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081)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袁惠群寇海江赵天宇杨文军李岩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机械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理学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有限元
  • 5篇分岔
  • 4篇应力
  • 4篇有限元法
  • 4篇失谐
  • 4篇HOPF分岔
  • 4篇齿轮
  • 3篇电机
  • 3篇动力学特性
  • 3篇压气机
  • 3篇叶盘
  • 3篇转子
  • 3篇模态
  • 3篇航空发动机
  • 2篇电机系统
  • 2篇定常
  • 2篇动应力
  • 2篇压气机转子
  • 2篇遗传算法
  • 2篇失谐叶盘

机构

  • 27篇东北大学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连科技学院

作者

  • 27篇袁惠群
  • 7篇寇海江
  • 6篇杨文军
  • 6篇赵天宇
  • 6篇李岩
  • 5篇梁明轩
  • 4篇张中华
  • 2篇蔡颖颖
  • 2篇张亮
  • 2篇潘宏刚
  • 2篇李欣
  • 2篇张宇白
  • 2篇张宏远
  • 1篇张锴锋
  • 1篇李宁
  • 1篇李耀铮
  • 1篇吴文波
  • 1篇闻邦椿
  • 1篇贺威
  • 1篇张庆灵

传媒

  • 7篇东北大学学报...
  • 5篇振动.测试与...
  • 2篇中国工程机械...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兵工学报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动力学与控制...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DPSO算法的航空发动机失谐叶片排序
2013年
通过叶片模态实验获得叶片失谐参数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在标准粒子群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以及遗传选择,保留了粒子群算法收敛较快的特性,增加种群的多样性,改善了粒子群的全局寻优能力,并得到比其他优化算法精度更高的排序结果。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叶片排布顺序可以有效降低叶盘系统受迫振动幅值、减轻系统振动局部化程度,采用提出的离散粒子群算法(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DPSO)进行叶片排布可以使叶盘系统振动幅度较小或者在可接受范围内。
李岩袁惠群
关键词:减振离散粒子群算法
叶盘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与试验研究
叶盘系统作为燃气轮机和汽轮机转子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工作环境处在高温、高压、高转速条件下,所承受的载荷复杂、环境严酷,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叶盘系统一旦发生破坏性故障将导致转子系统质量不平衡,发生动静碰摩,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潘宏刚
关键词:燃气轮机传递矩阵法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基于汽轮机模拟叶轮的模态测试实验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决汽轮机叶轮受到汽流等激振作用时产生共振现象造成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等故障,甚至更为严重的机组事故问题,本文基于共振法原理,对汽轮机模拟叶轮进行调频激振,提出一种以布置于叶轮上的细沙来表示模拟叶轮振型的模态测试实验分析方法,并将实验振型与解析计算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实验可靠性.研究表明,应用所提的实验方法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汽轮机模拟叶轮的振型,分别为轮盘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与制造加工提供实验基础与技术支持.
潘宏刚袁惠群赵天宇王光定
关键词:模态分析
齿轮箱耦合系统三维接触非线性动态特性仿真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现有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完全弹性体的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分析方法.以某型船用齿轮箱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考虑部件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了箱体-轴承-斜齿轮副三维动态接触非线性模型.对整体齿轮箱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关键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并与非耦合模型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滚动体与齿面应力呈不均匀分布,部件间的耦合作用加剧了齿轮箱的冲击效应.最后采用赫兹线接触理论进行了验证.
梁明轩袁惠群李岩于印鑫
关键词:显式动力学动应力
基于切削声信号与优化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被引量:14
2015年
提出了一种利用切削声实现刀具磨损状态多特征监测的方法。根据经验模态分解与Hilbert变换理论,提取切削声信号的内禀模态能量与不同频段的Hilbert谱能量作为监测信号的备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针对备选特征的有效筛选问题,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分类器的输入特征进行了优化,剔除备选特征中的干扰特征,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分类器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并与优化前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分类器的分类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该方法可以对刀具磨损状态进行有效识别。
张锴锋袁惠群聂鹏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变换支持向量机多种群遗传算法
规范形Qi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及控制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研究了一个Qi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问题.根据计算的极限环曲率系数,判定原系统的Hopf分岔类型,并采用washout滤波器控制该系统的分岔行为.首先讨论了控制器的线性增益对Hopf分岔点位置的影响,然后引入规范形计算方法,求出受控系统的Hopf分岔规范形.分析了规范形中系数对控制参数的选择原则所产生之影响,以及对Hopf分岔类型及极限环幅值的影响.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的线性增益能使原系统的Hopf分岔点延迟或消失,而非线性增益能则改变极限环的稳定性和极限环幅值的大小.最后把washout滤波器和线性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作了对比,发现washout滤波器比之线性控制器具有一定的优势.
袁惠群张中华
一体化转子系统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大规模网格问题,提出用于该类结构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对前两级整体叶盘进行静、动频分析,给出了影响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精度的模态截断数的选取原则,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静、动频,给出了旋转作用对该系统模态的影响.比较整体叶盘与一体化转子的模态结果发现,引入转轴的作用使叶片振型对应的动频降低,且一体化转子振型中存在叶片、轮盘及转轴之间的耦合振型,这阐释了利用预应力模态综合法进行大规模网格盘片轴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的重要性.
寇海江袁惠群李岩杨文军
关键词:模态综合法
不同加载工况下的齿轮啮合冲击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大型船用齿轮在工作中经常受到瞬时冲击,长期作用下会对轮齿造成失效性破坏。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船用齿轮箱中负载较大的斜齿轮副建立模型,通过显式动力学模块对其在不同加载工况下动态啮合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斜齿轮副不仅在不同加载速度下产生的齿面动应力差别较大,而且在齿面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动应力值也存在较大差异。应在船用斜齿轮副的结构和强度设计中给予充分考虑。
张宇白王琳
关键词:显式动力学斜齿轮副冲击应力
轮盘质量和位置对转子临界转速灵敏度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提高火电机组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汽轮机组在通流改造中级数有所变化,使转子质量和质心位置发生改变,导致转子临界转速变化,对运行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此问题,利用试验测量了不同轮盘质量和位置的转子临界转速,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轮盘质量和位置变化对汽轮机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试验研究得出了与理论分析吻合的结论,即转子临界转速随着轮盘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轮盘偏置量的增加而增加。轮盘偏置量对临界转速的灵敏度系数在0.25~2.4之间,偏置量越大,灵敏度系数越大;质量对临界转速的灵敏度系数在-0.35^-0.001之间,质量增加比例越大,灵敏度系数越小;偏置量对临界转速的影响远远大于质量的影响,大约是7~10倍;同一质量轮盘偏置量大于40%,对转子临界转速改变量较明显;同一偏置位置,质量增加量小于50%,对转子临界转速改变量较明显。这些结论为解决现场汽轮机转子临界转速的调整起到了借鉴作用。
潘宏刚袁惠群赵天宇杨文军
关键词:临界转速灵敏度
某型燃气轮机一体化叶盘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被引量:3
2014年
以某型燃气轮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叶盘转子一体化模型,通过子结构法与整体法所求静频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子结构法分析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应用子结构法,考虑离心应力的作用,求解了一体化叶盘转子系统在工作转速下的动频,并与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叶片对整体模态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展弦比下叶盘系统的模型,探讨了在定宽度和定长度情况下,不同叶片展弦比对系统模态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叶片对一体化叶盘转子系统离心刚化的作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接近工程实际,叶片展弦比对系统的振动特性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为某型燃气轮机转子的动力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文军袁惠群寇海江李耀铮
关键词:子结构法展弦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