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062)

作品数:6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汪维辉胡波顾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汉语
  • 3篇语词
  • 3篇汉语词
  • 3篇汉语词汇
  • 3篇汉语词汇史
  • 3篇词汇史
  • 1篇动词
  • 1篇新释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分析
  • 1篇语体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性
  • 1篇语言性质
  • 1篇月亮
  • 1篇日月
  • 1篇书面
  • 1篇书面语
  • 1篇睡觉
  • 1篇太阳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汪维辉
  • 1篇胡波
  • 1篇顾军

传媒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文研究
  • 1篇中国语文
  • 1篇语言研究
  • 1篇长江学术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现代汉语“语体词汇”刍论被引量:16
2014年
本文提出"语体词汇"的概念,认为词汇是有语体属性的,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汇反映了不同语体的需要,所谓"语体词汇"就是"为表达某一语体的需要而产生或使用的词汇"。文章讨论了语体词汇的分类以及如何研究语体词汇等问题,介绍了冯胜利对语体分类的最新看法和仓石武四郎《岩波中国语辞典》根据"硬度"把词(义项)分为11级的语体标注方法,并以现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有词汇及其来源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汪维辉
关键词: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
说“困(睏)”被引量:8
2017年
方言表示"睡"义,主要有"睡"和"睏"两系。本文依据文献考察"困(睏)"的历史。唐代"睡"兴起,约莫从晚唐五代起,"困"在南方开始向"睡"义转化,此后逐渐形成南北对立。"困(睏)"在明代后期的吴语文献中用法已经跟现代吴语无别。现代方言中"睡"和"困(睏)"的分布格局大概形成于宋代以后。
汪维辉
关键词:近代汉语汉语词汇史汉语方言
《重刊老乞大》对《老乞大新释》的修改及其原因被引量:5
2015年
《重刊老乞大》为什么要修改《老乞大新释》,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谜。通过全面比较两本的异同,文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重刊老乞大》全面修改《老乞大新释》,主要是出于"改俗为雅"的目的,这是时代风气使然。但这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相反的情形,《重刊老乞大》也有趋新的一面,反映了一些语言的变化。同时,改或不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能是书成众手又缺乏严谨统一的修改体例所致。总的来看,《重刊老乞大》的修改是不成功的,作为语言研究的资料,它的价值不如《老乞大新释》,虽然它也包含了一些反映汉语时空变化的成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老乞大新释》的方言基础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杂有某些南部方言的成分。如果我们要做精细的汉语史研究,在使用语料时这些问题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汪维辉
关键词:语言性质
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兼论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被引量:35
2013年
恰当使用语料是进行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的前提。语料使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语料的选择,基本要求是口语性和可靠性;二是语料的分析,包含确认有效例证、剥离口语成分、分析统计数据和重视典型语料四个方面。文章就上述问题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以典型赅非典型"和"以前期赅后期"两条原则。通过对唐代一些典型语料的考察,文章认为至晚到中唐时期"不是"已经在口语中基本取代了"非",系词"是"已经发展成熟。
汪维辉胡波
论词的“误解误用义”被引量:29
2012年
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汉语史上词义误解误用的常见类型有:训诂学家的错误解释、后代文人误解前代口语词、流俗词源、语言接触过程中的错误理解等。导致词产生误解误用义的常见因素有:意义干扰、读音干扰、词形干扰、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语境误推等,根本原因是"陌生化"。因误解误用而产生新义的现象在其它语言中同样存在。对于在语言发展史上已经完成了词义变化、约定俗成的误解误用义,只能尊重社会的选择。词存在"误解误用义"这一语言事实可以丰富我们对"词是怎样变了意义的"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说明汉语史上一些词义的来源,也可以加深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汪维辉顾军
关键词:词义演变误解误用陌生化
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头-首”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描述斯瓦迪士100核心词的head条在汉语中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内容包括古今几个主导词的音、形、义、词性、组合关系和本语义场的聚合关系、历时演变、方言差异,最后是小结。表示head义,汉语史上曾经发生过"元→首"和"首→头"两次替换,前者在上古早期就已完成,后者则大概在西汉后期。现代方言主要有"头"系和"脑"系。大约半数以上的方言点说"头",覆盖了十大方言区。"脑"系中分布最广的是"脑壳"和"脑袋(瓜/瓜子)",其次是"脑"。各地未见有单称"首"的,作为构词语素残存在双音词中的也罕见,这代表了汉语核心词历时演变的一种类型,即旧词被新词彻底替换,而且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替换。"头"替换"首"可能是缘于同音竞争。"脑"虽然在西汉就可以指"头",但是"脑"系的兴起应该比较晚,许多复音形式都是金元时期以后才出现的,不过现在似有逐步取代"头"的趋势。
汪维辉
关键词:汉语核心词汉语词汇史
说“日”“月”
文章从纵、横结合的角度讨论汉语中的"日""月"这对基本词,并把两者进行比较。主要观点有:(1){太阳}的名称,在现代方言中主要有"日头"和"太阳"两大系;在汉语史上则有两大变化:一是"日"的复音化,二是从"日"到"太阳"...
汪维辉
关键词:基本词汉语词汇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