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20301026)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林小涛齐长宝王文博方平夏磊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免疫
  • 3篇甘草
  • 3篇粗提物
  • 2篇免疫力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 1篇一年两茬
  • 1篇应激
  • 1篇幼鱼
  • 1篇杂交鲟
  • 1篇藻毒素
  • 1篇水流
  • 1篇鲟鱼
  • 1篇鲫鱼
  • 1篇微囊藻
  • 1篇微囊藻毒素
  • 1篇无公害
  • 1篇无公害高产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篇林小涛
  • 3篇孙军
  • 3篇夏磊
  • 3篇方平
  • 3篇王文博
  • 3篇齐长宝
  • 2篇汪建国
  • 1篇李想
  • 1篇梁日东
  • 1篇钟健翔
  • 1篇陈孟璋
  • 1篇宋波澜
  • 1篇陈国柱
  • 1篇王伟军
  • 1篇童芳
  • 1篇李丹
  • 1篇梁卉
  • 1篇黄月明
  • 1篇陈月芳
  • 1篇黄家威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与渔业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鲟鱼一年两茬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2007年
  鲟鱼具有适应性广、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农业部也把鲟鱼列入"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我国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及几种杂交鲟等,而我省主要养殖史氏鲟、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和匙吻鲟等,其中杂交鲟被认为是最适合南方养殖的品种.鲟鱼养殖一般为春夏季繁殖,夏季培苗,夏秋季放苗.由于鲟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我国大部分地区鲟鱼养殖过程中均存在着渡夏或越冬问题,使养殖周期长达8个月至1年以上,一年最多只能养殖一茬,年产量不高.2000年以来,广州市先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创建了鲟鱼冬季反季节育苗技术,同时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开展工厂化培育鲟鱼大规格苗种,缩短养殖周期,进行一年两茬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现以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为例,将鲟鱼一年两茬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王伟军林小涛梁日东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重要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它攻击的靶位是肝细胞,能导致鱼的肝脏发生病理变化。该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CXC,CXCa等几个重要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实验表明,25d时,仅毒素组的斑马鱼肝中有IFN和TNF表达。35d时,毒素组斑马鱼鳃中表达了IL-10,肝中表达了CXCa;毒素组和对照组的斑马鱼肝中都表达了IL-1β,TNF,IL-10,CXC,IFN,且其IL-1β,TNF,IL-10的条带亮于对照组。45d时,IFN仅在毒素组鱼鳃和肝中检测到表达;CXC仅在毒素组的鳃中检测到表达;IL-10在对照组的鳃、肠、肾和肌肉中有表达,在毒素组的肝、卵、肾、肌肉中有表达;IL-1β在对照组和毒素组的肝、卵、肾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且其条带亮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毒素组斑马鱼的肝和鳃组织发生了炎症反应。这为进一步研究微囊藻毒素对鱼类免疫系统的毒害作用奠定了基础。
童芳钟健翔梁卉黄家威陈孟璋陈月芳黄月明孙军林小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斑马鱼细胞因子RT-PCR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5
2007年
本研究对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进行了粗提,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鲫鱼(Carassius auratus)后,于第14天、28天、35天、42天5、6天采样检测其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高剂量组在35d达到最大值(205.5±28.8)U/mL,之后略有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试验鱼血清杀菌活性均有所波动,波动范围分别为62.0%—73.1%和75.0%—83.3%,就各期而言,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试验鱼的血清杀菌活性依次升高。另外,在淋巴细胞计数方面,高剂量组仅在第42天采样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采样期,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低剂量组试验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有所增强(p<0.05),第42天达到最大值(66.5±9.4)%,高剂量组先升后降,在第35天达到峰值(74.7±5.6)%。最后,低剂量组试验鱼脾脏重量指数在第56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分别为(1.08±0.09)×10-3和(0.71±0.09)×10-3,高剂量组在第28天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分别为(1.12±0.13)×10-3和(0.63±0.08)×10-3。实验表明,该甘草粗提物对鲫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文博方平林小涛夏磊齐长宝汪建国孙军
关键词:甘草粗提物免疫力
腹注甘草粗提物对鲫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对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进行了粗提,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w=0.5%和w=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第3、7、14、21、28天采样检测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呈上升趋势,从第7天开始到最后一次采样,每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药物组血清杀菌活性在实验前期升高,到中后期停止上升趋势,保持一个较高水平,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上升幅度要大,最大值为(74.9±18.4)%。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方面,低剂量组呈波浪型变化,在第7天时每毫升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为(32.8±8.5)×106个,对照组为(22.2±4.9)×106个,经检验,P<0.01,而高剂量组先升后降,第14天达到最大值(33.1±10.2)×106个,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在每次采样都略高于同期对照组,但只有在第21d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显示出了差异(P<0.05),分别为(45.8±6.1)%和(31.5±5.1)%。药物组脾脏重量指数在各时期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鲫鱼腹注该甘草粗提物后,其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王文博林小涛方平夏磊齐长宝
关键词:甘草粗提物鲫鱼免疫力
水流对杂交鲟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了杂交鲟(Huso duricusGeorgi♂×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随着流速的增加趋流率增大,且在90min内趋流率达到100%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实过过程中0.3 m/s和0.5 m/s两组摆尾频率都高于0.1 m/s和静水组,但在各个时段内,摆尾频率与趋流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杂交鲟幼鱼的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0.1 m/s流速下以逆流前进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6.3%;0.3 m/s流速下以逆流静止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8.1%;0.5 m/s流速下以逆流后退为主,约占时间比例80.7%。在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杂交鲟幼鱼的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呈线性相关。但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之间却没有显著的相关,且此两种状态下其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随流速增加的变化趋势也不一致。
李丹林小涛李想宋波澜陈国柱
关键词:流速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抗应激及免疫保护功效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集血样;将另一部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0.5%和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腔注射鲫,分别在第3 d、7 d、14 d、21 d、28 d采集血样。结果显示:投喂实验中药物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第14 d外,药物组皮质醇水平都低于同期对照组。在最后一次采样中(56 d),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47.85 ng/mL、79.41 ng/mL和66.47 ng/mL。腹注实验中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后一次采样(28 d)高达274.23 ng/mL,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投喂甘草提取物56 d后,用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进行人工感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一周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5.0%和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腹注甘草提取物后第28 d,鲫受A.hydrophila菌人工感染,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0%、55.0%和35.0%,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投喂和腹注甘草粗提物后,可明显提高鲫的抗应激能力,并能增强鱼体对A.hydrophila的抵抗力。
王文博方平林小涛夏磊齐长宝汪建国孙军
关键词:粗提物抗应激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