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101)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1
相关作者:黄奇瑜闫义张新昌林秋婷刘平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台湾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记录
  • 2篇杂岩
  • 2篇增生楔
  • 2篇混杂岩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定年
  • 1篇断层
  • 1篇站位
  • 1篇张裂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扇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中新世
  • 1篇锆石
  • 1篇微体
  • 1篇微体古生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迈阿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黄奇瑜
  • 2篇闫义
  • 2篇张新昌
  • 2篇陈文煌
  • 1篇赵泉鸿
  • 1篇刘平妹
  • 1篇陈多福
  • 1篇单业华
  • 1篇林秋婷
  • 1篇余梦明
  • 1篇兰青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垦丁混杂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2014年
垦丁混杂岩出露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内,长约20 km,宽最大可达1 km,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大致平行于马尼拉海沟北段,其分布特征类似于与俯冲板块边界相关混杂岩的特征,因此垦丁混杂岩成因的确定对于了解台湾造山带结构及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垦丁混杂岩成因,目前主要分为沉积(olistostrome)成因和构造成因两大观点。通过野外观察,垦丁混杂岩的泥质基质普遍发生强烈的剪裂作用,鳞片状结构大量发育,基性或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夹杂其中。此外,在垦丁混杂岩内还发现香肠化的砂岩块、由泥质基质充填的脉体及砂岩表面的水压破裂等构造现象。这些现象均反映垦丁混杂岩为构造成因而非沉积成因。垦丁混杂岩体原形成于增生楔底部,并受到一定的高压及应力剪切作用,之后随同卷入的外来岩块及连续沉积地层块体一起沿着马尾逆断层出露于地表浅部,代表南海洋壳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构造混杂堆积岩体。
张新昌闫义黄奇瑜陈多福单业华
关键词:增生楔混杂岩
台湾新生代层序:反映南海张裂,层序和古海洋变化机制被引量:26
2012年
ODP1148站位记录南海32Ma以来深海层序、沉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记录.由于板块聚合,台湾新生代造山带出露原来沉积在南海北坡浅海的层序,提供南海浅海地质记录,以进行和ODP1148深海记录比较.地震反射及微体古生物研究表明台湾造山带古近系是在断陷盆地内沉积的同张裂层序,并为晚渐新世-新近纪后张裂层序不整合覆盖.两者间破裂不整合面缺失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地层记录,可对比珠江口盆地T7不整合面,推论南海海洋地壳开始形成时间可能在33~39Ma间.西部麓山带并未发现如ODP1148深海岩心于渐新世/中新世界面附近记录的地层缺失或沉积崩滑现象,显示此沉积事件可能仅影响南海的深海区,而不及浅海陆棚区.南海在中中新世发生的古海洋重组,在台湾浅海区层序则显示在沉积及化石组合的改变.在沉积方面自中中新世上陆坡相沉积改变为晚中新世海滨-沼泽相沉积.在化石组合方面底栖有孔虫丰度自15Ma迅速减少,台湾原生特征种底栖有孔虫在14~13Ma绝灭,12.9~10.2Ma间完全缺乏海相化石,一直到10.2Ma出现现代黑潮陆棚生物组合.此化石组合改变推论可能因12~8Ma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印度尼西亚火山岛弧俯冲-碰撞,关闭了太平洋-印度洋穿越流路径,强化了北太平洋西边界流.自中中新世南海海洋岩石圈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增生楔与火山岛弧,台湾造山带增生楔-岛弧的造山演化直接控制南海与西太平洋水团的交换及南海半封闭下古海洋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值的变化记录,尤其在下列构造演化事件特别明显:15~8Ma时增生楔形成及火山岛弧喷发活动;6.5Ma时增生楔开始出露;北吕宋火山岛弧3个火山岛间闸口于3.5,~1,及0Ma关闭.这些事件发生时南海深海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偏移.
黄奇瑜闫义赵泉鸿刘平妹林彦均林秋婷谢凯旋
关键词:地质记录大洋钻探
海岸山脉弧前盆地地层:台湾弧陆碰撞造山的地质记录
台湾碰撞造山带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结合处,是了解南海俯冲-关闭历史的重要窗口。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利吉混杂岩被认为是一套遭受剪切破坏的弧前盆地层序,然而这套层序的年龄至今仍未确定,保存于其中的沉积记录也未受重视。我...
陈文煌黄奇瑜闫义Yildirim Dilek陈多福王明慧张新昌兰青余梦明
关键词:弧前盆地微体古生物弧陆碰撞
文献传递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牡丹层源自福建武夷山的闽江水系,而乐水层砂岩与九龙江河口砂质沉积物的锆石年谱相似,说明乐水层可能源自九龙江水系。结合野外沉积地层观察等,认为恒春半岛晚中新统是南海北坡深水扇的一部分,因晚中新世南极冰盖迅速扩张(12~5 Ma),导致全球海水面大降,海岸线往坡折带外移约200m,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然后随着南海海洋地壳向东俯冲卷入恒春半岛-恒春海脊增生楔内。
张新昌李婷婷陈文煌余梦明兰青
关键词:深水扇增生楔U-PB定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