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08)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高隽钱铭怡张黎黎汪智艳钟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羞耻
  • 2篇自我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障碍
  • 1篇信度
  • 1篇羞耻感
  • 1篇英文
  • 1篇中美大学生
  • 1篇自传体记忆
  • 1篇自我建构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比较
  • 1篇文化差异
  • 1篇两面性
  • 1篇访谈
  • 1篇病理
  • 1篇病理作用
  • 1篇耻感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美国迈阿密大...

作者

  • 3篇钱铭怡
  • 3篇高隽
  • 2篇汪智艳
  • 2篇张黎黎
  • 1篇张智丰
  • 1篇王雨吟
  • 1篇梁耀坚
  • 1篇钟杰
  • 1篇王爱民

传媒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美大学生羞耻体验的异同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检验东西方两种文化下羞耻感的异同之处,与理论相结合探索未来对羞耻感的跨文化研究方向。方法:以方便取样,选取在北京大学的美国访问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到第8名后不再有新的类别,随后配对选取8名北京大学学生进行相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羞耻体验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后果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在羞耻感的引发因素上,中美大学生均报告了在学业成就、人际交往、群体、身体和重要他人5种羞耻情境中强度相似的羞耻感;自我、同辈、父母、老师或领导对大学生的期望都会引发羞耻感,群体的期望只引发中国大学生的羞耻感,而美国大学生未提及。羞耻体验过程中,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报告了更多身体反应(中国被试3类身体反应,21人次,而美国被试仅1类,5人次),并倾向于对羞耻体验做更多的认知加工(人次33:19)。在羞耻感的影响力上,两国大学生均报告羞耻感在导致回避行为等负性结果的同时,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具有行为促进和约束的正性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羞耻感跨文化异同现象的理解,支持自我意识情绪产生模型和自我建构模型。
汪智艳张黎黎高隽钱铭怡
关键词:羞耻感访谈大学生自我建构
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修订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将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McLean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MSI-BPD)引进中国,检验其在中国非临床样本中的理论因素结构及其信效度。方法:1295名大学生填写了本量表,其中有效问卷1206份,男749人,女457人,平均年龄20.02±1.77岁。132名大学生在三个月后进行了重测,回收有效问卷98份。结果:MSI-BPD的信度检验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关要求,与中国人人格障碍问卷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分量表(CPDI-BPD)和症状检测量表(SCL-90)的关联效度检验表明量表的效度理想。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数据与四因素理论模型拟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可以被中国大学生样本接受。四因素为:情感扰乱、认知系统紊乱、冲动性行为失调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结论:本研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初步修订了MSI-BPD,需要进一步在临床样本中试用。
王雨吟梁耀坚钟杰
关键词:信度
羞耻性自传体记忆:基于自我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文化理论,考察羞耻情绪在中美两国文化下的差异。69名中国大学生和65名美国大学生作为被试,每个被试被要求回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羞耻性事件。之后根据羞耻自传体记忆的特点及理论假设,制定了编码规则。根据编码规则,对每个记忆进行编码统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被试羞耻性自传体记忆的具体程度高于美国被试;2)中国被试的羞耻记忆出现更多人际关系的内容;3)中国被试更多报告羞耻事件发生在童年和青春期,更多涉及学校和老师的评价。
张智丰高隽钱铭怡王爱民张黎黎汪智艳
关键词:羞耻自传体记忆文化比较自我
羞耻情绪的两面性:功能与病理作用被引量:15
2009年
高隽钱铭怡
关键词:羞耻病理作用心理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