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0630967)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朱茂炎吕苗赵美娟殷宗军张以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埃迪卡拉纪大型带刺疑源类化石的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 大型带刺疑源类是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常见的微体化石类型之一,它们分布广泛,除扬子地区外,东欧地台、澳大利亚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均有报道。由于此类化石在前寒武纪地层中有比较高的丰度和分异度,因此在生物地层划分和国际地层对比研究中...
- 殷宗军朱茂炎
- 关键词:亲缘关系陡山沱期埃迪卡拉纪
- 文献传递
- “判别分析”在修正奥陶-志留系腕足动物劣扭月贝属(Katastrophomena)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腕足动物系统古生物研究中,对特征相近的两个分子的比较通常定性且直观,较少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判别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类分析方法,也是动植物分类的主要统计学基础。劣扭月贝属(Katastrophomena)与扭月贝属(Strophomena)虽分别归于扭月贝科的两个亚科,但它们的特征却很相似,对它们的属征差异各家观点不一致。经过对国内外文献中归于Katastrophomena与Strophomena两属共计31种(其中3个亚种,3个未定种)52个标本(其中7个正型,23个副型,6个亚型,4个选型)进行统计学上的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证明其有效性,将两属定量地区分开来,较为科学地明确了它们的属征差异,确证了Katastrophomena属的分类地位。对K.(Costistrophomena)与K.(Katastrophomena)两个亚属的壳线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两者不存在本质差异,建议将它们合并。
- 黄冰
- 西藏普兰县姜叶玛地区瓜德鲁普世晚期■类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自西向东分布着二叠纪灰岩块体,被称为西藏相灰岩外来块体或奇底宗型的二叠系。姜叶玛灰岩是其中之一,位于西藏西部普兰县境内。■类动物群是该灰岩块体中最丰富的生物群之一,其中瓜德鲁普统西兰塔组的■类有10个属,分别为Neoschwagerina,Yangchienia,Armenina,Verbeekina,Paraver-beekina,Kahlerina,Lantschichites,Codonofusiella,Chusenella,Nankinella。Kahlerina,Lantschichites和Codono-fusiella的存在表明西兰塔组■类动物群的时代为Midian期(Guadalupian世晚期),相当于华南的冷坞期。姜叶玛灰岩和仲巴县拉赛拉灰岩、阿曼Batain地区以及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一样,Midian期■类动物群缺少Afghanella-Sumatrina组合,结合当时古地理位置认为,这几个地区处于相对较凉水温控制之中。
- 张以春
- 关键词:古生物地理
- 贵州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化石含量的统计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635—551Ma)上磷矿段保存了大量精美的磷酸盐化微体球粒化石,它们主要由多细胞藻类、疑源类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多种动物胚胎化石组成,此外还包括少量后生动物的幼、成体化石。本文以贵州瓮福磷矿陡山沱组上磷矿段灰白色球粒状白云质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瓮安生物群中不同生物化石的鉴别特征基础上,定量统计采自该层位的两组岩石样品(WA-Ι和WA-Π)的酸处理砂样中的所有化石。统计结果表明,瓮安陡山沱组该磷块岩中化石质量和岩石中磷酸盐组分质量成正线性相关,两个样品中化石占全部磷酸盐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均在10%左右,其中多细胞藻类和疑源类化石占全部化石含量均少于10%。这一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瓮安生物群的化石丰度,证实了保存在瓮安陡山沱组上磷矿段灰色富氧含磷埋藏相中的瓮安生物群主要由动物胚胎化石组成的特征。
- 殷宗军朱茂炎
- 关键词:瓮安生物群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纪
- 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岩石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部的δ13C巨大负异常事件(DOUNCE)是当前埃迪卡拉系研究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对湖北宜昌茅坪泗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开展高精度的岩石地层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黄陵背斜周缘其他剖面的对比,表明峡区陡山沱晚期DOUNCE事件的δ13C值变化由下降—负漂移—短期正漂移—回升4个阶段构成,但DOUNCE事件在不同剖面上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详细的沉积岩相分析和地层对比表明,各剖面δ13C演化差异是由岩相变化导致的岩石地层发育差异引起的。泗溪剖面DOUNCE事件主体部分缺失与该剖面位于台内盆地斜坡环境,发育多层滑塌构造造成的地层缺失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缺乏生物地层控制的埃迪卡拉系,δ13C同位素地层是揭示沉积相变化造成的岩石地层差异和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
- 吕苗朱茂炎赵美娟
- 关键词:岩石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碳同位素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