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630103)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宋涛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问责
  • 3篇网络问责
  • 2篇行政
  • 2篇行政问责
  • 2篇实证
  • 2篇公众
  • 2篇公众参与
  • 1篇党政
  • 1篇党政官员
  • 1篇行政执行
  • 1篇选拔任用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 1篇任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问责
  • 1篇实证检验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网络
  • 1篇违规

机构

  • 6篇深圳大学

作者

  • 6篇宋涛

传媒

  • 1篇行政与法
  • 1篇领导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官二代”违规提升对官场帮派形成的影响及遏制途径被引量:1
2015年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腐败如何产生,如何在组织体系中扩散,对官场帮派活动的形成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生了多起“官二代”违规提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官二代”的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与影响,操纵组织体系中多人参与违规活动,已经形成了帮派活动的雏形或者为帮派活动的“发芽”提供了土壤。
宋涛
关键词:帮派违规官场干部选拔任用腐败
公众参与行政问责活动的实证研究——对2003-2013年403个行政问责案例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行政问责存在体制内外两种问责途径,该项研究依据抽样的2003年至2013年国内发生的183个网络问责事件、65个公众问责事件和155个等级问责事件,对体制外的网络(公众)问责与体制内的等级问责在发展状况、问责内容、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检测前者是否能够产生"异体"问责作用。检验结果显示,公众参与问责活动已经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在问责内容上对于官员"权力行使"和"职业行为"有较好的监督力度,并产生了较为严厉的处理结果,弥补了等级问责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参与问责活动的主体具有较好的体制外独立性,网络问责成为主要方式,以"火警"问责功能,弥补了等级问责"巡警"问责功能的不足。
宋涛
关键词:网络问责行政问责
公众参与问责活动制度构建的层级安排被引量:2
2015年
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形式——公众参与问责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根据我国公众参与问责活动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社会问责制度层级安排的重点应体现在:一是回应公众对官员"权力行使"的监督,建立地方党政部门与网络问责的沟通回应制度;二是回应公众对官员"职业行为"的监督,制定相关解释条例,明确界定党政官员个人的隐私权保护与公开监督的边界。
宋涛
关键词:网络问责社会问责
问责机制与网络问责创新内涵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2
2013年
网络问责是一种近年来在中国持续发展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新的问责类型,其"新"在何处值得研究。本文以行政问责实践机制所包含的问责发起机制、启动机制、处理机制为分析纬度,对抽样的135个网络问责事件进行内容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网络问责具有创新内涵,主要体现在对发起机制的议题设置和议题传播运行方式的改变,这两个要素以网络作为活动平台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呼喊"发起方式,突破了话语表达渠道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议题多对多的传播,推动了公众参与问责活动的发展及影响的扩展,但是,网络问责在问责主体、问责启动机制和处理机制等构成上没有明显变化,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因此,网络问责只是一种发起方式的创新,而并非问责机制的创新。
宋涛
关键词:网络问责问责机制议题设置
问责显现的行政执行“中梗阻”现象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现有对"中梗阻"成因的分析主要关注于对公共政策存在的认知差异导致行为差异的现象,而涉及"行政执行原因"被问责的行政问责事件在逻辑上呈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在决策相对"合理"的认知一致前提下,仍然会在行政执行中存在"中梗阻"。多案例内容分析结果显示,这种"中梗阻"现象成因一般显现为执行者个体素质构成及行为选择存在的缺失,包括责任缺失,管理失职,对于待解决的公共问题的紧迫程度认识偏差,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角色转换认识偏差,地区、部门或自身利益驱使等方面。更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管理要素、认知要素与利益要素的深层次影响,构成了"中梗阻"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的难度。
宋涛
关键词:行政问责行政执行管理要素
网络举证党政官员婚外情的方式与内容变化及影响
2015年
随着网络问责的发展,公众开始以网络为平台举报党政官员婚外情腐化生活行为,其网络举证方式经历了从最初的"代理人"实名方式,到后期的"第三方"匿名方式和"当事人"亲身经历方式的演变,举证内容经历了文字材料、"日记"、"短信"、"艳照"、视频、"自述"等多种变化,对相关事件的传播及查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网络举证是一把"双刃剑",对过度的"娱乐"色彩与"轰动效应"的追求,并非是公众监督正常的走向,其出路在于明晰举证方式与内容的边界,完善制度化举报途径。
宋涛
关键词:党政官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