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1)

作品数:39 被引量:2,055H指数:22
相关作者:方创琳马海涛王振波王婧关兴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城市
  • 8篇城市群
  • 7篇中国城
  • 6篇中国城市群
  • 3篇地理
  • 3篇地理学
  • 3篇生产网络
  • 3篇理学
  • 3篇城市规划
  • 2篇动力机制
  • 2篇中国城市贫困
  • 2篇中国人
  • 2篇中国人文地理...
  • 2篇人文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人文地理学
  • 2篇生态
  • 2篇贫困
  • 2篇空间分异
  • 2篇服装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 1篇华文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0篇方创琳
  • 6篇马海涛
  • 5篇王振波
  • 5篇王婧
  • 3篇吴丰林
  • 3篇关兴良
  • 2篇赵雅萍
  • 2篇张蔷
  • 2篇梁汉媚
  • 1篇冯健
  • 1篇鲁莎莎
  • 1篇吴康
  • 1篇张舰
  • 1篇王洋
  • 1篇柴彦威
  • 1篇王岩
  • 1篇刘晓丽
  • 1篇刘盛和
  • 1篇陆玉麒
  • 1篇周尚意

传媒

  • 7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科学
  • 3篇人文地理
  • 3篇Chines...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3篇2013
  • 10篇2012
  • 18篇2011
  • 8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1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被引量:91
2011年
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2001、2008年的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以长三角90个县(市、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空间数据转换模型、ESV模型、EEH模型,借助ArcGIS 9.3平台对海量的栅格和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依据ESV指数和EEH指数揭示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并进行功能分区和模式提炼。研究表明:①199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大幅转换,城镇面积增长最大,来源主要是水田、旱地、草地、园地和其他用地;②ESV模型研究发现,1991-2001时段长三角生态系统呈现恶化趋势,2001-2008时段恶化幅度有所减缓,同时证明水域、水田变为城镇和旱地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伤害;③1991年来GDP空间格局为中、南部高北部低,其中1991-2001时段中部增长率明显高于北部,2001-2008时段中部增长率明显高于南北;④依据EEH指数将长三角分为12类区域,EEH空间特征为生态冲突区居中心区位,生态协调区居边缘区位,并且按EEH由低到高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1991-2001时段长三角生态—经济关系已经出现了集中型初步恶化趋势,2001-2008时段则由集中型初步恶化趋势向分散型恶化与协调并存状态;⑤通过空间数据转换模型将长三角分为5种生态经济演变类型分区:初始恶化区、初始协调区、持续恶化区、协调降低区、协调升级区;⑥总结出长三角EEH的空间演变模式:梯度模式与核心边缘模式共存,其中一级梯度模式为北中南三大横向梯度带,二级梯度模式为长三角南北两翼的东中西三大纵向梯度带;核心边缘模式概括为7大组团:即苏锡常沪组团、南京组团、绍甬组团、苏北组团、泰州组团、杭州组团、南通组团。不同的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方式,反映出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内部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生态经济关系�
王振波方创琳王婧
关键词:LUC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被引量:46
2010年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区和率先发展区,是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大局,更重要的是肩负着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的历史重任。西部地区城市群由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南北钦防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共10个城市群组成,城市群基本上沿交通干线和大江大河流域发育,总体发育程度低,大部分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或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紧凑度和空间结构稳定度低,大多数城市群处于低度紧凑和不紧凑状态;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偏低,且西北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高于西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城市群相比的发展差距很大。国家相关区域政策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建设重点,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
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动态分析被引量:66
2010年
采用罗伦兹曲线、重心模型等G IS技术,利用1980 s和2000年两期覆盖全国跨度10多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造耕地指数、耕地变化指数对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变化格局进行分析。主要结论:①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黑、川、蒙、豫、鲁等北部和中部省份,其中苏、粤、冀、鲁、浙等19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减少,黑、蒙、吉、新等13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增加;②胡焕庸线之东南4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88%的耕地;西北6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12%的耕地,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高度稀疏区、低度稀疏区、一般过渡区、低度集聚、高度集聚区等5种类型;③中国耕地变化区域类型可适度划分为高度增长区、中度增长区、低度增长区、基本不变区、低度减少区、中度减少区、高度减少区等7大类型。顾及耕地质量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等应进一步研究。
关兴良方创琳鲁莎莎
关键词:耕地变化罗伦兹曲线
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践探索及问题剖析被引量:47
2011年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大量侵占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途径。2004年开始,伴随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践在多个省市试点推进,其中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山东省农村社区化、重庆市地票交易市场的实践较为典型。基于上述典型案例和系统要素分析,总结了实践的问题、根源与演进,认为目前系统中的要素与相应的操作环节中存在问题隐患且部分问题表现突出;实践中主要以涉及"非自愿"置换、补偿与保障不足、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的农民利益受损问题较为突出;问题的根源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家层面的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地方政府操作不合理和缺乏科学研究支撑。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并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城乡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遵循集约型用地增长模式,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注重保护村落景观风貌。
王婧方创琳王振波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被引量:107
2013年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王岩方创琳张蔷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被引量:25
2011年
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从权力、财力、法力和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协调保障机制、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和资源环境保障机制等四大保障机制,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包括:明确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修订《城乡规划法》,增补城市群规划的内容;出台《城市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和城市群规划技术导则,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依托快速国土轴,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国家高速铁路网和空中快线系统,完善城市群快速交通系统;规范统计标准数据,编制并出版中国城市群统计年鉴。
方创琳张舰
关键词:城市群政策保障机制
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对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
2012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政策措施。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在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通过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加快新一轮全球产业向国内城市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通过鼓励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提升城市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把编制城市产业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配合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更多地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方创琳刘晓丽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城市发展城市规划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for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City Clusters in Central China被引量:12
2010年
Study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city clusters in the central Chin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According to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ciprocity mechanism, using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es, this paper built a SD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lusters in the central China, and through setti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ls,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of promo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the optimal model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e city clusters.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 optimum population scale of the city clusters in 2020 is 42.80×106 persons, and the mod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cale is 22.055×1012 yuan (RMB). In 1996-2020,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clusters took on obvious phase-chan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studied period, it is basically at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ge, and will com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slow development to speedup development.
FANG ChuanglinLIU Xiaoli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61
2012年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城市群的真正形成与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历经80年代的发育萌芽阶段、90年代快速成长阶段和21世纪前10 a的持续发展阶段,共三大阶段。城市群形成发育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主要是国家及地方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性和重点区域发展政策的倾向性两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六五"计划提出地区域协作和经济区政策开启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序幕,"七五"计划提出地三级经济区网络政策搭建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初步框架"八五"计划提出地横向联合与城乡统筹政策注入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内容"九五"计划提出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十五"计划实施地城镇化战略指明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方向"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奠定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此同时,针对处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国家相继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无数项差异化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城市群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
方创琳
关键词:城市群实施效果评价
链接与动力:核心节点助推国家创新网络演进被引量:13
2012年
构建国家创新网络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有效路径,而核心节点的营造对国家创新网络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过程链",构建国家创新网络的三维菱形分析框架,以目前国家创新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之一"中国技术交易所"为案例,剖析核心节点在国家创新网络演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国技术交易所的"五种链接"和"五大动力"助推国家创新网络结构的完善和效力的提升。
马海涛方创琳吴康
关键词:链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