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31280)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浩何希宏王震杨小进张华菲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乳酸杆菌
  • 2篇杆菌
  • 1篇新基因
  • 1篇药用
  • 1篇整合位点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生理生化
  • 1篇兽疫
  • 1篇兽疫链球菌
  • 1篇透明质酸
  • 1篇突变体
  • 1篇突变体库
  • 1篇拮抗
  • 1篇拮抗作用
  • 1篇位点
  • 1篇相关新基因
  • 1篇链球菌
  • 1篇基因
  • 1篇高通量

机构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刘浩
  • 2篇何希宏
  • 2篇王震
  • 1篇王璐
  • 1篇张华菲
  • 1篇杨小进
  • 1篇王洋洋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兽疫链球菌中与透明质酸合成相关新基因的高通量筛选及克隆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emicus)中透明质酸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相关基因已经被研究得比较透彻,探究一种挖掘与透明质酸合成相关新基因的策略。【方法】利用自杀质粒p SET4s::sac B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随机整合作用,筛选具有表型差异突变菌株构建突变体库,进一步利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 mediated PCR,LM-PCR)方法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质粒整合位点,通过基因无痕敲除和回补实验验证插入位点。【结果】构建了包含150株具有表型差异突变株的突变体库;以荚膜合成能力缺失的1号突变株(M1)作为基础研究对象,检测到自杀质粒整合到基因组458 960位点上,破坏了编码塔格糖-6-磷酸激酶的lac C基因;无痕敲除lac C基因得到Δlac C,表型分析发现Δlac C表现为粘性荚膜特性;进一步全基因组重测序发现,除了lac C基因位点存在插入突变,206 613位点存在碱基G缺失,导致编码透明质酸合成酶的has A基因发生移码突变,且回补has A基因后,M1恢复粘性荚膜合成能力。【结论】M1突变株粘性荚膜合成能力的缺失由has A基因功能缺失引起,与lac C基因功能缺失无关。初步建立了兽疫链球菌中高通量筛选与透明质酸合成相关新基因的策略,为今后挖掘新基因奠定了基础。
毕亚丽王震王璐刘浩
关键词: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突变体库整合位点
三株药用乳酸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3株药用乳酸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方法]观察3株乳杆菌L2、L3、L8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甲基红和V-P试验及乳酸和过氧化氢鉴定,最后观察它们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结果]菌株L2、L3、L8均为革兰氏阳性菌,且与GAM培养基相比,其在MRS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更为良好;L2、L3、L8的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V-P试验均为阴性,且都产过氧化氢、乳酸,但3株菌之间的乳酸产量无明显差别;L2、L3、L8对不同糖类的利用情况基本相似。[结论]该研究为3株乳杆菌L2、L3、L8的进一步药用化奠定了基础。
王洋洋王震何希宏刘浩
关键词:乳酸杆菌
4株乳酸杆菌体外拮抗3种常见致病菌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4株乳酸杆菌在体外对3种常见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株乳酸杆菌(L1、L2、L3、L4)分别与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观察拮抗结果。[结果]4株乳酸杆菌对3种致病菌都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中L1的拮抗作用强于其他3株乳酸杆菌;当将致病菌的菌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时,L1仍可将3种致病菌杀死,拮抗作用仍十分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用乳酸杆菌直接进行微生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杨小进张华菲何希宏刘浩
关键词:乳酸杆菌致病菌拮抗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