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2153)
-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波刘秋珍张宁脱朝伟沈永明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计算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被引量:17
- 2005年
- 本文对浅水流动的控制方程进行坐标变换,导出了非正交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计算的代数应力模型公式,建立了非正交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计算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采用实验室连续弯道进行流场验证,给出了速度场、湍流动能、湍流动能耗散率和各应力的分布图,比较了本模型与k ε模型的湍流动能和湍流动能耗散率在各断面上的分布,结果显示了本模型定量上的正确性。
- 沈永明吴修广郑永红
- 关键词:连续弯道
- 应用肿瘤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术及体内连续原位传代法建立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模型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人肿瘤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术及体内连续传代法建立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模型。方法将人原发性肝淋巴瘤术中新鲜瘤组织块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术植入裸鼠肝实质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法建立生物学特性能够完整模拟肝淋巴瘤患者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该模型的移植成瘤率及其侵袭、转移情况,并采用组织病理学(光镜、免疫组化)、血清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在裸鼠体内建成人原发性肝淋巴瘤原位移植模型,命名为HLBL一01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原发性肝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免疫组化示CD20、CD79a和MUM1阳性。HLBL-0102模型呈甲胎蛋白阴性,HBsAg阳性,乳酸脱氢酶升高[(1223±258)比(124±54)U/L,P〈0.01]。移植瘤染色体众数范围56-59条,DNA指数为1.7±0.2,为异倍体。该模型已传至42代,共移植裸鼠320只,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原发性肝淋巴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邻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静脉及动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累及。结论HLBL-0102模型是成功的人肝原发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
- 杨波脱帅脱朝伟张宁刘秋珍
-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移植疾病模型
- 原位移植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人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高转移模型系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d和106.9d。结论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 杨波脱帅脱朝伟张宁刘秋珍
-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移植
- 结合椭圆型缓坡方程模拟近岸波流场被引量:13
- 2006年
- 波浪向近岸传播的过程中,由波浪破碎效应所产生的近岸波流场是近岸海域关键的水动力学因素之一.结合近岸波浪场的椭圆型缓坡方程和近岸波流场数学模型对近岸波浪场及由斜向入射波浪破碎后所形成的近岸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考虑到波浪向近岸传播中由于波浪的折射、绕射、反射等效应使局部复杂区域波向不易确定,采用结合椭圆型缓坡方程所给出的波浪辐射应力公式来计算波浪产生的辐射应力,在此基础上耦合椭圆型缓坡方程和近岸波流场数学模型对近岸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从而使模型综合考虑了波浪的折射、绕射、反射等效应且避免了对波向角的直接求解,可以应用于相对较复杂区域的近岸波流场模拟.
- 唐军沈永明郑永红邱大洪
- 关键词:波浪破碎
- CIK细胞对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移植到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应用采血机分离出健康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加入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刺激,分别制备出CI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用CIK和LAK细胞实验治疗胃恶性淋巴瘤,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的两种免疫效应细胞抑制其生长及肝转移的疗效。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在连续给药20天(0.3ml/d)后,健康人LAK细胞组(2×1010/ml)、健康人CIK细胞组(2×1010/ml)、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抑瘤率分别为39.28%、53.57%、40.38%、56.42%。生理盐水对照组、健康人LAK细胞组、健康人CIK细胞组、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肝转移率分别为100.0%、62.5%、50.0%、62.5%、37.5%。结论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健康人LAK细胞、健康人CIK细胞和胃恶性淋巴瘤患者CIK细胞均具有抑制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和抗肝转移的作用,且患者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最强。
- 杨波脱朝伟张宁刘秋珍
-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移植肿瘤转移杀伤细胞
- 三维对流扩散方程的三种高精度分裂格式被引量:10
- 2005年
- 在算子分裂法思想的基础上,将两种高精度的离散格式推广应用于三维对流扩散方程,同时对经典ADI格式的对流项做了改进,改进后的格式的对流项对空间具有4阶精度,而经典ADI格式对空间只有2阶精度,由此可见,提高了该格式的实用性.最后对两种典型的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3种格式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以及其它传统差分格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当Peclet数不大于5时,3种格式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数值结果,说明推广的这三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汪守东沈永明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 2008年
-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移植成功。建成一株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SIM-0501)和一株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5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显示S-100蛋白;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染色体众数55~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1.61;均为异倍体。HSIM-0501和HSIM-0502分别传至25代和27代;共移植裸鼠317只;肿瘤移植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501肝转移率为46.2%,淋巴结转移率为36.7%;HSIM-0502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小肠内自主侵袭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SIM-0501和HSIM-0502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 脱帅张宁刘秋珍
- 关键词:小肠肿瘤黑色素瘤肿瘤移植
- 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生长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产生的DC-CIK细胞对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生长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健康人和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来源的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获得DC-CIK细胞。取上述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恶性淋巴瘤组织,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人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LBL-0102。另外,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根治性切除术,建立术后肝淋巴瘤肝内复发转移裸鼠模型HLBL-0701。将以上2种模型裸鼠按照以下干预措施分为7组,分别给予CHOP方案化疗、健康人CIK细胞输注、健康人DC-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DC-CIK输注联合CHOP方案化疗,以及生理盐水对照。CHOP方案和生理盐水为0.3ml/(kg·d),CIK或DC-CIK细胞均以6×107/(kg·d)[约0.3ml(kg·d)]输注。连续干预21d,末次用药后72h,经心脏采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取死亡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和肝内复发转移率。分析DC-CIK细胞治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结果在HLBL-0102模型中进行的实验表明,与对照比较,化疗,健康人CIK、DC-CIK细胞,肝淋巴瘤自体CIK、DC-CIK细胞,以及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化疗干预后的抑瘤率分别为52.1%、40.2%、54.3%、41.7%、60.6%和84.3%,而在HLBL-0701模型中,上述干预措施对肝内肿瘤复发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75.0%、75.0%、50.0%、62.5%、37.5%和25.0%;干预后裸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32±6.54d、68.25±5.37d、77.00±6.37d、75.25±5.80d、79.50±8.07d、84.75±8.26d,显著长于对照组(35.00±4.17d,P<0.01)。在HLBL-0102模型中,瘤体积与LDH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98,P<0.05),协同分析证实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与化疗具有相加作用(q=1.038)。结论共培养DC-CIK细胞输注能抑制裸鼠原发性肝淋巴瘤生长和肝淋巴瘤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
- 脱帅张宁苏张宁杨波
- 关键词:树突细胞杀伤细胞免疫疗法
- 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 2008年
-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将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性和转移率,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成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SIM-0602)和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603)。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分别传至21代和23代,共移植裸鼠22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602模型肝转移率为65.7%,肺转移率为84.8%,淋巴结转移率为63.8%。HSIM-0603模型肝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46.7%,淋巴结转移率为71.3%。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小肠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和HMB-45均为阳性表达。电镜下,瘤细胞浆内可见大量的黑色素小体,也可见黑色素复合体。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59±0.07,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71±0.12,均为异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5~57条,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7~59条。结论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脱朝伟张宁刘秋珍杨波王明耀
- 关键词:小肠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移植裸鼠模型
- 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胃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植入裸小鼠胃黏膜下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13例人胃恶性淋巴瘤标本9例移植成功。依据WHO新分类标准,从中筛选出1株人胃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9903,1株人胃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GBL-9904和1株人胃原发性霍奇金B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GBL-9902。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和CD79a均阳性。染色体众数范围75~87条,流式细胞分析示DI值1.23~1.47,均为异倍体。3株模型分别传至83代、87代和89代,共移植裸鼠785只;自第3代起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GBL-9903肝转移率为100%,脾转移率为36.7%,淋巴结转移率为57.6%。人胃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发生血液(肝,脾)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转移。结论HGBL-9904、HGBL-9903和HGBL-9902三株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移植瘤的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来源人胃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完整的模拟了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自然临床过程。
- 脱帅刘秋珍张宁朱希伟王明耀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肿瘤移植裸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