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5B10)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人强程晓曙苏海董谢平洪葵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冠状动脉支架断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支架从早期的裸金属支架升级到第一代、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不仅载药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而且支架的材料、钢梁厚度等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置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冠状动脉支架不仅应用于简单的A型病变,也广泛应用于扭曲成角、钙化、血栓、慢性闭塞性等C型复杂病变。
- 阮月华胡龙龙杨人强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 自噬抑制剂促进缺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凋亡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后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的促凋亡蛋白Bim、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1~3 d龄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模型,检测缺氧0、2、4、8、14和24 h时自噬情况,取自噬显著升高的时间点细胞作为单纯缺氧组(anoxia组),缺氧前用10 mmol/L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心肌细胞1h作为缺氧+3-甲基腺嘌呤组(anoxia+3MA组),设立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和异常节律;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LC3-Ⅱ/Ⅰ、Bim、caspase-3和HI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抑制自噬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减弱并可见异常节律、LDH释放增加(P<0.05),同时Bim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缺氧+3MA组中HIF-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结论自噬抑制剂抑制自噬后导致缺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HIF-1正调控缺氧诱导的自噬抵抗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王路乔黄波黄茶花王伶程晓曙
- 关键词:自噬缺氧BIMCASPASE-3HIF-1
- 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8
- 2014年
- 背景:创伤后骨髓炎是开放性骨折或其他骨关节手术后出现的骨感染,可遗留窦道或有骨外露、伤口较多分泌物,其治疗周期长,并可导致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充分引流,以及对治疗干扰小、远离病区置钉的外固定支架的使用。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创伤性骨髓炎的近期疗效,并与传统置管冲洗引流进行对比。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纳入创伤后骨髓炎患者21例,其中负压封闭引流组11例,传统置管引流组10例。负压封闭引流组患者一期行病灶清除及负压封闭引流填塞死腔,覆盖创面。骨折未愈合者行外固定架治疗,其中10例内固定改为外固定架,1例原有外固定架继续保留。所有患者均Ⅱ期闭合伤口,9例伤口直接缝合,2例行皮瓣移植,其中1例因骨缺损,Ⅲ期行自体骨移植。传统置管引流组行病灶清除,术后常规置管冲洗引流,3例因创面不能闭合,行普通换药,二期皮瓣移植,骨折未愈合者行骨外固定架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有无局部红肿痛及全身发热,记录总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组较传统置管组更能较快的控制治疗前红肿痛及发热等症状(P<0.05)。总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通过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置管引流组(P<0.05)。至随访结束,负压封闭引流组患者感染均未复发,传统置管组2例再发感染。结果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骨外固定架修复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具有感染控制快、方便护理、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后再发感染率等优点,且骨外固定架可作为创伤后骨髓炎最终的固定方式。
- 邓亮何飞吴小辉何剑颖董谢平
- 关键词:植入物创伤后骨髓炎负压封闭引流外固定架骨折愈合
- 氯吡格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本身无生物活性,在肝脏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氧化水解生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后,不可逆性地与ADP受体——P2Y12受体结合,抑制ADP受体依赖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等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已成为PCI术后的常规治疗之一。
- 徐吉淋杨人强
- 关键词:血小板糖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受体结合选择素不可逆性稳定斑块
- miRNA在冠心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因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冠心病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严重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微小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单链非编码RNA[2],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微生物中[3].miRNA在生物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脂类代谢、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循环血中存在miRNA,它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在心脏发育、血管发育、血管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4].近年来有关miRNA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miRNA将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并且有望成为冠心病的一个新型治疗靶点[6].
- 黄清昱杨人强
-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MIRNA心脑血管疾病生物标记物身体健康个体发育
- 磷酸镁/PBS/小麦蛋白复合骨修复材料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镁,将磷酸镁(M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小麦蛋白(WP)进行复合,制备出MP/PBS/WP复合骨修复材料。通过体外降解、生物活性以及细胞培养等实验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P/PBS/WP复合材料在Tris-HCl缓冲液中浸泡10 d后,溶液p H从7.4上升至7.51,浸泡12 w后,其降解率达到58.43wt%;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0 d后,其表面形成磷灰石层;复合材料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结果表明:MP/PBS/WP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降解性、生物活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
- 王泉翔邬迎阳董谢平马旭辉魏杰
- 关键词:PBS小麦蛋白生物复合材料骨修复
- 心房颤动、血压和血压测量被引量:3
- 2015年
-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增加,因此高血压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并不少见[1]。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观察到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2],同时血压控制不良可恶化心房颤动[3-4]、降低复律的成功率[5]。
- 徐劲松上官青苏海
-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血压控制不良血栓事件患病率
- 可卡因与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3
- 2016年
- 可卡因是全球广泛使用的毒品,大约有1 320~1 980万使用者〔1〕。可卡因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急性肺水肿等〔2〕,更有高达83%的无临床症状可卡因使用者存在心肌水肿和心肌纤维化等"安静的"心肌损伤〔3〕。目前认为它是最常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毒品〔4〕。在可卡因相关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了解可卡因相关性心肌梗死的特点,
- 付灵华洪葵苏海
- 关键词:可卡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
- 比伐卢定对比肝素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PC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比较使用比伐卢定与使用肝素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2000-01-2012-12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收集在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比较比伐卢定对比肝素加GPI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分为近期随访(≤30d)及长期随访(>30d)两个亚组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临床试验共计21 699例患者,其中比伐卢定组10 736例(49.5%),肝素加GPI组10 963例(50.5%)。近期随访分析显示:与肝素加GPI组相比,比伐卢定组网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04);主要出血及轻微出血均显著减少(均P<0.000 01)。长期随访分析显示:比伐卢定组具有较低的死亡率(P=0.02);主要出血及轻微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0 01和0.008);比伐卢定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率高于对照组(P=0.02),且总体血运重建也有增高的趋势(P=0.07)。其余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短期死亡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相比于肝素加GPI,比伐卢定具有显著的低出血风险及死亡率,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率及总体血运重建率,但有相对较高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
- 江龙程晓曙杨人强吴清华吴延庆洪葵詹锐樊瀛丽胡利娟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比伐卢定肝素
- 细胞自噬在心血管应激和心脏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自噬(autophagy)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受损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正常生理过程和防御机制,适当水平的自噬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环境刺激的影响,一旦自噬过度或自噬缺陷却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 王路乔黄波程晓曙
- 关键词:细胞自噬心脏疾病心血管应激防御机制生理过程环境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