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B20580)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2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海军邢松刘武裴树文周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的性别和年龄:南京直立人头骨的启示被引量:3
- 2011年
- 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是1929年发现的,被步达生鉴定为一青春期或成年期的女性个体的头骨。后来,步达生改变了观点,认为该头骨是代表青春期早期的男性个体。魏敦瑞同意步达生的意见,但认为该头骨应属于8岁或9岁的男性个体。此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的性别和年龄的鉴定一直困扰着许多古人类学家。1993年发现的南京直立人成年女性头骨在形态上和尺寸上与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有相近之处。本文对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与南京直立人等头骨作了形态和测量上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头骨的尺寸大小,眶上圆枕、枕圆枕和肌嵴的发育程度以及头骨骨壁厚度等来看,周口店3号头骨有理由被认为是女性个体的。该头骨的鼓骨裂、下颌骨关节窝、泪腺窝、额窦、骨缝等都无法证明其是幼年个体。周口店直立人3号头骨应代表成年女性个体。
- 张银运邢松
- 关键词:性别年龄
- 现代中国人群形成与分化的形态证据--中国与非洲和欧洲人群头骨非测量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导致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形成了具有明显体质特征差别的人群(或种族)。对更新世末期及全新世以来不同地理区域近代和现代人群体质特征差别、相互亲缘关系的分析是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1项头骨非测量特征在近代和现代中国人群,以及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共330例标本的出现率和表现特点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率或表现特点在三个人群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特征在人群间的差异甚至非常明显。与非洲及欧洲人群相比,现代中国人头骨总体显得纤细,眉弓、角圆枕、颧三角、颧结节等反映头骨粗壮程度的特征在现代中国人群的发育明显弱于非洲和欧洲人群。此外,现代中国人群还具有一些明显不同于非洲和欧洲人群的头骨非测量特征,包括锐利的眶外下缘、相对平坦的眉间鼻根点、较圆隆的颅侧壁、平坦的顶孔人字区、深弧形的上颌颧突下缘,梯形和左右不一的鼻额-额颌缝走向等。采用判别分析可以将67.0%—79.5%的标本正确地判别归入其原来所属的组群。其中对中国人群的正确判别率分别达到70.4%和82.9%。个体标本分布显示非洲人群表现较大的分散性,而中国和欧洲人群样本的分布明显密集集中,提示中国和欧洲人群似乎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特征。本研究还发现多数在人群间差别显著的头骨非测量特征与头骨粗壮程度有关,作者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 刘武吴秀杰邢松Victoria GIBBONRonald CLARKE
- 华中地区近代人群上、下颌第一臼齿齿冠及齿尖面积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282枚华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距今5 000~200年)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取得华中地区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标准对每颗牙齿咬合面行高分辨率摄片。运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形态测量方法获取每颗牙齿的齿冠绝对面积和单个齿尖相对面积。结果齿尖相对面积大小顺序为:M1:原尖>前尖>后尖>次尖;M1:原尖>后尖>下次尖>内尖>下次小尖;M1齿尖相对面积的变异总体上大于M1;从大约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华中地区人类M1和M1齿冠绝对面积分别缩小了6.57%和6.15%。结论食物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臼齿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M1和M1相对齿尖面积一直保持稳定,提示现代人类相对齿尖大小比例至少在距今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
- 周蜜邢松
- 人类下颌骨形态变异研究概况
- 2009年
-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方,与左右颞骨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骨是颅骨中唯一可动的骨,与头骨协同在咀嚼、发音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头骨共同维持一定的面型。前人对人类下颌骨形态特征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下颌骨形态特征的时代、地区和人群变异;下颌骨观察性状、测量性状在人群关系研究中的价值;下颌骨与牙齿、颞骨下颌窝、头面部形态的关系;下颌骨形态变异的原因。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对人类下颌骨研究作简要综合论述,并对国内下颌骨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 李海军
- 关键词:下颌骨
- 根据步氏巨猿与伴生动物牙釉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探讨其食性及栖息环境被引量:3
- 2011年
- 分析研究了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24枚牙齿的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δ13C值(PDB)为-18.8‰^-14.1‰,其中建始4个巨猿牙齿的釉质δ13C值为-18.2‰^-14.2‰,柳城4个巨猿牙齿釉质的δ13C值为-17.5‰^-16.8‰.数据结果表明巨猿及伴生动物群的食性均为纯C3食性.依据C3植物的分布规律、相关地区植被的C3/C4植物组成、巨猿动物群和古植物孢粉等综合分析,推测巨猿生活于C3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环境,应该是森林环境,而非开阔环境.巨猿的绝灭可能与栖息环境退缩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 赵凌霞张立召张福松吴新智
- 关键词:食性稳定性碳同位素栖息环境
-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36
- 2012年
-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两侧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面貌,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小型刮削器和石片等北方石片工业的元素。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 牛东伟马宁裴树文彭菲
- 关键词:中更新世石制品丹江口库区
- 青铜铁器时代新疆、内蒙古人群下颌磨牙的磨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铜铁器时代新疆、内蒙古地区人群下颌骨第一磨牙(M1)的磨耗特点。方法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将新疆(77例)、内蒙古(123例)地区的牙齿磨耗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比近代人群(云南、华北共134例),用SPSS13.0软件对磨耗级别分数进行均值计算和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度都大于近代人群,提示当时食物可能较近代人坚硬。新疆的牙齿磨耗度大于内蒙古地区,可能反映了食物结构、经济方式的差异。新疆人群牙齿磨耗度左右侧相似,性别差异显著,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也是左右侧相似、性别差异显著,提示这可能是青铜铁器时代牙齿磨耗的共性,但还需更多遗址标本来检验。结论青铜铁器时代的牙齿磨耗大于近代,新疆、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存在差异。
- 李海军戴成萍
- 关键词:下颌磨牙磨耗体质人类学
- 湖北建始更新世早期人类牙齿几何形态测量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一般认为东亚大陆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代表最早一批由非洲扩散来的人类.古人类学界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湖北建始发现的3枚更新世早期人类牙齿,以及257枚非洲、欧洲和亚洲不同时代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牙齿齿冠形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类牙齿的齿冠轮廓、对称性以及齿尖排列在化石人类与现代人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包括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和亚洲更新世古人类在内的多数化石人类P3齿冠轮廓明显不对称,咬合面轮廓呈弯曲的长椭圆形;M1咬合面轮廓对称,接近长方形,无明显齿尖突出;M1齿冠呈后尖和次尖略突起,原尖和内尖不显的非对称形状.与此相对,现代中国人和部分欧洲更新世晚期人类P3齿冠呈颊侧宽,舌侧窄的对称轮廓;M1齿冠形状明显不对称,舌侧齿尖向远中方向偏移,尤其以次尖突出显著;M1齿冠轮廓略呈对称的圆形.南方古猿齿冠形状变异范围较大,而亚洲古人类在牙齿形态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建始人3枚牙齿齿冠轮廓、对称性以及齿尖排列与亚洲更新世早期和中期古人类的同类牙齿形状接近.未发现建始人牙齿齿冠形状明显不同于其它中国直立人,而与南方古猿及非洲早期人属成员特别相似的证据.
- 刘武Ronald CLARKE邢松
- 中国人牙齿形态测量分析--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齿冠轮廓形状及其变异被引量:15
- 2010年
-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齿尖夹角区呈不规则狭长菱形,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P2齿冠轮廓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齿尖夹角区由于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重叠范围。P1齿冠轮廓不对称,齿冠近中舌侧部分内缩;齿尖区靠近近中舌侧,近似方形。P2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齿尖区靠近齿冠中央,因近中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狭长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重叠范围很小。P1、P2齿冠和齿尖夹角区各个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变异大小、方式基本相同;依据齿尖与齿冠基底边缘的距离大小可以将P1分为两种类型,依据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可以将P2分为两类。P1、P2变异相对于上颌两颗前臼齿来说较大,且变异主要集中在齿冠的近远中舌侧、齿尖夹角区的后凹点和舌侧尖;两者的变异大小范围稍有差别;P1和P2主要分为三类,区别在于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大小比例、齿尖区后凹点和舌侧尖的位置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所有四颗前臼齿的大小变化对轮廓形状的影响不大。
- 邢松周蜜刘武
- 关键词:现代中国人
-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人类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有争论。本文的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和两枚牙齿化石。形态分析显示这件下颌骨已经呈现一些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包括较明显的颏三角、联合结节、中央脊、颏前窝、联合部前面弯曲、下颌联合倾角超过90°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很弱。另一方面,崇左下颌还具有一些相对原始的特征,包括下颌体比较粗壮及较明显的下横圆枕。与迄今发现的早期现代人相比,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的年代及形态特点提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比以往的认识至少要提早6万年。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 刘武金昌柱吴新智
- 关键词:现代人起源人类化石古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