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XZS012)
-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卜风贤朱磊吴宾孙暑萍王佳楠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陕甘宁地区历史农业灾害调控机制研究
- 2009年
- 在描述陕甘宁地区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民族阶级矛盾激化的基础上,研究了灾害调控机制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王佳楠孙暑萍
- 关键词:农业灾害
- 青海东部地区历史农业灾害概述
- 2008年
- 历史时期,青海东部地区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水灾、冰雹、霜灾,其中尤以旱灾最为突出。该区历史农业灾害的演变表现出多样性、增长性、连续性、伴生性等特点。通过研究历史时期青海东部地区农业灾害发生演变规律,可为今后青海地区减灾、抗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 刘雯
- 关键词:历史时期自然灾害
-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自然灾害背景被引量:4
- 2008年
-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西北开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汉武帝一朝,西北开发功勋卓著。在西汉时期大规模开发西北的决策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自然灾害对西北开发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西汉时期严峻的灾害形势对关中和山东农区造成了重大破坏作用,国家粮食安全岌岌可危。出于化解灾害风险的现实需要,西汉王朝不得不以战争的手段解决北部匈奴问题,依靠农业生产扩大西北地区耕地面积,移民实边。经过两百年的刻苦经营,西汉时期终于奠定了西北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关中、河套、河西、河湟主要农业生产区全面形成,中国传统农业阶段第一个人口高峰出现并维持了一千多年之久。
- 卜风贤
- 关键词:西汉灾害风险粮食安全
- 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
- 2009年
- 新疆作为我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造就了绿洲灌溉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的生产方式,通过与当地严酷的自然灾害斗争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分析历史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与农业的关系,简要探索新疆农业的发展过程。
- 雷静
-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
- 试论中国古代粮食分配与粮食安全
- 2008年
- 文章界定了古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将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分为宏观层次上的粮食安全和微观层次上的粮食安全。认为古代微观层面上的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粮食的分配状况以及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并分析了古代社会粮食分配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认为粮食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下层的农民粮食可获性大大降低,是产生微观粮食不安全的关键原因之一。
- 吴宾党晓虹
- 关键词:粮食安全剥削制度
- 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其减灾功能及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文献资料分析与灾害学研究。结果根据古代救荒书、农书和地方志等资料,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中的防灾救荒措施,划分为土壤耕作技术、田间管理和收获储藏技术、耕作制度、抗灾作物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四大类。结论传统农业减灾技术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减灾行动的主动性,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在传统农业时代的减灾备荒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农业防灾减灾的理论和实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邵侃商兆奎
- 关键词:自然灾害
- 唐天宝年间粮食安全形势研究
- 2009年
- 唐天宝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政府仓储丰实,但粮食安全并非没有任何风险。灾害、战争、分配关系、政府制度、吏治状况等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考察唐天宝年间的粮食安全形势。
- 孙暑萍王佳楠李俏
- 关键词:粮食安全影响因素
- 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灾荒资料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先秦时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西北地区灾害发生更为频繁。但这一时期史册不全,史官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到相关的灾荒史料不甚充分,灾荒资料分布比较零散,大多是零星分布于《诗经》、《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中,虽然言简意赅,但也不失为研究先秦时期灾荒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源。
- 卜风贤朱磊
- 关键词:先秦典籍
-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被引量:15
- 2007年
-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卜风贤
- 关键词:传统农业粮食安全
-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被引量:4
- 2008年
- 综述了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灾情、种植结构及农牧结构变化。
- 卜风贤彭莉
- 关键词: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