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732)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熊光清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公民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体制
  • 1篇行政体制改革
  • 1篇一体化
  • 1篇战争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职能
  • 1篇政府职能转变
  • 1篇政体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政治效能感
  • 1篇政治信任
  • 1篇中国公民
  • 1篇中国经济

机构

  • 8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8篇熊光清

传媒

  • 3篇党政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限制战争:格劳秀斯主权理论新解被引量:2
2014年
格劳秀斯希望能够限制战争,并通过为战争立法,使人类尽可能免受战争灾难。出于这一考虑,其主权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首次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层面对主权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而且在阐释主权内涵时体现出非常鲜明的限制战争的理念。格劳秀斯意图通过约束发动战争的主体来限制战争,其排斥人民主权的目的也在于限制战争。格劳秀斯从国际法层面立法限制战争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现代国际法中废弃战争和禁止战争思想的理论源头。
熊光清
关键词:主权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分析——基于五省市的实地调查被引量:7
2014年
社会排斥理论是西方学者用来分析贫困群体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理论,也是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发展十分迅速,1974年法国学者维莱·勒内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排斥"这一概念,并用以阐述被排斥在就业岗位正式来源和收入保障制度之外的特定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生活状态。对"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该理论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研究弱势群体社会处境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范式,而且对一些国家的社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关注社会贫困群体、弱势群体,防止社会分化和动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分化现象,社会排斥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层面遭受的社会排斥最为典型。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社会排斥问题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工的代际更替而消减,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遭受着与第一代农民工同样的社会排斥,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这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扶持农民工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熊光清
关键词:社会排斥社会排斥理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职能转变被引量:7
2016年
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中低速增长成为一种显著趋势。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经济领域的活力,是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体系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应缩减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作用,增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塑造新型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督、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职能,实现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熊光清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的网络监督与腐败治理——基于公民参与的角度被引量:11
2014年
网络监督是网络时代普通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新形式,已经成为舆论监督或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网络监督表现出明显的快捷方便、透明度高、安全性强、参与广泛等特征,能够在腐败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没有充分整合,应着力建设支撑网络监督的基础制度;网络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可靠的,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工作;网络监督中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应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和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
熊光清
关键词:网络监督腐败治理公民参与
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五省市的实地调查被引量:20
2014年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课题组在北京、广东、浙江、湖北、重庆等地就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问题展开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公民的政治效能感较低,并且,与内在政治效能感相比,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低一些;由于政治效能感不高,他们对政治参与活动不是非常积极,对政府机构的信任感也非常有限;性别、年龄、月收入、户口性质、是否本地户口等因素分别影响着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的不同侧面。要提高中国公民政治效能感,应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熊光清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政治信任
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回顾、反思与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生态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建设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当前,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严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生态建设。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走低碳经济之路;发展生态农业。
熊光清
关键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环保意识低碳经济生态农业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6年
户籍制度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的基础性制度。当前,户籍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一切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功能和公民之间的歧视性制度,切实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取消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使公民获得迁徙自由的权利。
熊光清
关键词: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一体化
东亚困境中的美国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5年
在东亚,中国安全形势面临着重大威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东亚困境"。美国因素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面临东亚困境的重要根源。近年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对中国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都形成了严峻挑战,并使周边国家敢于挑衅中国或者鼓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导致中国在处理与之相关联的周边事态方面面临更多的羁绊。在美国"再平衡"中国的时期,中国必须寻求新观念和新战略,"平衡"和化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威胁,以便破解当前中国面临的东亚困境,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熊光清
关键词:TP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