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36020)

作品数:8 被引量:175H指数:8
相关作者:赵冬至张丰收赵玲杨建洪郭皓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赤潮
  • 3篇遥感
  • 2篇藻类
  • 2篇海域
  • 2篇AVHRR
  • 2篇赤潮灾害
  • 1篇遥感模型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A
  • 1篇有害赤潮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数
  • 1篇近岸
  • 1篇近岸海域
  • 1篇黄色物质
  • 1篇光学
  • 1篇光学特性
  • 1篇海表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赵冬至
  • 6篇张丰收
  • 5篇赵玲
  • 2篇郭皓
  • 2篇杨建洪
  • 2篇丛丕福
  • 1篇张昕阳
  • 1篇付云娜
  • 1篇曲丽梅
  • 1篇杜飞
  • 1篇沈红

传媒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遥感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VHRR遥感数据在海表赤潮细胞数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3年
以1998年渤海赤潮过程中的现场实测资料和同步的NOAA 14的AVHRR数据,以植被指数(NDVI)为基础,建立了渤海叉角藻赤潮生物细胞数遥感探测模型,该模型使用简便,可以有效地利用目前正在运行的气象卫星数据进行赤潮的业务化监测,直接获取赤潮浮游植物细胞数这个指标、确定赤潮的发生范围、赤潮面积以及赤潮生物分布的密集区,并计算细胞分裂速度以判定赤潮的生消状况,为赤潮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区分赤潮水体与其他如河流或排污口排放的泥沙或悬浮物,以消除这些物质对赤潮识别带来的影响。
赵冬至
关键词:赤潮细胞数遥感NDVIAVHRR
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被引量:48
2003年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型赤潮占27%,沿岸流型和上升流型均各占6%,外海型赤潮最少,只占2%。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赤潮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除海湾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类型成因的赤潮均呈上升趋势。
赵冬至赵玲张丰收
关键词:赤潮
不同藻类水体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峰(SICF)特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采用现场实测和室内培养两种方式测定了甲藻、赤潮异弯藻、海洋蓝绿藻、叉角藻赤潮和新月菱形藻、叉鞭金藻、塔胞藻、扁藻和小球藻等非赤潮藻类光谱曲线,采用度量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峰高度的Rmaxred/R560比值法,建立了不同藻类Rmaxred/R560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R>0.82。随藻类的不同,Rmaxred/R560与叶绿素a的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关系方程的系数a的变化范围为0.037—1.135之间,b的变化范围为0.094—0.727之间。同时建立了不同藻类荧光峰位置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除海洋蓝绿藻为0.57外,R均大于0.75。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浮游植物反射光谱荧光峰的位置向红光方向移动。随藻类不同,移动的幅度有所差异,赤潮异弯藻的移动幅度最大,其它藻类每10mgm-3浓度的移动幅度介于0.1—0.3nm之间。叉鞭金藻和塔胞藻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未见移动。
赵冬至张丰收杜飞赵玲郭皓
关键词:赤潮藻类
赤潮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综述被引量:12
2008年
近海赤潮灾害的频繁暴发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概述了国内外赤潮监测和预报状况,着重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进行赤潮预报的方法;总结了赤潮遥感预报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机理和生态过程的赤潮预报模型将是重点研究方向。
丛丕福张丰收曲丽梅
关键词:赤潮灾害遥感
近岸海域叶绿素和赤潮的AVHRR波段比值探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提供了利用NOAAAVHRR的短波波段探测近岸海域叶绿素和赤潮的方法。本方法采用AVHRR的波段1(580~680nm)和波段2(720~1100nm)之间的比值水色因子C21[C21=(R2-Ra2)/(R1-Ra1)],建立了C21与辽东湾海域现场测定的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5。叶绿素a的最小探测浓度为2.22mg/m3,探测精度为±4mg/m3,同时也讨论了叶绿素探测的影响因素。
赵冬至张丰收赵玲丛丕福
关键词:近岸海域叶绿素赤潮AVHRR
黄色物质光学特性及遥感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6年
黄色物质是海洋水色三组分之一。本文回顾了黄色物质定义的演变历史及其来源研究,描述了表征黄色物质光学特性的两个参数(吸收系数和比例系数S),概括了吸收系数研究的两种数学模型,即190—250nm区间的高斯模型和250—650nm区间的指数模型。高斯模型为化学方法研究黄色物质的分子结构提供了有力帮助,指数模型为光学特性和遥感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提供了S值的三种数学模拟方法,结果表明带有背景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S值可使平均值增加13%,相应的标准偏差降低72%。而且黄色物质的吸收系数同荧光线性关系很强。吸收系数不仅是黄色物质光学特性的表征,而且还是黄色物质遥感的基础。根据遥感器的不同特点总结了CZCS、SeaW iFS、MER IS、MOD IS、GLI等遥感器的黄色物质反演模型,展望了黄色物质遥感的未来。
沈红赵冬至付云娜杨建洪
关键词:黄色物质遥感模型
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被引量:36
2003年
根据从文献获得的赤潮灾害基本信息的规范处理和分析,将我国的赤潮灾害划分为特大、重大、大型、中型和小型五个级别。结果表明,1933~2001年间我国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为460次,赤潮灾害以小型为主,小于50km2的占40.2%。赤潮灾害的发生范围已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其中辽东湾、长江口和杭州湾外侧的嵊泗列岛和花鸟山附近海域以及珠江口东侧及粤东近岸为我国三大赤潮多发区。近20a来,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呈现上升趋势,为波动式增长,波动周期为3a左右,高峰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每次赤潮的平均面积即赤潮的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平均面积已上升到500km2左右。我国赤潮的高发期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南海的赤潮高发期为3~5月,东海的赤潮高发期为4~8月,渤海和黄海的赤潮高发期为5~9月。
赵玲赵冬至张昕阳张丰收
关键词:有害赤潮
表征赤潮水体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高度的波段优化——归一化荧光高度法被引量:14
2005年
采用现场实测和室内培养两种方式测定了甲藻、赤潮异弯藻、叉角藻、海洋蓝绿藻等赤潮和新月菱形藻、叉鞭金藻、塔胞藻、扁藻和小球藻等非赤潮藻类光谱曲线.采用度量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峰高度的归一化荧光高度法,建立了不同藻类归一化荧光高度与叶绿素浓度的关系.荧光高度计算方法是将红光波段的反射率最大值(Rmaxred)和R685分别归一化到560 nm处的R560和560 nm附近整个光谱曲线的最大值R560 max上或675 nm处的R675和675 nm附近的最小值R675 mini上.结果表明,不同藻类的Rmaxred/R560max和Rmaxred/R675mini与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分别比R685/R560和R685/R675与叶绿素的相关系数高,但在海洋现场测量中由于近岸二类水体其他水色组分以及大气校正误差的影响,Rmaxred/R675mini和R685/R675更适合于实测的叶绿素浓度估算.采用三种统计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藻类归一化荧光高度与叶绿素浓度关系,除个别藻种外,大部分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其中FLH=a+(Chla)b回归方程得到的相关系数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相关系数大于0.93,这表明藻类水体的荧光特性和叶绿素浓度之间的普遍关系是非线性的.
赵冬至张丰收杨建洪郭皓赵玲
关键词:藻类叶绿素A赤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