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124)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和符波姜谦陈燕王燕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厌氧
  • 4篇厌氧消化
  • 4篇污泥
  • 2篇污泥厌氧
  • 2篇污泥厌氧消化
  • 2篇病原菌
  • 2篇肠道病原菌
  • 2篇城市污泥
  • 1篇乙酸
  • 1篇脂肪酸
  • 1篇中华根瘤菌
  • 1篇杀灭
  • 1篇沙门氏菌
  • 1篇染料脱色
  • 1篇中温厌氧
  • 1篇中温厌氧消化
  • 1篇脱色
  • 1篇脱水工艺
  • 1篇锰过氧化物酶
  • 1篇灭活

机构

  • 5篇江南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漳州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符波
  • 4篇刘和
  • 3篇王燕
  • 3篇陈燕
  • 3篇姜谦
  • 2篇陈坚
  • 1篇丁重阳
  • 1篇张梁
  • 1篇顾正华
  • 1篇石贵阳
  • 1篇高剑平
  • 1篇杨晔
  • 1篇李国辉
  • 1篇王晋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污泥厌氧消化和后续处理中沙门氏菌杀灭及VBNC发生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最大或然数(MPN)培养法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了4种污泥厌氧消化方式以及后续处理过程中沙门氏菌杀灭及有活性但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发生情况.中温厌氧消化(MAD)和高温预处理后中温消化(65℃+MAD)的沙门氏菌分别减少了2.8和5.6个数量级;高温厌氧消化(TAD)和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PAD)的沙门氏菌含量均低于检测限.沙门氏菌的杀灭速率常数排序为65℃+MAD〉TAD〉TPAD〉MAD.结果显示高温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显著增加,高温短时预处理使得杀灭速率明显加快.TAD和TPAD的污泥VBNC沙门氏菌数量高于MAD和65℃+MAD 2个数量级,表明长时间的高温厌氧消化易导致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消化污泥经过离心脱水后会出现沙门氏菌数量增加的现象,MAD、65℃+MAD、TAD和TPAD的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分别增加了1.1、2.4、3.7和2.5个数量级.但其中VBNC状态的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了1~3个数量级,表明消化后污泥中部分VBNC沙门氏菌在离心脱水过程中复活并生长,使得MPN检测得到的可培养沙门氏菌数量增加,初步解释了消化污泥经离心脱水后的病原菌再生长现象.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数量在室温放置过程中会进一步下降.
符波王燕姜谦陈燕刘和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沙门氏菌VBNCRT-QPCR
产锰过氧化物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利用粗酶液和发酵培养液对15 mg/L的孔雀石绿进行脱色处理3 h,脱色率分别达到78.5%和89.8%,好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厌氧条件的脱色率,孔雀石绿对该菌具有一定的毒性。
杨晔李国辉高剑平丁重阳顾正华张梁石贵阳
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染料脱色孔雀石绿
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和脱水工艺对肠道病原菌的杀灭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运用最大或然数(MPN)培养法和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和脱水处理前后,污泥中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和志贺氏菌(Shigellaspp.)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MPN检测结果表明,污泥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数量经厌氧消化处理后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5个数量级,但qPCR检测结果显示,种病原菌平均下降1~2个数量级.脱水处理3后,污泥中的肠道病原菌含量基本没有变化,没有发生脱水后再生长现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含量分别在104~107、104~105和103~105MPN·g-1(以污泥干重计)之间.MPN和qPCR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显示厌氧消化会造成肠道病原菌的有活性但不可培养状态(VBNC),同时也提示应用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检测病原菌含量和评定污泥排放的生物安全性时需慎重.
王燕符波陈燕姜谦陈坚刘和
关键词:城市污泥病原菌厌氧消化灭活
城市污泥中温厌氧消化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对肠道病原菌的杀灭机理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讨污泥中温厌氧消化(MAD)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对肠道病原菌的杀灭机理,在连续流污泥MAD反应器中,研究了两种pH条件下VFA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杀灭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性条件下(pH≈7),污泥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经厌氧消化处理后明显下降,均下降了2个数量级,但VFA浓度为1000~6000mg·L-1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杀灭效果差别不明显.在pH酸性条件下(pH≈5),高浓度VFA反应器中污泥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数量分别下降了3、6和2个数量级,达到污泥A级标准.对于纯培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VFA浓度8000mg·L-1、pH=5条件下培养6d后病原菌浓度低于检测限.结果表明,VFA对污泥厌氧消化中病原菌的杀灭效应与未解离状态的VFA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VFA、低pH时,未解离态VFA浓度增加,从而提高病原菌杀灭效率.
符波陈燕姜谦王燕刘和
关键词:污泥VFA病原菌
污泥厌氧消化中同型产乙酸菌富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市政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采用三阶段选择性富集同型产乙酸菌,通过监测培养过程中pH值、挥发性脂肪酸、关键酶的活性以及不同碳源利用率等,研究同型产乙酸菌在系统中的累积情况。实验数据表明:经过40 d的富集培养,pH值稳定在8.0,乙酸含量逐渐趋于稳定,占COD的比例为46.4%,同型产乙酸菌对底物的利用率达到了87%,乙酸激酶和乙酰磷酸转移酶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果显示,通过本方法可在市政污泥中有效地富集同型产乙酸菌。
王晋刘和符波陈坚
关键词:污泥乙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