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43)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艳丰丁纯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话语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意识
  • 2篇审美意识形态
  • 2篇文化转向
  • 2篇文学
  • 2篇消费主义
  • 2篇美意
  • 1篇叙事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生产
  • 1篇诗学
  • 1篇人化
  • 1篇总体性
  • 1篇僭越
  • 1篇祛除
  • 1篇祛魅
  • 1篇文化反思
  • 1篇文化批评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艳丰
  • 1篇丁纯

传媒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反思及其僭越——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焦虑与话语突围被引量:2
2014年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消费革命的发生与全球化逻辑的形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本文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性特质及其在当下的阐释焦虑,并从新的社会文化结构与话语生产机制出发,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出局部的话语修正。
李艳丰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话语僭越
赵树理文学接受史话语变迁的文化学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赵树理文学经历了从经典到平凡的巨大变迁。在政治劫持文学的时代,赵树理文学被意识形态霸权强行指认为"方向"和"经典"。随着全能主义政治体制的松动、消费主义文化霸权的构建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赵树理文学最终未能逃脱被冷落与遗忘的命运。作为当代文学中独特的"这一个",赵树理文学的存在仍有相当的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的维持,亟待读者的辩护与正名。
李艳丰
关键词:接受史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叙事的文化批评
2012年
文章从三个层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学进行文化学考察:一是从总体上论述城市文学的兴起以及城市文学叙事的多元审美旨趣与文化症候;二是从消费主义文化视域出发发掘90年代以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想象性呈现,及其所包孕的文化价值矛盾;三是进一步论述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铺陈叙写,批判城市文学在对消费主义文化趋骛与超拔的叙事张力所折射出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李艳丰
关键词:城市文学消费主义文化批评
祛除总体性:“个人化写作”的诗学生成与文化反思
2013年
结合20世纪90年代有关"个人化写作"的话语播撒来分析其所表征的诗学意义,从史的角度追溯"个人化写作"的历史源脉,并结合9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反思"个人化写作"诗学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个人化写作"祛除了主流诗学话语的权力桎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叙事景观,却未能在破除话语禁忌的文化地带重构文学在当下的审美价值形态。如何填补"个人化写作"价值"悬空"的虚妄黑洞,成为新世纪文学必须面对的诗学命题。
李艳丰丁纯
关键词:总体性消费文化文化反思
文化转向与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合法性”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从话语"合法性"的理论视域入思,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从"合法性"生成、固化到陷入"合法化"危机的历史运演逻辑。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均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理论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文章在反思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合法化"危机的同时,亦对其做出了适度的话语修正。
李艳丰
关键词:文化转向审美意识形态合法性话语
文化转向与话语转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进程中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当代文化知识分子关于大众文化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拒斥到理性反思、批判接纳的转型过程。这种话语转型,既反映出大众文化异军突起之后,当代文化场权力格局的嬗变与改写,也折射出话语主体身份症候与角色意识的历史性转换。当现代性启蒙文化随同精英主义的衰竭与世俗化浪潮的滥觞而走向匿名时,文化知识分子固守的现代性精英意识与美学趣味已然不合时宜。因此,祛除"立法者"之神圣光晕,在"阐释者"角色的历史建构过程中重塑大众文化时代的世俗化人文精神,成为文化知识分子新的现实使命。
李艳丰
关键词:话语立法者阐释者
文化“祛魅”时代的文艺学话语反思——从消费主义文化理论视域考察当代文学艺术场域的文化转型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社会文化结构的嬗变,文化与文艺话语范式经历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巨大变革和转型。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普泛化,在祛除现代性文化之魅的同时,也彻底解构了审美现代性发生以来的文艺自律神话结构。面对审美现代性的式微与大众消费文化的滥觞,文艺学话语必须通过对现代性权力话语的理性僭越,在消费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实现话语范式的重构与创生。
李艳丰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祛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