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625722)

作品数:8 被引量:369H指数:8
相关作者:贺克斌马永亮段凤魁赵晴杨复沫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染
  • 4篇颗粒物
  • 3篇污染特征
  • 3篇PM2.5
  • 2篇有机碳
  • 2篇元素碳
  • 2篇气溶胶
  • 2篇气象
  • 2篇PM
  • 2篇大气颗粒
  • 2篇大气颗粒物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样品采集
  • 1篇液相
  • 1篇液相反应
  • 1篇有机酸
  • 1篇脂肪酸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碳气溶胶
  • 1篇气象条件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环境分析...

作者

  • 8篇贺克斌
  • 5篇马永亮
  • 4篇段凤魁
  • 3篇赵晴
  • 2篇刘辉
  • 2篇杨复沫
  • 2篇刘咸德
  • 2篇贾英韬
  • 1篇段菁春
  • 1篇盛国英
  • 1篇谭吉华
  • 1篇时宗波
  • 1篇毕新慧
  • 1篇雷宇
  • 1篇赵金平
  • 1篇傅家谟
  • 1篇程远
  • 1篇刘燕
  • 1篇梁林林
  • 1篇董树屏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北京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被引量:59
2009年
采用GC/MS定量分析了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期间北京市PM2.5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研究表明,PAHs总浓度年均值139.59ng.m-3,变化范围1.02~776.4ng.m-3.冬季浓度最高271.05ng.m-3,夏季最低26.10ng.m-3,反映了主要源排放(燃煤)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全年平均不同环数PAHs所占总浓度的比例由大到小:4环>5环>6环>3环>2环;冬季4环PAHs所占比例最大(48.7%),其次为5环(32.5%)和6环PAHs(14.9%);夏季5环、6环PAHs所占比例最高(36.5%),其次为4环PAHs(24.1%).源排放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都表明,燃煤、机动车和油类挥发是多环芳烃的3类主要污染源,能够解释主成分分析法总方差的88%.
段凤魁贺克斌马永亮
关键词:PM2.5PAHS气象条件
北京PM2.5中有机酸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20
2009年
采用GC/MS定量分析了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期间北京市PM2.5中33种脂肪酸(C10~C32)和10种二元酸(diC2~diC11)的含量.研究表明,脂肪酸具有明显的偶数碳优势,4个季节中最丰富的脂肪酸物种都是棕榈酸和硬脂酸(C16、C18).脂肪酸总浓度年均值为493.89ng.m-3,变化范围1.68~2961.70ng.m-3,季节变化特征不明显.二元酸以草酸(diC2)、丙二酸(diC3)为主,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48.13ng.m-3、530.1ng.m-3;二元酸总浓度呈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1539.36ng.m-3),冬季最低(908.12ng.m-3).4个季节碳优先指数(CPI)无显著差别,分别是15.3(秋)、12.4(冬)、11.5(春)和13.4(夏);CPI值与植物蜡贡献脂肪酸值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烟、高等植物排放和细菌活动是脂肪酸的主要污染源,二次化学反应转化是二元酸的主要来源.
段凤魁贺克斌刘咸德
关键词:PM2.5脂肪酸二元酸CPI
广州典型灰霾期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使用小流量Partisolmodel2000采样器每2h采集广州典型灰霾期(2006年1月7~20日)PM10样品,并用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碳分析仪分析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严重,最高浓度日均值(1月13日)分别为最低浓度日均值(1月20日)的10.1、7.6、3.0倍;大气污染存在一个明显的逐日上升和下降过程,上升期间PM10、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27±24)%、(125±16)%和(116±17)%,下降期间日均增长率分别为(-143±25)%、(-135±13)%和(-118±11)%。计算表明,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并随着灰霾污染的持续,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加。气团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污染对广州地区灰霾污染过程存在影响。
谭吉华赵金平段菁春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贺克斌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灰霾
北京及周边地区夏季大气颗粒物区域污染特征被引量:28
2009年
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共同影响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2007年8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密云水库、河北任丘和内蒙古商都采集颗粒物样品并获得了PM2.5质量浓度和TSP中22种无机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4个观测点PM2.5质量浓度高低顺序为任丘>清华>密云>商都.二次污染元素S和一次污染元素Zn、Pb、Cu、As、Sb、Ni、Cd、In、Se在任丘的PM中含量最高,表明该观测点受人为源影响最为显著,其较弱的日变化幅度表明高浓度PM主要由本地源贡献;商都地区污染元素浓度随时间变化波动最为剧烈,受气象条件导致的传输影响较大;清华和密云的S、Pb、Cd、In、As、Zn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其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在锯齿型污染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密云各元素浓度值达到和区域背景点商都观测期间最低值相近的水平,表明密云可以表征西北洁净空气的区域特征;PM峰值阶段,整个地区高浓度硫酸盐的均匀分布(约10μg/m3)证实了锯齿型区域污染的二次性本质.结合元素富集因子的不同分布特征讨论了各地区PM的可能来源及相互影响.
赵晴贺克斌马永亮贾英韬程远刘辉王斯文
关键词:颗粒物
雾过程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2
2008年
为了解北京市雾中发生的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分别在雾和非雾期间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所采集的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和化学组成.晴天低污染期间采集的样品中单个颗粒物主要由一次排放的碳粒聚集体和球形飞灰组成;沙尘期间主要由矿物颗粒和碳粒聚集体组成;而在雾期间则出现了大量的由液相反应生成的长条状Ca-K-S颗粒以及主要由硫酸盐所组成的似圆状颗粒.本研究中,雾期间大气中0.2μm以上颗粒物的数浓度较晴天低污染期间高5- 8倍.此外,非雾期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着粒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雾期间则在0.4μm附近出现了新模态.结果表明,雾中活跃的大气非均相反应极大地改变了颗粒物的形貌、化学组成、粒度分布等特性.
时宗波贺克斌陈雁菊杨复沫张洁刘燕马永亮
关键词:粒度分布液相反应气溶胶
2008年奥运前后北京城、郊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被引量:47
2011年
2008年6月至9月,在北京城区清华大学和郊区密云水库开展大气颗粒物观测,采集了PM2.5样品共180个,并获得了PM2.5及12种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PM2.5浓度接近,分别为68.9μg.m-3和52.9μg.m-3;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和NH4+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水溶性离子(三者占水溶性离子的比例达90%以上)并具有较高的区域贡献.奥运前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系列临时减排措施使得污染物(SO2、NOx)排放量呈逐时段降低的趋势,并使得奥运期间(8月8日~8月24日)PM2.5及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降至观测期间最低值(C2O24-除外).然而,观测期间PM2.5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不完全一致,NH4+占PM2.5比例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SO42-和NO3-,NO3-浓度受源排放变化的影响程度比SO24-更加明显.这些复杂的变化特征表明,除污染物源排放外,气象条件也是影响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气团来源分析显示,南方气流的区域性缓慢传输是导致奥运前(7月20日~8月7日)两个PM2.5重污染过程的关键成因,而北方洁净气流频繁、快速的输入则是导致奥运期间PM2.5浓度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辉贺克斌马永亮赵晴段凤魁梁林林
关键词:PM2.5水溶性离子后向轨迹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被引量:88
2009年
颗粒物是北京的首要大气污染物,2006年PM10年均浓度超标60%以上.本研究基于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和逐日TSP的采样分析,结合地面天气形势,论述了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特征.首先,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的形成由以冷锋过境为明显标志的周期性的天气系统决定,天气系统的活动尺度决定了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其次,从PM2.5/PM10和Pb/Al比值的变化判别出颗粒物污染过程中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升高,细颗粒物呈现富集趋势;细颗粒物的富集由粗颗粒物的去除和超细颗粒物的生成(核化过程)、以及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所致;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老化以及化学组成(Pb/Al)的大幅度变化共同表明了北京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区域性本质.
贺克斌贾英韬马永亮雷宇赵晴TANAKA ShigeruOKUDA Tomoaki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气象
含碳气溶胶研究进展:有机碳和元素碳被引量:77
2007年
含碳气溶胶是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重要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辐射强迫、能见度、环境质量、人类健康等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从含碳气溶胶来源及成因、环境影响、样品采集及测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讨论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研究中存在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段凤魁贺克斌刘咸德董树屏杨复沫
关键词:含碳气溶胶样品采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