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6)

作品数:9 被引量:346H指数:9
相关作者:郭晓东马利邦吴文恒李莺飞牛叔文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乡村聚落
  • 6篇聚落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丘陵区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1篇动机
  • 1篇遥感
  • 1篇整治
  • 1篇山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效益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整治
  • 1篇丘陵
  • 1篇驱动机制研究
  • 1篇驱动力
  • 1篇中心性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郭晓东
  • 8篇马利邦
  • 2篇李莺飞
  • 2篇吴文恒
  • 1篇李楠楠
  • 1篇牛叔文
  • 1篇刘淑娟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108
2012年
以甘肃省秦安县为研究对象,以DEM和1998、2008年秦安县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8—2008年秦安县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秦安县人口和聚落密度较高,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极为分散,空间扩展特征显著;②秦安县不同高程与坡度上分布的聚落斑块,其数量与面积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均呈正态分布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③聚落沿道路与河流集聚分布的趋向十分明显,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聚落斑块数量迅速减少;④地形等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安县乡村聚落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交通条件、政策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对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
关键词:乡村聚落影响因素
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5
2012年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 000—1500m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郭晓东张启媛马利邦
关键词:乡村聚落影响因素
基于改进Converse断裂点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研究——以天水市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在对Converse断裂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城镇中心性强度,对天水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了划分;通过运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了城镇影响范围和城镇经济区。研究表明:1)天水市城镇体系等级分化非常明显,可按中心性值的大小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城镇主要为天水各县区政府所在地;2)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镇经济区打破了行政区划界线,更符合区域"城镇-腹地"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实际;3)城镇影响空间既受城镇综合实力和区位交通条件的影响,也与地形、资源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天水市东部和南部,城镇空间影响范围明显大于中部和北部地区。
郭晓东李莺飞马利邦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被引量:35
2010年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极为分散。本文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分析了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乡村聚落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深入分析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期促进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
关键词:乡村聚落影响因素黄土丘陵区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被引量:94
2013年
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基于GIS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与乡村聚落的基本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秦安县乡村聚落密度较高且聚落空间分布极为分散;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度、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③秦安县复杂多样的乡村聚落类型,与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密切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大中型、集聚型、商品经济型和半商品经济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川道地区,而小型、分散型、传统农业型和劳务输出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山区。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
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及格局优化被引量:50
2012年
对黄土丘陵区的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进行分析,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基于1998年的Landsat-5TM和2008年的SPOT5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谷县1998-2008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布局特征及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近10a来,甘谷县乡村聚落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3.69%上升至5.45%。斑块数和斑块总面积分别增加114.77%和47.76%,现状聚落斑块密度很高(1.68个/km2),2个时期斑块面积大小悬殊,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在空间分布上,2008年甘谷县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高于1998年,呈"东北密、西南疏、距县城距离近的密"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空间差异显著。2个时期乡村聚落均呈显出强烈的海拔、坡度、交通和水系指向,海拔1750m以下、坡度小于15°、距离道路和河流1000m以内是甘谷县乡村聚落的主要聚居区。为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对甘谷县乡村聚落以优先发展型、扩建发展型和集中发展型3种发展模式进行空间格局优化。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乡村聚落
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村庄空心化是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所引起的村庄空间结构的不良演变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乡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以陇中黄土丘陵区秦安县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宅基地废弃率、农村人口数量、乡村户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与迁移率、县域城镇化率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对秦安县空心村整治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秦安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客观实际与现实需求的分析,对秦安县空心村整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背景下秦安县空心村整治潜力巨大。积极推进空心村土地整治,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且也将显示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郭晓东李莺飞马利邦
关键词:空心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
村庄空心化:驱动力、过程与格局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究当前中国村庄空心化的驱动力、过程与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耕地资源保护及农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归纳总结、统计分析、实地调查与访谈、GPS量测。结果村庄空心化由经济发展、土地改革、家庭组织关系瓦解、市场化、城镇化、传统观念变革、计划生育约束等方面综合驱动,其过程与格局包括两个阶段与4个时期:第一阶段以改善家庭居住条件为主导,村庄向四周拓展、中心空废是其基本格局;第二阶段以改善综合生活质量为主导,人口向城镇等地转移致使房屋空弃是主要格局。4个时期分别为20世纪80—90年代初的村庄空心化初期、90年代的空心化中期、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的空心化明显期与21世纪的空心化稳定期。结论村庄空心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从出现到逐渐稳定,有其特定时期的阶段性。未来村庄空心化将在综合驱动力(离心力、向心力)与政府政策导向博弈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吴文恒郭晓东刘淑娟李楠楠
关键词:驱动力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被引量:26
2012年
基于2008年SPOT-5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乡村聚落矢量数据,采用密度图、热点识别、数据探测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通渭县2008年乡村聚落的密度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通渭县乡村聚落斑块点集呈"南疏北密、东疏西密、距县城距离近的密"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显著。东北部为乡村聚落斑块密集核心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趋势。乡村聚落斑块密度与海拔、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高海拔区人口密度虽小、但乡村聚落斑块密度却较高,低海拔区人口密度大、但乡村聚落斑块密度却较低的特殊现象。此外,基于热点识别、半变异函数、Voronoi地图和最近邻距离的分析,得出通渭县乡村聚落分布模式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模式。总体来看,通渭县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
关键词:乡村聚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