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BE2001306)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5
相关作者:邹江石吕川根宗寿余姚克敏夏士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杂交
  • 4篇杂交稻
  • 4篇水稻
  • 2篇稻叶
  • 2篇叶片
  • 2篇水稻叶片
  • 2篇系法
  • 2篇两系法
  • 2篇两系法杂交
  • 2篇两优108
  • 2篇超级杂交
  • 2篇超级杂交稻
  • 1篇选育
  • 1篇亚种
  • 1篇亚种间
  • 1篇遗传力
  • 1篇优质抗病
  • 1篇育性
  • 1篇育种
  • 1篇杂交水稻

机构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日本大学

作者

  • 7篇吕川根
  • 7篇邹江石
  • 5篇宗寿余
  • 3篇姚克敏
  • 2篇夏士健
  • 1篇赵凌
  • 1篇胡凝
  • 1篇王才林
  • 1篇郑克武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被引量:22
2005年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14个常规水稻品种及用NCⅡ设计杂交获得的42个F1为材料,于分蘖盛期、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测定了上位展开叶的10项形态因子,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形态因子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回归验证,认为叶长、叶宽、叶角、叶卷度和叶厚度(比叶重)是水稻叶片形态的5项基本因子。通过亲本与其F1叶片形态因子的比较,分析了亲本的基本叶态因子在F1代的遗传倾向,发现叶长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中、后期偏高亲值或超高亲值;叶宽和叶卷度表现为偏高亲值;叶角表现为偏中亲值或偏低亲值;比叶重则表现为偏低亲值或超低亲值。根据超级杂交稻的叶片形态要求,选用双亲时高值亲本的剑叶适宜长度为35~40cm,宽度为2cm左右,叶面最卷处曲率为1~1.5cm^-1。生育前期双亲的平均叶角应较大,中、后期低值亲本的叶片与茎秆夹角宜较小。比叶重生育前期低值亲本宜为2.5~3mg·cm^2,而后期应高于4~5mg·cm^-2。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关键词:水稻株型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长特性,1999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优培九与"汕优63"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及两优培九4种种植密度、2种施肥处理的生长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优培九收获期生物学产量比汕优63高9 7%~12 2%;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比汕优63高6 5%~6 6%,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净同化率生长前期比汕优63高10 2%~16 4%,生长后期则偏低;叶面积指数增长率生长前期和中期高于汕优63,后期衰减率低,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比汕优63高25 8%~35 6%,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在密度肥料试验中,两优培九在施肥条件下,中等密度处理(1m227穴)的生物产量为2079g/m2,分别比低密度(1m222 5穴)和高密度(1m231 5穴)处理高5 6%和6 9%,对照(密度为1m227穴不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仅为1m227穴施肥处理的72 9%;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以中等密度施肥处理最高,达14 85g/d·m2,比对照高37 1%,密度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在施肥条件下,3种密度处理的相对生长率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1m227 0穴施肥处理、1m231 5穴施肥处理、1m222 5穴施肥处理、1m227 0穴不施肥处理,处理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施肥处理间的作物生长率差异主要缘于叶面?
吕川根宗寿余郑克武赵凌王才林邹江石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种植密度
聚合亚种间育性亲和基因的广谱亲和性水稻品系选育与初步利用被引量:3
2005年
为克服亚种间杂交稻的各种生殖障碍,从Akihikari//IR36/Dular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在ga11和S5、S7、S8、S9、S15、S16位点上聚合有不同育性亲和基因的品系。经测交分析,2个品系聚合可改良亚种间杂交稻花粉育性的雄配子亲和基因ga11-n和6个雌配子亲和基因S5-n、S7-n、S8-n、S9-n、S15-n和S16-n,另2个品系聚合了6个雌配子育性亲和基因。育成品系与测验种杂交F1的育性检测表明,这些品系能消除各种雌、雄配子导致的败育障碍。2个粳型育成品系与籼型两用核不育系S27配制的杂种与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些品系可用作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或有利基因供体。
吕川根邹江石宗寿余池桥宏
关键词:水稻
水稻叶片形态因子的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为探索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在F1代的遗传规律,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10个常规水稻品种(品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杂交获得40个杂种F1,于乳熟期测定了剑叶的7个叶片形态因子,分析了F1剑叶叶片形态因子的基因型方差来源及其对性状的贡献率。结果表明:7个叶片形态因子的广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宽度>面积>比叶重>长度>叶面曲率>着生角>披垂角。其中叶片长度、宽度、面积、比叶重和叶面曲率的广义遗传力大于0.5,在F1代呈现较高遗传力;叶宽和比叶重的基因作用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叶长、叶面积和叶面曲率的基因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着生角加性效应显性效应相当;披垂角的广义遗传力最低(0.277),环境效应则最高(0.723),表明F1叶片披垂角主要受栽培条件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根据叶片形态因子在F1代的遗传规律和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株型要求,提出了杂交稻育种中有关叶片形态因子的双亲选择策略。
吕川根宗寿余姚克敏夏士健胡凝邹江石
关键词:水稻叶片遗传力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
2005年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 ℃,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 25.0 ℃,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 ℃和28.1 ℃;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 ℃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 ℃,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 ℃和30 ℃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吕川根宗寿余夏士健姚克敏邹江石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温度
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108被引量:7
2005年
两优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培矮64S与籼稻品系宁恢1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10~12 t/hm2)、米质优(可达国家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 2级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作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吕川根邹江石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108抗病选育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7
2003年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吕川根邹江石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生理学生态学育种中籼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