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14)
- 作品数:30 被引量:389H指数:12
- 相关作者:赵桂琴郭满库刘景辉郭建国郭成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鉴定及利用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采用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128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该地区属于白粉菌病害常发区。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燕麦白粉病,无免疫材料,2份材料‘MF9715’、‘4607’表现高抗;8份材料‘QO245-7’、‘白燕2号’、‘VAO-1’、‘709’、‘4663’、‘4641’、‘4628’和‘青永久307’表现中抗;其余118份材料表现中感、高感和极度感病。说明抗燕麦白粉病的材料严重匮乏,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相对更少。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材料对燕麦白粉病有较好抗性,是今后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
- 郭斌郭满库郭成魏宏玉郭建国赵桂琴
- 关键词:燕麦白粉病菌抗性鉴定
- 浅谈采用非创伤性手术治愈西门塔尔青年母牛子宫积液
- 2011年
- 奶牛子宫积液是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子宫积液又称宫腔积液,不同年龄的子宫积液可由不同的原因所导致。奶牛在患子宫积液后,会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机能,从而造成奶牛失去本身价值,给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 赵俊亮骆荣生马新兵赵勇猛邓江玲马光辉
- 关键词:子宫积液西门塔尔羊膜囊
- 引起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半知菌新属种——禾生指葡孢霉
- 近年来,在甘肃省的中、西及南部高海拔地区(海拔2 400~3 200m)的青稞、栽培燕麦和野燕麦上发生了一种新病害——鞘腐病,一般田块零星发生,少数重病田病穗率达20%~30%。引起甘肃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为有丝分裂...
- 何苏琴文朝慧王生荣赵桂琴王三喜刘永刚
- 关键词:新属
- 文献传递
- 头胎万千克奶牛简析
- 2011年
-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主要饲养中国荷斯坦牛,现饲养荷斯坦牛1018头,成母牛587头,后备牛431头,曾荣获全国重点高产群体奶牛场称号。
- 许莉李燕马金萍邓江玲韩军马光辉
- 关键词:中国荷斯坦牛头胎呼图壁种牛场高产群体成母牛后备牛
-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 郭建国郭满库郭成魏宏玉刘永刚何苏琴赵桂琴
- 关键词:燕麦抗蚜性
- 西藏秋播燕麦苗期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回接及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将西藏秋播燕麦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病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0℃;在10~30℃均可产孢,20℃时的产孢量最大。培养温度不同,孢子大小亦不同,20℃时孢子最大;15℃时孢子隔膜数最多。分生孢子在10%的燕麦叶汁中,5~35℃均可萌发,15~35℃5h的萌发率≥90%;20~30℃5h的萌发率>95%。对燕麦、玉米、高粱、青稞、小麦、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 何苏琴荆卓琼丁文娇赵桂琴金涛
- 关键词:燕麦褐斑病寄主范围
- 燕麦种质抗红叶病鉴定与评价
- 燕麦红叶病是一种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病毒性病害,是为害燕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燕麦种植区均有发生。2014—2015年对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153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抗红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
- 徐生军郭成漆永红赵桂琴
- 关键词:燕麦红叶病抗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被引量:62
- 2011年
-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以白燕7号最高,为3.35%和6.58%,甜燕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5.39%。对供试的7个燕麦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达到92.577%的3个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最低的是白燕7号,综合得分前3位的分别是甜燕麦、陇燕2号和甘引1号,为供试燕麦品种中最适合在华家岭二阴区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
- 关键词:燕麦适应性综合评价
- 光周期对燕麦生育时期和穗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不同熟期燕麦品种的穗分化进程和生育时期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试验材料包括早熟品种白燕8号,中熟品种白燕2号以及晚熟品种坝莜3号,跟踪测定了叶片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晚熟品种坝莜3号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短日照(8h)条件下,其穗分化只能到二棱期,未能正常抽穗;早熟品种白燕8号在短日照条件下可完成穗分化、抽穗开花,但3个品种生育时期和穗分化时间均延长。随着光周期延长,各燕麦品种单株小穗数和穗重均增加。光周期对穗分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可从叶片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指标中得到证明,白燕8号在8h短日照处理下SOD,POD活性均高于白燕2号和坝莜3号,而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另两个品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光周期呈显著正相关。燕麦早熟性与光周期不敏感性具有一定相关性,且燕麦光周期适应性调控机理可能与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质膜透性等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 赵宝平张娜任长忠刘景辉莫非Ma Baoluo
- 关键词:光周期燕麦生育时期穗分化抗氧化酶
- 燕麦坚黑穗病抗性鉴定两种接种方法比较及种质抗性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为明确燕麦坚黑穗病的发病条件与接种技术,采用菌土覆盖和菌粉混种后的分期播种法分析其适宜发病因子与接种方法,并评价162个品种的抗病性。出苗10 d以上,大气温度15℃和5cm土层温度18℃以下时适宜发病。两种接种方式下96个皮燕麦和21个裸燕麦的抗病性一致,28个皮燕麦和17个裸燕麦菌粉拌种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研究表明,适期早播是确保发病和提高鉴定准确性的有效途径,适期晚播是预防发病的有效途径,且稃壳有阻隔病菌侵染作用,免疫与抗病种质是品种选育的重要抗源。
- 郭建国郭满库郭成魏宏玉金社林赵桂琴
- 关键词:接种方法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