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9250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41H指数:10
相关作者:潘保田曹泊高红山张忱王杰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冰川
  • 3篇遥感
  • 3篇现代冰川
  • 3篇冰川变化
  • 2篇气候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意义
  • 1篇新生代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夷平面
  • 1篇早全新世
  • 1篇抬升速率
  • 1篇祁连山东段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潘保田
  • 4篇张忱
  • 4篇高红山
  • 4篇曹泊
  • 4篇王杰
  • 3篇李宗盟
  • 3篇张国梁
  • 2篇胡小飞
  • 2篇上官冬辉
  • 2篇管东升
  • 2篇吉亚鹏
  • 2篇杜功元
  • 1篇温煜华
  • 1篇王澄海
  • 1篇李清洋
  • 1篇郭万钦
  • 1篇刘芬良
  • 1篇耿豪鹏
  • 1篇黄波
  • 1篇崔航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全新世沙沟河古洪水沉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0年
对沙沟河一级阶地河漫滩ZJDZ剖面中360个样品的粒度,矿物的成分含量及pH值等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关键层位进行了一共6个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10.9~4.0kaB.P.期间沙沟河发生多次大规模洪水,10.9~7.0kaB.P.期间沙沟河发生20次左右大型洪水,洪水重现期为0.40ka,其中,10.9~9.0kaB.P.期间洪水的规模逐次增加,9.0~7.0kaB.P.期间洪水的规模有所减小;7.0~4.2kaB.P.期间至少有过4~5次大型洪水,洪水的重现期为0.71ka。洪水事件主要发生在比较湿润的气候背景下,高频率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频繁的干湿波动有关。
王军高红山潘保田杜功元李宗盟曹泊吉亚鹏
关键词:早全新世古洪水粒度气候变化
渭河上游流域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与Hack剖面的新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11年
基于DEM提取了渭河上游8条支流的Hack剖面、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以及标准化坡降指标(SL/K),对该区构造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河流的Hack剖面皆呈上凸形态,表明第四纪以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渭河上游整体上处于构造抬升状态,且抬升速率较快.同时Hack剖面的凸度有所区别,说明该区构造活动存在着区域差异,其中西秦岭北麓和六盘山南段地区的构造活动较为强烈,而北部的黄土高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SL参数证实了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六盘山东缘断裂和会宁断裂存在构造活动.
吉亚鹏高红山潘保田李宗盟管东升杜功元
冰川变化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0年
总结分析冰川变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影像数据和方法,探讨全球范围内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分辨率较高时间序列较长的Landsat影像适合大区域长周期的冰川变化研究.ASTER影像在近几年冰川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分辨率达到米级的影像数据适合面积小、精度要求高的冰川变化研究.冰川边界的提取通常采用比值阈值法,同时也应尝试其他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方案.全球范围内,现代冰川退缩速率不尽相同,新几内亚与非洲地区冰川退缩最为严重,反应了低纬度地区的小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两极地区冰川规模大,冰川变化相对较小.
张国梁王杰潘保田张忱曹泊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气候响应
祁连山地区能量平衡特征的模拟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VIC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对祁连山地区2007年1—12月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表能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占有主导地位,而潜热较小.春季,日尺度上的冻融循环过程造成的土壤湿度的增加是潜热通量较大原因;秋季的潜热通量主要是夏季的降水引起的,祁连山地区土壤湿度对大气的反馈效应较干旱区所需的时间尺度长.
王澄海黄波潘保田
关键词:VIC模型
基于遥感和GPS的贡嘎山地区1966—2008年现代冰川变化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以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季风温冰川——贡嘎山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和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提取两期冰川边界并叠加到一起,分析冰川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66年到2002年,贡嘎山冰川总体处于退缩状态,冰川总面积减少6.36%,年均减小0.447 km2,西坡冰川由41条减少到39条,面积减小7.89 km2,减小率为7.97%;东坡冰川由33条增加到36条,但冰川面积减少7.20 km2,减小率为4.71%.2008年5月GPS野外实地测量结果显示,1966—2008年的42 a,海螺沟冰川退缩约943 m,燕子沟冰川退缩494 m,小贡巴冰川退缩210 m,而大贡巴冰川长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冰储量在减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度升高可能是导致贡嘎山地区现代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张国梁潘保田王杰上官冬辉郭万钦
关键词:冰川变化GIS
贺兰山水系流域数值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Arcgis9.3与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贺兰山两侧主要水系及其流域边界,根据河流及流域指标提取河流纵剖面、流域的Strahler曲线,并计算其面积高度积分值(Hypsometric Interg-ral)、河流纵剖面的凹度值(Concavity)。通过HI值、凹度值同河流落差、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后3种地貌参数与HI值、凹度值间的相关性较差。对比分析贺兰山两侧河流HI值及凹度值发现:贺兰山东侧北段活动性大于南段,西侧构造活动性分布规律不明显。结合9条河流所处流域的Strahler曲线、河流纵剖面形态和HI值、凹度值分析发现:汝箕沟及其以北贺兰山地区处于地形演化的老年期,汝箕沟以南贺兰山段处于均衡调整的壮年期。
李宗盟高红山潘保田张忱刘芬良管东升
1972-2007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现代冰川变化研究被引量:60
2010年
利用1972年绘制的地形图,1994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中巴遥感影像和2007年获取的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解译对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冰川进行研究,分别得到1972年,1994年,2000年和2007年冷龙岭区冰川边界并绘制冰川边界图,进而分析了该区近年来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2-2007年近35a以来冷龙岭冰川全部处于退缩状态,有27条冰川消失,冰川面积减少了23.6%;有后期加速趋势的特征,南坡比北坡退缩幅度要大.
曹泊潘保田高红山姜少飞温煜华上官冬辉
关键词:冰川变化地理信息系统遥感
冰川物质平衡线的估算方法被引量:18
2013年
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关系密切,是重建古气候和反映冰川积累和消融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直接观测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精准的ELA,但不能大范围展开.因此,ELA的间接估算方法,如赫斯法(Hess)、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AR)、面积–高程平衡率法(AABR)、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法(THAR)、终碛到最高峰高差比率法(TSAM)、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冰斗底部高程法(CF)、冰川作用阈值法(GT)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然而,由于受到雪崩或风吹雪补给、表碛覆盖、冰川类型和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单一使用某种方法易受到算法本身的限制,误差较大,需综合考虑各种算法的适用性和选取参数的差异,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后期构造抬升等的影响.
崔航王杰
关键词:冰川ELA
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被引量:39
2010年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近来,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翼的河流河道进行了分析,尝试从河道纵剖面陡峭指数特征中提取该区域构造抬升信息.结果显示从东到西河道陡峭指数有明显的不同,有东段小,中、西段大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道陡峭指数影响不大,也没有证据表明河流负载对其有明显的贡献.河道比降的变化主要是受区域岩石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河道陡峭指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分布特征,东段抬升速率较小,中、西段较大,抬升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中段榆木山附近区域.
胡小飞潘保田KIRBY Eirc李清洋耿豪鹏陈吉峰
关键词:抬升速率
晋陕峡谷北段晚新生代河流演化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晋陕峡谷黄河形成的时代是地学界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长期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至今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山西保德地区发育一套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年代为>8.3~3.7Ma,地貌与地层分析表明,它们是唐县期夷平面的相关沉积。河湖相地层所含砾石层的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当时汇入古湖的河流是发源于周围抬升区的短小河流,形成一个局地规模的湖泊水系。晋陕峡谷北段唐县期夷平面之上分布两期红粘土覆盖的河流砾石层,形成年代分别在4.9Ma前和3.7Ma前;砾石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它们所指示的河流流向向北,与黄河流向相反,是一个不同于现代黄河的古河流,它将保德古湖水系与河套盆地联系起来。3.7Ma前,强烈的地面上升导致河湖相沉积结束和唐县期夷平面抬升,风成红粘土堆积其上,地形起伏增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水系进入重新组织阶段;1.2Ma前,黄土高原南部的河流将原北流水系袭夺,黄河形成;最近1.2Ma的强烈地面上升,导致黄河不断下切并发育多级阶地,逐渐形成现代壮观的深切峡谷地貌。
潘保田胡振波胡小飞张忱李富强
关键词:河湖相沉积夷平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