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079)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赵文阁刘鹏扬成林枢李淑兰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蜥蜴
  • 8篇胎生蜥蜴
  • 3篇体温调节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地理变异
  • 2篇体温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组
  • 2篇染色体组型
  • 2篇消化道
  • 2篇两性异形
  • 2篇免疫
  • 2篇化道
  • 2篇环境温度
  • 2篇基因组
  • 2篇雌性
  • 1篇等温
  • 1篇断尾

机构

  • 16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15篇赵文阁
  • 14篇刘鹏
  • 4篇扬成
  • 2篇李淑兰
  • 2篇马涛
  • 2篇杜青霖
  • 2篇林枢
  • 1篇高歌
  • 1篇吴昊
  • 1篇刘欢
  • 1篇付晓宇
  • 1篇高智晟
  • 1篇刘恒
  • 1篇刘志涛
  • 1篇范玉玲
  • 1篇赵丹
  • 1篇张德成
  • 1篇马微微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产胎生蜥蜴染色体研究
2014年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内蒙古地区胎生蜥蜴种群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雄性二倍体染色体数为36,雌性二倍体染色体数为35,性别决定机制为ZZ/W型.除雌性性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点外,所有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这与我国小兴安岭胎生蜥蜴种群的染色体组型一致,而与大兴安岭东坡的呼玛种群不同.
刘恒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胎生蜥蜴染色体组型
我国蜥蜴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目前GenBank上公布的中国9种蜥蜴科动物线粒体基凶组全序列的长度及组成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探讨蜥蜴科物种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
马微微刘欢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蜥蜴科
捷蜥蜴新疆种群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被引量:6
2015年
以我国新疆地区分布的捷蜥蜴(Lacerta agilis)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月份采集成体,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2013年11—12月间,采用直接测量泄殖腔温度的方法研究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节律,分析体温与头体长、体重等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探讨环境温度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2℃室温条件下,捷蜥蜴两性间的日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节律;体温与头体长及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比环境温度高(0.89±0.16)℃;捷蜥蜴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kx+b与y=x两条直线相交,当环境温度高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低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交点温度时,捷蜥蜴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幼体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强,而雌性的生理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尽管揭示了捷蜥蜴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和同环境温度的关系,但捷蜥蜴体温的生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扬成林枢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环境温度体温调节
哈尔滨白条草蜥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被引量:3
2013年
为比较白条草蜥不同种群形态和繁殖特征的地理变异,于2011年和2012年的4—8月,通过野外捕捉、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种群的两性异形和繁殖输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条草蜥的哈尔滨种群具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现象,雌性和雄性平均体长分别为55.86mm和52.13mm,雌性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F1,62=15.337,P<0.001)。去除体长的影响,雌性具有较大的腹长(F1,61=4.937,P<0.05),雄性具有较大的头部(头长:F1,61=103.56,P<0.001;头宽:F1,61=68.524,P<0.001);较大的雌性具有较高的年生殖力(r=0.732,F1,18=20.821,P<0.01)和年繁殖输出(r=0.681,F1,18=15.579,P<0.01)。与以往研究相比,白条草蜥的两性异形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北方的哈尔滨种群两性的体长均明显大于南方的滁州种群两性的体长,符合贝格曼定律。
马涛杜青霖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白条草蜥地理变异两性异形
蜥蜴体色两性异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弄清蜥蜴体色两性异形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物学意义,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蜥蜴中具有两性异形体色的种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156种蜥蜴中,有6科28种蜥蜴存在体色两性异形,占17.9%。这种体色的两性异形与环境变化和自身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具有求偶炫耀、躲避攻击和隐蔽伪装的作用。因此,对蜥蜴体色两性异形的研究将为动物体色的着色机理及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视觉信号的形成及配偶选择的行为学、生理学基础提供参考。
付晓宇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蜥蜴体色两性异形
新疆产胎生蜥蜴染色体的研究
2014年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种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点,性别决定机制为Z1Z1Z2Z2/Z1Z2W型,雌雄染色体数目不同,雄性胎生蜥蜴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36,性染色体为Z1Z1Z2Z2型,染色体组型为2n=32+Z1Z1Z2Z2;雌性胎生蜥蜴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35,染色体组型为2n=32+Z1Z2W,性染色体为Z1Z2W型。从组型特征来看,新疆的胎生蜥蜴种群与欧洲中北部和俄罗斯地区的种群为同一大类群。
朱梦炎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胎生蜥蜴染色体
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胎生蜥蜴在交配过程中,由于雄性咬住雌性的腹部而形成明显的交配痕.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对胎生蜥蜴雌性腹部的交配痕数量、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胎生蜥蜴的交配痕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腹部的后部,而左右两侧没有明显差异,交配痕的数量为17个(以24个居多),与雌性的头体长、腹长、体重正相关,而与尾长不相关.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形成机制、与交配次数、后代成活率之间的关系有待于深入研究.
范玉玲扬成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胎生蜥蜴
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心脏取血的方法得到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捷蜥蜴(Lacerta agilis)和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4种蜥蜴的血细胞,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血细胞计数,并用Wright染色法对血细胞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使用Leica Q Win软件对各类血细胞进行拍照及测量,测得数据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4种蜥蜴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4种蜥蜴的血细胞在数量与形态学特征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别,其中捷蜥蜴白细胞数量最高,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占血细胞的百分比均较高,红细胞短径最大;丽斑麻蜥红细胞数量较多,但白细胞数量及其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最少,红细胞长径最小,嗜酸性粒细胞最小、单核细胞最大;黑龙江草蜥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红细胞长短径比值较大,嗜碱性粒细胞直径最大;胎生蜥蜴与黑龙江草蜥相似,但嗜碱性粒细胞直径较小,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与其进化地位和生态适应相关。
林枢扬成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丽斑麻蜥胎生蜥蜴血细胞
胎生蜥蜴消化道4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探索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应用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胰多肽(PP)和P-物质(SP)4种特异性抗血清,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ex method)以揭示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Gas细胞分布在贲门、幽门和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处分布密度最高,贲门次之。Glu细胞主要分布在幽门和小肠前段,小肠后段偶见,并且幽门处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在幽门、十二指肠和回肠都检测到了PP细胞,并且在十二指肠分布最多。仅在幽门部检测到了少量的SP细胞。4种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
吴昊李淑兰刘志涛刘鹏赵文阁
关键词: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新疆产捷蜥蜴(Lacerta agilis)染色体的研究
2014年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新疆哈巴河地区捷蜥蜴(Lacerta agilis)种群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捷蜥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38条,性别决定机制为ZW型,存在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雄性性染色体为ZZ型,染色体组型为2n=34I+2m+ZZ;雌性性染色体为ZW型,染色体组型为2n=34I+2m+ZW。捷蜥蜴的染色体除第18对和w染色体呈点状外,其余全部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将18对常染色体分成3组,第1组包括第1、2、3对染色体(相对长度〉7.5%),第2组包括第4—17对染色体和性染色体(7.5%〉相对长度〉2.0%),第3组只有第18对染色体(相对长度〈2.O%)。除Z和w性染色体不同外,其余染色体的大小和类型均无两性差异。从组型特征来看,为蜥蜴目较原始的类型。
张德成赵文阁刘鹏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