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CAST创新基金项目(CAST200718)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锋李道奎雷勇军申志彬李恩奇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CAST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振动控制
  • 2篇鲁棒
  • 2篇鲁棒控制
  • 2篇控制研究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建模
  • 1篇悬臂
  • 1篇悬臂梁
  • 1篇遗传算法
  • 1篇粘弹性
  • 1篇粘弹性阻尼
  • 1篇粘弹性阻尼材...
  • 1篇振动
  • 1篇阻尼
  • 1篇阻尼材料
  • 1篇控制器
  • 1篇控制器设计
  • 1篇混合遗传算法
  • 1篇函数方法
  • 1篇二次开发

机构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空气动力...

作者

  • 2篇雷勇军
  • 2篇李道奎
  • 2篇王锋
  • 1篇李恩奇
  • 1篇申志彬

传媒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机械强度
  • 1篇强度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振动鲁棒控制研究Ⅱ—仿真算例被引量:1
2009年
以柔性悬臂梁为对象,采用压电作动器和传感器,基于μ控制理论设计鲁棒控制器,对梁进行振动控制。详细给出了控制器设计过程,包括模型参数误差,模型不确定性加权函数的选择以及性能加权函数的设计。对闭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对比了开环和闭环的性能,考察了参数摄动时闭环的鲁棒稳定性。分析结果验证了μ控制理论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李道奎王锋雷勇军
关键词:振动控制鲁棒控制悬臂梁控制器设计
被动约束层阻尼梁动力学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被动约束层阻尼(passive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PCLD)梁的动力学优化问题,优化变量为PCLD的起始位置、覆盖长度、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在局部覆盖PCLD梁动力学特性的传递函数解的基础上,建立PCLD梁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单目标优化中以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为优化目标,讨论约束条件中PCLD附加结构质量系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多目标优化中以各阶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各阶固有频率改变量最小和PCLD附加的结构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增加约束层纵振频率的约束条件,讨论优化目标函数中各权重系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此外,还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中二次开发出PCLD梁动力学优化模块。两种方法的优化结果一致,验证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李恩奇盛秀成申志彬王江枫
关键词:传递函数方法混合遗传算法二次开发
振动鲁棒控制研究Ⅰ—不确定性结构动力学建模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了结构振动鲁棒控制的一般性综合框架。首先介绍了线性鲁棒控制的原理和控制系统框架,然后分析了结构动力学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来源,将其分为高阶未建模动态特性、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和作动器/传感器模型误差,通过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示这些不确定性,将动力学模型的确定性部分和不确定性部分分离开来,有效地纳入鲁棒控制的系统框架,进而可以运用鲁棒控制理论求解控制器用于结构的振动控制,从理论上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王锋李道奎雷勇军
关键词:振动控制鲁棒控制
ZN-1型粘弹性阻尼材料模型参数修正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给被动约束阻尼(PCLD)结构的动力学分析提供更精确的粘弹性材料数学模型,进行了ZN-1型粘弹性阻尼材料模型参数修正的研究。以模型参数为优化变量,以PCLD悬臂梁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混合遗传算法修正了ZN-1型粘弹性阻尼材料模型参数。修正模型参数后PCLD梁动力学特性计算值比原始模型更接近于试验值。
李恩奇盛秀成王江枫
关键词:参数修正粘弹性阻尼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