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4052)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周行涛陈志赵婧王晓瑛何丽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近视
  • 7篇激光
  • 5篇飞秒激光
  • 4篇角膜
  • 4篇飞秒
  • 3篇屈光
  • 2篇眼内
  • 2篇散射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 2篇屈光手术
  • 2篇取出术
  • 2篇小切口
  • 2篇矫正近视
  • 2篇LASIK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有晶状体眼
  • 1篇有晶状体眼人...
  • 1篇有晶状体眼人...
  • 1篇原位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周行涛
  • 4篇赵婧
  • 4篇陈志
  • 2篇田蜜
  • 2篇姚佩君
  • 2篇王晓瑛
  • 2篇缪华茂
  • 2篇何丽
  • 2篇李美燕
  • 2篇张晓宇
  • 2篇褚仁远
  • 1篇张曦
  • 1篇沈阳
  • 1篇瞿小妹
  • 1篇赵宇
  • 1篇吴莹
  • 1篇陈菲菲
  • 1篇汪琳
  • 1篇孙玲

传媒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对比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飞秒LASIK)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在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光学质量和客观眼内散射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近视度数为-6~-12 D患者44例,年龄18 ~40岁,其中24例(48眼)接受飞秒LASIK术,20例(40眼)行ICL植入术,除角膜厚度(t=4.77,P<0.05)外,2组间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运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分别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和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术后随访3个月,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ICL组相较飞秒LASIK组残余轻度散光(t=4.95,P<0.05);2组间裸眼及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数ICL组大于飞秒LASIK组(t=2.22,P<0.05).术后3个月同术后1个月相比,ICL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飞秒LASIK组有50%眼发生平均约(-0.72±1.23)D的屈光回退.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各光学质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术后1个月ICL组的客观散射指数大于飞秒LASIK组(t=-2.14,P<0.05).结论 飞秒LASIK或ICL植入均能有效矫正-6 D到-12 D范围的高度近视,同飞秒LASIK相比,植入ICL更安全更稳定;尽管植入ICL早期客观眼内散射略大,但两者术后总体光学质量结果相似.
陈菲菲王晓瑛周行涛张曦汪琳
关键词:飞秒激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通道技术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特殊适应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常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在特殊适应证诸如儿童复杂性屈光不正、角膜移植后、高眼压或疑似青光眼患者中的作用如何,技术方法有何特点、并发症如何,面临的争议又有哪些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阐述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上述特殊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张晓宇周行涛
关键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儿童角膜移植青光眼
飞秒激光制瓣与板层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角膜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客观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方法 回顾性研究.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72例(7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LASIK)35例(35眼),术前屈光度(-6.18±2.25)D;角膜刀制瓣LASIK组(M-LASIK)37例(37眼),术前屈光度(-6.62±1.78)D.术后1年应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以下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以及眼内散射指数.2组间各参数比较应用独立极样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2组术后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丢失.安全指数F-LASIK组为1.06±0.12,M-LASIK组为1.05±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有效指数F-LASIK组为1.04±0.15,M-LASIK组为1.04±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6,P>0.05).F-LASIK组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斯特列尔比分别为(33.44±6.77) c/d和0.18±0.01,显著高于M-LASIK组[(29.14±9.08)c/d(t=2.264,P<0.05)和0.16±0.01(t=2.439,P<0.05)].F-LASIK组术后眼内散射指数为0.77±0.39,M-LASIK组为1.07±0.6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9,P>0.05).结论 F-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眼内散射的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缪华茂何丽李美燕赵婧孙玲周行涛
关键词:飞秒激光视觉质量
高度近视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预测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11例(21眼)欲行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患者.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预计瓣厚度为85μm的超薄角膜瓣,制瓣前、后分别使用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基质床厚度,相减得出实际瓣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水平角膜直径和角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平均术中角膜瓣厚度为(96.0±10.5)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及水平角膜直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512,P=0.018)。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预测性良好,制作85μm瓣的实际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相关。
赵婧陈志周行涛
关键词:角膜瓣近视退行性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矫正近视临床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ILE)是在角膜基质层进行两次预设深度和弧度的扫描切削制作基质透镜,将透镜前后表面分离后从小切口完整取出的手术技术,其革新了传统的近视矫正手术方式,实现“全飞秒”模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应用前景良好,远期效果需更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赵婧陈志周行涛
关键词:飞秒激光近视
全飞秒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像差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全飞秒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术后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病例23例,分为2组,A组为15例(22眼)接受SMILE的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男性6例、女性9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7.13±0.91)D。SMILE采用500kHzVisuMax飞秒激光完成,采用上方4.2mm弧形切口,角膜帽厚度设定为100μm,透镜直径6.3~6.5mm。B组为8例(14眼)接受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的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例、女性5例),术前等效球镜为(-7.53±0.22)D。FS—LASIK采用蒂位于上方、厚度为100μm的角膜瓣。术前、术后采用Hartmann·Shark原理的WASCA波前像差仪(CarlZeiss)检测高阶像差。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所有术眼术后均获得1.0以上裸眼视力,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一眼发生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13.6%的A组(SMILE组)术眼提高2行。94.1%的A组术眼及92.8%的B组(FS.LASIK组)术眼获得±0.50D以内的等效球镜。术后残余屈光不正,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手术方式术后总体高阶像差均增加,SMILE术后以彗差为主,FS-LASIK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以球差和5阶高阶像差为主。结论SMILE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及安全性,术后总体高阶像差增加以彗差为主,并无显著增加球差的作用,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姚佩君李美燕赵婧田蜜沈阳周行涛
关键词: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屈光手术波前像差
配戴中周部加光设计镜片后的周边屈光度及顺应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 3例(4眼)被试者,年龄22~31岁,屈光度-2.0D,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成长乐镜片、视特保大、中、小光区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结果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其次,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小;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最大,其次是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最小的是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成长乐镜片及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结论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性与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陈志姚佩君周行涛褚仁远
关键词:顺应性近视
SMILE手术矫正近视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SMILE矫正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等。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屈光手术常规适应证的94例(170眼)近视患者人选,行常规SMILE手术。患者年龄为18~44岁,平均(26.8±4.7)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3.25~9.13D,平均(-6.20±1.37)D,散光0.00—3.25D,中位数-0.75(0.75)D,角膜厚度484~600μm,平均(554.7±27.5)μm。常规检查包括UCVA、BCVA、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像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2年UCVA≥1.0、〉10.8的眼数分别为97%、100%。100%的术眼BCVA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35%BCVA提高1行,10%BCVA提高2行。术后SE为(-0.01±0.45)D.87%术眼SE在±0.50D以内,100%术眼SE在±1.00D以内。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方根值与术前比较均增加(拉-6.861、-2.078、-5.672,P〈0.05),分别增加(0.15±0.12)μm、(0.04±0.11)μm、(0.14±0.14)μm。结论SMILE矫正近视临床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术后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增加,球差增加较少。
何丽缪华茂赵宇张晓宇田蜜王晓瑛周行涛
关键词:飞秒激光近视
角膜塑形镜对周边屈光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对周边屈光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自身对照研究。11名被试儿童先后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眼周边屈光度的测量。在进行周边屈光度测量时,被试儿童依次注视从鼻侧30。到颞侧300的7个5m距离远视标.用开放式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获取6个周边屈光度和1个中心屈光度。周边屈光度减去中心屈光度即得到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然后计算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个角度上的RPR差值。同时模拟高斯光学系统,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各个测量角度相应的角膜前表面位置,读取7个位点的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计算它们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差值。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RPR值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RPR差值与相应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变化值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各个角度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均呈远视(鼻侧10。除外),幅度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大.表现为鼻、颞侧不对称,以颞侧屈光度更偏远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所有角度的RPR值发生近视性漂移(鼻侧10。除外),越到周边RPR值变化越大,以颞侧更偏近视。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RPR值相比,在鼻侧30。和颞侧1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43;t=3.01,P=0.013;t=5.92,P〈0.01;t=7.08,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个角度的RPR差值,与相应角膜前表面矢向屈光力的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8)。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态,使中央角膜变平、中周部角膜变陡,从而使周边屈光度发生近视性漂移。
陈志瞿小妹周行涛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
LASIK与LASEK术后基础泪液与角膜知觉关系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术后基础泪液与角膜知觉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对24例(24只眼)LASIK和21例(21只眼)LASEK被试,在术前与术后(LASIK术后1天与3周,LASEK术后1周与3周),采用Cochet&Bonnet角膜敏感度仪测量中央角膜知觉,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下泪河截面积。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手术前后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央下泪河截面积在LASIK或LASEK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ASIK组F=0.08,P=0.9271;LASEK组F=0.51,P=0.6077)。中央角膜知觉在LASIK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3,P=0.0001);中央角膜知觉在LASIK术后1d和术后3周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均〈0.05),且术后3周时的中央角膜知觉比术后1d更低(P〈0.05)。中央角膜知觉在LASEK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P=0.0061);中央角膜知觉在LASEK术后1周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3周(P均〈0.01),但术前和术后3周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未引起基础泪液下降。
吴莹周行涛褚仁远
关键词:近视泪液相干光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