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17) 作品数:14 被引量:57 H指数:4 相关作者: 许韩师 叶玉津 杨岫岩 梁柳琴 詹钟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肾组织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及泼尼松的调控作用 2003年 目的 观察集落刺激因子 1(CSF 1)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泼尼松的调控作用。方法 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参照有关文献建立。按随机设计原则将模型动物分两组即模型组 (A组 )和泼尼松治疗组 (B组 )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每组均有 8只动物。CSF 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 ①A组肾组织中CSF 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 ,肾小球、肾小管 间质中均有表达 ,尤以肾小管 间质表达更为丰富 ,而B组CSF 1在肾小球、肾小管 间质表达均显著减少 (P <0 0 5 )。②A组肾组织中CSF 1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 ,经泼尼松治疗后CSF 1mRNA受到明显抑制。③A组中CSF 1蛋白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5 ,P <0 0 5 ) ,A组肾组织中CSF 1蛋白表达和 2 4h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 (r =0 5 78,P <0 0 5 )。结论 慢性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特别在肾小管 间质中CSF 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 ,泼尼松在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 ,对CSF 1表达亦起抑制作用 ,提示CSF 1参与狼疮肾炎的发生和发展 ,泼尼松抑制CSF 1过度表达可能是其在狼疮肾炎中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许韩师 杨岫岩 梁柳琴 叶玉津 詹钟平 阳晓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样小鼠 泼尼松 狼疮肾炎 核因子-κB活性对BXSB狼疮小鼠脾脏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NF)-kB活性对BXSB狼疮小鼠脾脏中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8只BXSB自发性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PDTC组:隔日腹腔注射PDTC(120mg/kg体重);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等量溶媒。持续8周结束实验。以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脾脏组织NF-kB活性,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B细胞CD154表达及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脾脏生发中心,并以图像处理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PDTC显著抑制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NF-kB活性,较对照组下降62.82%;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可见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抑制NF-kB活性能下调脾脏B细胞CD154表达、使其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受阻、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结论NF-KB过度活化可通过上调脾脏B细胞CD154的异常表达而促进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并减少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由此,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得以逃逸凋亡,分化成产自身抗体浆细胞。提示NF-kB可成为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作用靶点。 王碧飞 许韩师 刘恩波 李红晖 唐平 杨京新关键词:NF-ΚB 生发中心 CD154 Akt/NF-κB信号途径参与免疫复合物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趋化因子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Akt/NF -κB信号途径在免疫复合物 (ICs)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 (MC)表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MC。对照组 :0 5 % (v/v)lipofectin作用 8h后IgG单体刺激 ;刺激组 :0 5 % (v/v)lipofectin作用 8h后AIgG(一种标准的ICs模型 )刺激 ;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组 :0 5 % (v/v)lipofectin转导Akt1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 8h后AIgG刺激。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 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SF - 1)浓度 ,mRNA半定量用RT -PCR。EMSA法检测NF -κB活性。结果 :MC有低水平NF -κB活化和组成性MCP - 1、CSF- 1mRNA及蛋白表达。AIgG刺激后 ,NF -κB活化增强 (0 35± 0 0 6vs 0 75± 0 16 ,P <0 0 1) ,MCP - 1和CSF - 1mRNA表达上调 (0 4 8± 0 0 3vs 0 72± 0 0 2 ,P <0 0 5 ;0 4 4± 0 0 1vs 0 5 9± 0 0 2 ,P <0 0 5 ) ,蛋白分泌增多 (15 5 2±1 81vs 4 3 0 5± 3 18,P <0 0 5 ;389 0 6± 13 75vs 76 4 2 2± 31 78,P <0 0 5 )。Akt1反义寡核苷酸显著抑制AIgG诱导NF -κB活化 (0 37± 0 0 5vs 0 75± 0 16 ,P <0 0 1)、MCP - 1和CSF - 1mRNA(0 5 2± 0 0 2vs 0 72± 0 0 2 ,P <0 0 5 ;0 4 4± 0 0 1vs 0 5 9± 0 0 2 ,P <0 0 5 )? 王碧飞 许韩师 李幼姬 李玉杰 叶任高 余学清关键词:抗原抗体复合物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FN-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细胞刺激因子表达的调控 2006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干扰素(IFN)-γ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l±14)岁]和20名健康志愿者[(28±10)岁]的PBMCs,分为2组,IFN-γ(5 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和72 h离心收集PBMCs,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刺激后0-24 h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72 h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PBMCs BLy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均强于健康对照(P<0.05);②IFN-γ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6 h最为明显(0.42±0.19vs 0.25±0.14,P<0.01;0.59±43.28vs 0.44±0.21,P<0.01);③IFN-γ可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vS蛋白表达(4.5±3.0 Fs 3.7±2.6,P<0.01;5.7±3.8 vs 4.5±2.9,P<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提示IFN-γ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而IFN-γ可增强患者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叶玉津 许韩师 梁柳琴 尹培达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关键词:红斑狼疮 B细胞刺激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的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5mRNA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IL-15检测采用ELISA方法;PBMCIL-15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①SLE组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②发生临床肾损害者IL-15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者(P<0.05),出现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者血清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③SL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④SLE患者PBMC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与细胞培养上清的IgG及抗dsDNA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645和r=0.715,P<0.05),而与IgM无相关关系(r=0.451,P>0.05)。⑤SL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与血清IL-15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外周血IL-15蛋白和基因表达异常,且与其分泌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有关,提示IL-15可能参与SLE的病理生理过程。 梁柳琴 许韩师 杨岫岩 连帆 叶玉津 詹钟平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5 单核白细胞 免疫球蛋白 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 B细胞刺激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 vs 0.251±0.050,P<0.001;0.638±0.084 vs 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 vs 3.24±0.57,P<0.001;5.79±0.91 vs 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叶玉津 梁柳琴 许韩师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IL-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泼尼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结果 :注射单细胞悬液后第 8周和第 1 2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第 1 6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第 8周和第 1 2周时 ,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与NF -κB活性均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52 3和r =0 574 ,P <0 0 5)。泼尼松对狼疮小鼠外周血抗dsDNA抗体滴度和尿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肾脏病理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同时 ,泼尼松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和NF -κB活性。结论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存在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 ,泼尼松对该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体内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有关。 许韩师 杨岫岩 梁柳琴 李志坚 阳晓 叶玉津 李幼姬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肾炎 泼尼松 SLE患者PBMC表达B细胞刺激因子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地塞米松(1μmol/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 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 h、6 h、12 h、24 h和72 h离心收集PBMCs,用RT-PCR法检测刺激后0至24 h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72 h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结果:(1)SLE患者BLyS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0.40±0.18vs0.27±0.20,P<0.01;0.37±0.17vs0.25±0.17,P<0.01;0.42±0.26vs0.29±0.16,P<0.01;0.39±0.23vs0.24±0.18,P<0.01)。(2)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12 h最为明显(0.19±0.10vs0.31±0.16,P<0.01;0.29±0.18vs0.46±0.21,P<0.01)。(3)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2.73±1.89vs3.67±1.64,P<0.01;3.42±1.53vs4.52±1.95,P<0.01)。(4)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显示地塞米松刺激后BLyS表达减弱。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其表达受地塞米松负影响。 叶玉津 许韩师 许多容 梁柳琴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关键词:B淋巴细胞 地塞米松 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B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 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 lys+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 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 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 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 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 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叶玉津 梁柳琴 许韩师 杨岫岩 詹钟平 连帆 尹培达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B细胞刺激因子 外周血B细胞 白细胞介素-10对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的抑制作用 2001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10 (rhIL - 10 )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esangialcell,MC)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3H -TdR掺入法观察MC的增殖反应 ,采用电泳适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 ,NF -κB)活性。结果 :rhIL - 10 (2 0ng/ml)抑制LPS刺激的小鼠MC增殖 (P <0 .0 5 ) ,同时rhIL - 10亦显著抑制LPS诱导的MC中NF -κB活化。结论 :IL - 10对LPS诱导的小鼠MC增殖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对NF 许韩师 叶任高 杨岫岩 杨琼琼 曾丽霞 黄凌虹 李幼姬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肾小球系膜细胞 核因子ΚB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