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5006)

作品数:24 被引量:756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强王胜张立功乔娟王润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干旱
  • 9篇干旱区
  • 7篇西北干旱
  • 7篇西北干旱区
  • 7篇陆面
  • 5篇土壤
  • 5篇气候
  • 4篇地表
  • 4篇荒漠
  • 4篇黄土高原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气象
  • 3篇夏季
  • 3篇陆面过程
  • 3篇边界层
  • 3篇大气边界层
  • 2篇地表辐射
  • 2篇地表辐射平衡
  • 2篇地表能量

机构

  • 22篇中国气象局兰...
  • 6篇甘肃省气象局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19篇张强
  • 11篇王胜
  • 4篇王润元
  • 4篇张立功
  • 3篇乔娟
  • 2篇刘宏谊
  • 2篇杨启国
  • 2篇李岩瑛
  • 2篇杨兴国
  • 2篇王鹤龄
  • 2篇张凯
  • 2篇张杰
  • 2篇孙昭萱
  • 1篇孙国武
  • 1篇邓振镛
  • 1篇马芳
  • 1篇李耀辉
  • 1篇张鸿
  • 1篇司建华
  • 1篇许霞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环境研究与监...
  • 1篇Journa...
  • 1篇资源环境与发...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干旱区和黄土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及其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3
2012年
利用西北干旱区民勤、黄土高原平凉和榆中3站2006—2009年1、4、7月和10月逐日08:00时和20:00时探空资料、降水和日最高气温,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最大混合层厚度(ML)、逆温层特征和垂直温湿场及其对干湿气候变化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混合层厚度与最高地气温差关系较为密切,呈显著正相关,干旱区民勤较密切其相关系数达0.92.最大混合层厚度4月最深厚,干旱区民勤高达2 871m,明显高于黄土区两站200~400m左右,平凉最为浅薄,1月不足1 000m;但日降水量≥5mm的降水发生时榆中较深厚,高于其他两站300~400m.强降水发生前后干旱区湿度变化大,发生时高低空湿度迅速增大,而黄土高原变化湿度小,榆中中低层增湿较明显.干旱区近地层较干,但有降水时中高层增湿较黄土高原显著.干湿气候变化与最大混合层厚度、逆温层的频数和强度、近地面层的干湿程度关系密切,混合层越深厚,逆温层多而强,近地层越干,干旱加剧.
李岩瑛张强胡兴才王荣基
关键词:最大混合层厚度干湿变化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Energy Closure for a Site in the Gobi Desert in Northwest China被引量:1
2012年
The heat storage terms over an ideal(non-vegetated) horizontal desert surface may be very important and easily neglected in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tudies.In this paper,based on a field experiment over the Gobi Deser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Northwest China(39 05 N,100 16 E;1457-m elevation),we studied the energy budget closure and evalu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to the closure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ere were imbalances of 8% and 15% in summer and winter,respectively,i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we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For both seasons,a nearly perfect result of the surface energy closure(99%) was obtained by inclusion of the estimates of heat storage terms.The soil heat storage term improved the surface energy imbalance by about 6% in summer and 13% in winter,and the air enthalpy storage term improved it by about 0.6% in summer and 1% in winter,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changes could be ignored.
王润元张强赵鸿王鹤龄王春玲
极端干旱荒漠地区大气热力边界层厚度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通过对以往一些野外观测事实分析,发现在极端干旱荒漠区的晴天热力大气边界层厚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在其他地区发现的热力大气边界层厚度,由此提出了荒漠地区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现象。并且,讨论了控制大气热力边界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理因素,还对极端干旱荒漠地区这种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初步认为地表白天强烈加热和夜间快速冷却是极端干旱荒漠区出现超常厚度大气热力边界层的最根本原因。
张强
关键词:风切变
极端干旱荒漠区典型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分析被引量:44
2007年
利用极端干旱区敦煌野外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极端干旱荒漠区夏季典型晴天位温、风速、比湿等主要物理要素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发现在极端干旱地区夏季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十分独特。在夜间,贴地逆温层最低在900 m以上,最厚可以达到1 750 m,逆温层上面的残余层一般能达到4 000 m左右的高度。在白天,位温超绝热递减层高达1 000 m,超绝热递减层上面的混合层最高达3 700 m,混合层顶上还有大约450 m甚至更厚的夹卷层。当白天对流层发展达到残余层以后,混合层的发展明显加快。风速和比湿垂直廓线特征很好地印证了大气热力边界层独特的结构特征,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也为这种独特的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支持。
张强赵映东王胜马芳
西北干旱区存在深厚大气边界层的最新证据
本文利用最新L波段雷达在敦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区敦煌,在夏季典型晴天,对流边界层可以高达3700m,这远高于一般地区1-2000m的高度。这一结果表明在西北干旱区的确存在类似低纬度的深...
王胜张强王润元刘宏谊王鹤龄张立功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西北干旱区L波段雷达
文献传递
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年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利用2000年9月1日至2001年8月31日期间“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在敦煌荒漠取得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研究了干旱荒漠地表温度、土壤热量通量、土壤湿度和地表辐射分量、地表反照率等物理量的日循环和年循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了地表温度极值特征和冻结时段、土壤热量输出和输入特征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所隐含的气候学意义,揭示了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张强王胜
关键词:干旱荒漠地表辐射平衡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与蒸发和气候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利用长期土壤湿度和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在近20年来,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季节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年际变化的速率具有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与温度的关系不密切,与降水的关系密切。变暖不是陇东黄土高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降水的逐年减少才是陇东黄土高原陆面蒸发和土壤储水量逐年减少的气候因素。陇东黄土高原的土壤干旱化与地表蒸发关系不大,降水的逐年减少可能是土壤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王润元杨兴国张九林王德民梁东升张立功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陆面蒸发气候
夏季草原与戈壁地表能量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野外试验资料,比较分析了夏季祁连山区草原和河西走廊张掖戈壁地表能量特征,并探讨了环境因素与地表能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夏季典型晴天,山区草原的净辐射、潜热通量大于戈壁,而感热、土壤热通量小于戈壁;山区草原净辐射、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大于戈壁;而感热、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小于戈壁。在山区草原,晴天潜热通量是土壤热通量的三倍多,感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差异很小,净辐射主要用于蒸发、蒸腾;在戈壁,晴天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是潜热通量的近两倍,净辐射主要用于加热地表,并通过地表加热下层土壤和地面大气。两地均存在能量不平衡现象,草原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之和小于净辐射,戈壁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之和大于净辐射,戈壁能量不平衡大于草原。导致山区草原和戈壁地表净辐射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导致山区草原和戈壁地表能量分量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陆面植被和水分,根本因素是陆面水分。
王润元刘宏谊张强赵鸿杨兴国王鹤龄张凯杨启国王胜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
石羊河流域冬季冻土深度变化趋势及原因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1961~2007年石羊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当地气象站的冬季最大冻土深度、气温、地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蒸发、积雪资料,分析了近47 a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而采用相关系数法进一步探讨了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分布与本地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梯度呈南—北走向,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古浪,最小值出现在北部民勤。时间变化上,近47 a,石羊河流域以及流域上、中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呈下降趋势,而下游民勤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则呈上升趋势,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在不同时段内存在明显的6~7 a和9~10 a的周期反映,除下游民勤外在20世纪90年代都发生了突变。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影响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气象因子是主要是热力因子,热力因子中关联最强的是极端最低地温和气温;水分因子中蒸发和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关联最明显。
李玲萍李岩瑛
关键词:气象因子石羊河流域
绿洲荒漠过渡带夏季晴天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被引量:36
2007年
利用张掖试验基地2006年6月24日至7月17日的加密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张掖绿洲荒漠过渡带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晴天绿洲荒漠过渡带总辐射值还是比较大的,并且净辐射值也很大,这说明绿洲荒漠过渡带地表具有比较充足的可利用热能,为加热大气和土壤提供了必要的热能条件。在地表能量分配中,晴天绿洲荒漠过渡区主要用于大气运动引起的感热交换,其次是土壤交换,用于水蒸发相变的能量相对较小。近地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刚好相反。气温白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夜晚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近地层大气温度变化要比地表温度缓慢。白天土壤辐射增温,越接近地表增温越快,夜间辐射冷却,地表温度下降最为明显。近地层水平风速在白天较大,夜间逐渐减小。在绿洲荒漠过渡带全天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风速随高度增加明显递增。
张凯王润元张强司建华杨启国刘宏谊王鹤龄
关键词:地表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平衡小气候绿洲荒漠过渡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