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3065)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彬高飞孙宪丽刘雯李辽青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腔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拟态
  • 1篇增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葡萄膜
  • 1篇葡萄膜黑色素...
  • 1篇葡萄膜肿瘤
  • 1篇肿瘤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细胞形成
  • 1篇细胞增生
  • 1篇脉络膜
  • 1篇脉络膜黑色素...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李彬
  • 1篇李辽青
  • 1篇程广印
  • 1篇刘雯
  • 1篇孙宪丽
  • 1篇高飞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脉络膜黑色素瘤微循环模式与其组织病理学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脉络膜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与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因素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参与血管重塑的微循环模式不同于新生血管。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不同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特点,分析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肿瘤细胞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1997年11月至2006年3月保存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标本48例进行回顾分析,应用过碘酸希夫染色法确定4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的微循环模式,并在以544nm波长激发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其在肿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瘤组织中不同微循环模式与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因素及核增生抗原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共有9种微循环模式,其中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在含有上皮细胞的肿瘤组织中的出现率为66.7%,明显多于梭形细胞者中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有环状结构、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率分别为18.961±10.995和19.481±12.167,明显高于无环状结构、无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组织的10.261±5.669和12.021±6.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环状结构微循环模式进入回归模型,即环状结构的存在与否对Ki-67表达阳性率影响最为显著(P=0.002)。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的9种微循环模式结构中,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在含上皮样细胞型肿瘤中出现明显增多,而在有环状结构和有网状结构微循环模式的肿瘤中Ki-67表达明显增高,这种微循环模式可能与临床上表现的肿瘤恶性程度和增牛程度有关。
刘雯李彬高飞李辽青孙宪丽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生
葡萄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可以模拟内皮细胞形成类似血管腔样的通道,称为“血管生成拟态”。本文介绍了这种近期提出的肿瘤血液供应方式的概念、研究历史、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意义。
程广印李彬
关键词:葡萄膜肿瘤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葡萄膜黑色素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形成血管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