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082300430090)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许为钢张磊张庆琛李艳胡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基因
  • 2篇PEPC
  • 1篇导入小麦
  • 1篇性基因
  • 1篇锈病
  • 1篇玉米
  • 1篇育种
  • 1篇条锈病
  • 1篇普通小麦
  • 1篇全长
  • 1篇转基因
  • 1篇羧化
  • 1篇羧化酶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磷酸烯醇式丙...
  • 1篇聚合育种
  • 1篇抗性
  • 1篇抗性基因
  • 1篇拷贝数

机构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许为钢
  • 2篇齐学礼
  • 2篇胡琳
  • 2篇李艳
  • 2篇张庆琛
  • 2篇张磊
  • 1篇董淑静
  • 1篇王根松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玉米C_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获得具有类似C4光合途径的转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小麦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玉米C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小麦材料01H186-20-24,经在含4 mg.L-1L-PPT(L-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获得118株T0代阳性植株;进一步利用PCR对T1代植株进行筛选,T2代在隔离条件下种植于大田,Southern blot、SDS-PAGE检测表明,外源pepc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得以整合和表达。测定了40个转基因T2代植株和受体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PEPC活性,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82.5%的转基因小麦的Pn增加,最大提高18.57%,达到了28.1μmol CO2.m-2.s-1,转基因植株中PEPC活性为对照的1.5~1.98倍。
张庆琛许为钢胡琳李艳张磊齐学礼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光合速率
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导入小麦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为获得具有C4光合特征的高光效转基因小麦材料,利用从玉米中克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pepc,GenBank接受号为FJ415327)构建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导入小麦品种(系)中,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拷贝数。PCR和双酶切鉴定表明,玉米PEPCcDNA序列已插入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中,命名为p3301-pepc;对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其中有342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在选取的15株转基因植株中7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2株拷贝数为3,拷贝数为5、8和17的分别为1株。初步证明玉米pepc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既有单拷贝插入,也有多拷贝插入,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功能表达提供了试验材料。
李艳许为钢胡琳张磊齐学礼张庆琛王根松
关键词:小麦高效表达载体拷贝数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被引量:18
2009年
概述了近年来已命名和暂命名的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分子标记研究及基因克隆状况,回顾了我国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对抗的演变,并从抗条锈病基因抗性表达的发育期、遗传方式、抗性状况、在生产中出现的频率及遗传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加以评价,为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浅析了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育种中的应用。
董淑静许为钢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