张帆盛谦朱泽奇张勇慧
关键词:岩石力学
邓肯—张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及工程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应用VC.net编译平台,开发了邓肯—张模型的DLL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FLAC3D程序的预留接口导入程序。介绍了邓肯—张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FLAC3D程序中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实现方法。通过对三轴加卸载试验的仿真模拟,分析了试样的Z向和Y向位移变化形态和规律,研究了(σ1-σ3)-εa关系曲线的变化形态,及其在极限情况下曲线的发展规律。从而验证了邓肯—张本构模型在有限差分程序中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另外,对一个基坑开挖及其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通过基坑壁水平位移计算值和监测值的对比,验证了编译的邓肯—张(E-B)模型对工程的适用性,以及应用于其他类似问题的通用性,解决了FLAC2D程序中邓肯—张本构模型(E-B)的应力敏感性及其不能应用于实际工程等问题。
冷先伦盛谦朱泽奇张占荣
关键词:邓肯-张模型二次开发基坑FLAC^3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