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2216)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罗应刚田永强张国林张翔马磊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异源
  • 3篇异源表达
  • 3篇拟南芥
  • 3篇拟南芥基因
  • 3篇拟南芥基因组
  • 2篇克隆
  • 2篇合成酶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克隆
  • 2篇RT-PCR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异胡豆苷合成...
  • 1篇生物碱
  • 1篇内生真菌
  • 1篇曲霉
  • 1篇去甲
  • 1篇去甲乌药碱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吲哚生物...
  • 1篇乌药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作者

  • 4篇张国林
  • 4篇田永强
  • 4篇罗应刚
  • 3篇马磊
  • 3篇张翔
  • 1篇李光州
  • 1篇赵立兴
  • 1篇肖青
  • 1篇易进海
  • 1篇蒲祥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拟南芥基因组中注释为(S)-去甲乌药碱合成酶的分子克隆与异源表达(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至今在拟南芥中尚未发现复杂生物碱,但是其基因组测序则表明有35个以上基因可编码(S)-去甲乌药碱合成酶(NCS).本研究首先以经过生化表征、机理清楚的来自罂粟、日本黄连、黄唐松草和花菱草的NCS为参考,与拟南芥中注释的NCS进行了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比对,从中选择5个AtNCS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拟南芥中提取总RNA,一步法RT-PCR克隆得到上述基因;通过TA克隆将上述基因转入pGM-T载体,筛选、酶切及PCR鉴定,DNA测序验证它们的核酸序列;将测序验证的AtNCS基因经过PCR扩增、质粒构建、转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和蛋白纯化;在整体细胞、细胞裂解液、细胞裂解液上清和纯化蛋白共4个层次进行了AtNCS酶功能表征,未发现目标产物或新产物的生成;上述基因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翔马磊田永强张国林罗应刚
关键词:分子克隆RT-PCR异源表达
产喜树碱的喜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LY013的分离、退化及退化后的次级代谢产物(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为寻找喜树碱产生菌,从喜树内皮中分离得到50株内生真菌.采用HPLC-DAD分析、筛选这些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并进一步采用HPLC-DAD-HRMS确证喜树碱的产生.结果表明,其中一株编号为LY013的内生真菌具有产喜树碱的能力.根据LY013菌株的生长形态、菌丝体和孢子分析,将其鉴定为Aspergillus sp.LY013.在后续进行的传代培养研究中,发现LY013生产喜树碱的能力在传代过程中迅速退化.为了进一步了解LY013的化学成分背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从LY013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获得9个复杂生物碱.综合运用波谱方法和相关化学技术,将这9个复杂生物碱鉴定为pseurotin A(1)、FD-838(2)、fumitremorgin C(3)、tryprostatin B(4)、cyclotryprostatin B(5)、12,13-dihydroxyfumitremorgin C(6)、spirotryprostatin A(7)、fumiquinazoline J(8)和fumiquinazoline C(9).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spergillus sp.LY013奠定了基础.
蒲祥李光州肖青易进海田永强张国林赵立兴罗应刚
关键词:喜树内生真菌喜树碱
拟南芥基因组中注释为小檗碱桥环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异源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小檗碱桥环酶(BBE)催化(S)-牛心果碱((S)-reticuline)中N-CH_3与分子内苄基部分中羟基的邻位芳香碳之间C-C键的形成,该酶属于双共价黄素蛋白家族,是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向小檗碱类生物碱转化的关键酶。迄今,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尚未发现复杂生物碱,但其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拟南芥含有众多可能与复杂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其中与BBE类似的基因有12个。基于与已知功能的BBE及拟南芥中BBE序列的分析,选定拟南芥中4个注释为BBE的编码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引物,从拟南芥cDNA中扩增并克隆到pGM-T载体中,筛选重组子,测序并分析,获得了4个BBE目的基因,分别为AT2G34810、AT5G44400、AT5G44410和AT5G44440。将上述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或pET-30a中,分别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IPTG诱导实现了上述基因的异源表达。
张翔马磊田永强张国林罗应刚
关键词:拟南芥TA克隆异源表达
拟南芥基因组中注释为异胡豆苷合成酶的基因克隆及异源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拟南芥中存在复杂生物碱,但对其基因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有很多基因与萜类吲哚生物碱(TIA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拟南芥是否具有合成该类复杂生物碱的潜力,首先对拟南芥中可能编码异胡豆苷合成酶(STR)的15个基因及其编码的酶进行广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5个AtSTR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拟南芥中提取总RNA,一步法RT-PCR克隆得到上述基因;通过TA克隆将上述基因转入pGM-T载体,筛选、酶切及PCR鉴定,DNA测序验证它们的核酸序列;将测序验证的AtSTR基因经过PCR扩增、质粒构建、转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和蛋白纯化;在整体细胞、细胞裂解液、细胞裂解液上清和纯化蛋白共4个层次进行AtSTR酶功能表征,未发现目标产物或新产物的生成;上述基因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磊张翔田永强张国林罗应刚
关键词:萜类吲哚生物碱异胡豆苷合成酶拟南芥RT-PCR异源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